中医综合化腐生肌法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经验分享

中医综合化腐生肌法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经验分享

      楠  杨 岚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类复发性破坏性的溃疡,属难治性皮肤病,目前临床上糖皮质激素是其治疗最有效药物。文章总结了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坏疽性脓皮病病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总结经验如下。

 

1病案举例

病例1患者赵某,女性,56岁,主因“右下肢起红斑、水疱伴疼痛20余日”入院。患者20余日前右大腿内侧出现数个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伴疼痛。以后皮损逐渐增多,并出现水疱,脓肿,疼痛加剧,在外院诊为“带状疱疹合并感染”,口服伐昔洛韦片、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外用达维邦软膏等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皮疹进一步加重,伴有溃疡,疼痛剧烈。今日来我科住院治疗。现右下肢可见丘疹、脓疱,溃疡,自觉疼痛难忍。入院时皮科情况:右大腿内侧及小腿屈侧潮红水肿斑片上可见密集分布芝麻至绿豆大小丘疹及脓疱,部分区域呈簇集带状分布;右下肢屈侧可见20cm×10cm5cm×5cm3cm×3cm 3处溃疡,最深处可达0.5cm,溃疡基底水肿性肉芽,上可见脓性分泌物及黑褐色厚痂,边缘欠规整,周边皮肤水肿;右小腿伸侧、足背皮肤水肿、光亮,压之不凹,无渗出。既往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病史3年;溃疡性结肠炎病史11年;9年前曾患卵巢恶性肿瘤,卵巢、子宫全切后化疗9次。舌淡红,苔白;脉弦滑。中医诊断:脓皮病。属毒热下注、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1坏疽性脓皮病 2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病史 3溃疡性结肠炎 4卵巢恶性肿瘤 5卵巢、子宫全切术后。

 

病例2 患者薛某,男性,63岁,因“左下肢溃疡反复发作1年、复发伴疼痛1个月”收入院。患者1年前左足外踝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破溃,躯干、四肢少量红斑、水疱,在山西当地医院诊断为“脓疱疮”,经口服醋酸泼尼松片60mg/d及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左踝部溃疡逐渐愈合,躯干、四肢红斑、水疱减轻。此后继续口服激素并自行减量,1个月前口服激素减至醋酸泼尼松片12.5mg/d,此时左大腿屈侧出现水疱,破溃后成为溃疡并迅速扩大,伴明显疼痛,无发热。患者遂自行将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加至20mg/d,溃疡面积进一步扩大,疼痛明显,溃疡边缘红肿。入院时专科情况:左大腿屈侧可见约10cm×10cm溃疡,溃疡基底鲜红,境界清晰,边缘红肿,上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背部、右侧肋部、双下肢散在少量甲盖至钱币大小暗红色斑片,色素沉着斑,红斑上覆少量皮屑、痂皮,周身未见水疱,黏膜部位未见损害。患者既往红斑型天疱疮病史,住院期间发现并诊断食道鳞状细胞癌。舌红略暗,苔黄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脓皮病。属毒热下注、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1坏疽性脓皮病 2红斑型天疱疮。

 

病例3患者周某,男性,64岁,主因“左足溃疡伴疼痛1年余,右足溃疡伴疼痛3个月”收入院。1年前患者左足背水肿,伴有瘙痒,自行搔抓后出现黄豆大小破溃,形成溃疡,伴有疼痛、渗液、不能愈合。于当地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予以静脉输液治疗(具体不详),后溃疡面逐渐扩大至掌心大小。9个月前,就诊于吉林武警总院,诊断“坏疽性脓皮病”,予自体植皮手术治疗,后溃疡愈合。此后皮疹反复于双侧足背交替出现,表现为黄豆大小溃疡,当地医院诊治(具体不详),疗效不显,1月前于我院疮疡科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口服甲泼尼龙片24mg/日,配合红纱条换药,溃疡略有缩小,但仍疼痛明显,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病房。入院症见:双足背溃疡,溃疡处伴有疼痛。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10年。舌质略红,苔白;脉滑。中医诊断:脓皮病。属毒热下注、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1坏疽性脓皮病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病例1患者,既往卵巢恶性肿瘤及溃疡性结肠炎病史;病例2患者,既往红斑型天疱疮病史,住院期间发现并诊断食道鳞状细胞癌;病例3患者,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3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边界较为清晰的基底鲜红的溃疡面,其上可见脓性分泌物,均有以剧烈疼痛为表现的自觉症状,并且伴有较为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患者均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符合坏疽性脓皮病。临床分泌物培养,均未有细菌生长。

2治疗

依据皮损及舌脉情况,3例患者治疗均以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活血为法,给予中药汤剂内服,每日2次,每次200ml

病例1患者皮损处以红纱条清疮换药,化腐生肌。病例2患者溃疡处以生理盐水清洁疮面,并予红纱条化腐生肌。维持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0mg,每日1次。病例3患者疮面以生理盐水清洁,红纱条外敷化腐生肌,配合美卓乐24mg,每日1次。

3例患者经治疗,溃疡面均愈合,疼痛症状缓解。

3讨论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少见的非感染性嗜中性皮病,主要表现是复发性破坏性的溃疡,局部疼痛,常伴有系统疾病,大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1]。坏疽性脓皮病中医称之为脓皮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素体气虚,感受湿热毒邪,正虚邪实,不能托毒外出,毒邪内陷而成[2]。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治疗皮肤溃疡有独特的方法——淘砌疗法,即在治疗体表溃疡时,不但应用化腐的方法去除局部坏死组织,同时应用生肌的药物促使局部组织生长,加速溃疡愈合[3]。红纱条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外科传统院内制剂,主要用于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疗效显著。其主要成分为朱红膏,即为朱砂、红粉,以凡士林为基质,红粉主要由水银、火硝、白矾各等份混合升华而成,有拔毒、去腐的功效[4]。同时,因其以凡士林为基质,又具有良好的亲脂性和渗透力,以往的研究证实,能够起到化腐和生新的双重作用,可以解除创面微循环瘀滞状态、改善微循环[5]。应用于溃疡、疮口处,可使不正常的组织腐化枯落,并且能刺激创面周围的血液循环,使创面血供充足,肉芽生长迅速,促进愈合。正如《疮疡心得集》所记载,“治一切疮疡溃后,拔毒去腐,生新长肉”。

北京中医医院皮科病房收治的多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除诊断坏疽性脓皮病外,均伴有较为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中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口服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活血之汤药,应用红纱条化腐生肌,使患者溃疡愈合良好,临床取得满意效果。为红纱条治疗皮肤溃疡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也为坏疽性脓皮病的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03.

[2] 赵炳南,张志礼.简明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104.

[3] 徐旭英,吕培文,吴承东,.红纱条配合垫棉法治疗体壁窦道26[J].北京中医,2006,25(2):93-94.

 [4]马一兵,苏婕,陶洋,娄卫海.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 ,15(4) :246-247.

 [5]吕培文,张苍,宋孝瑜,. 朱红膏治疗慢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2003, 9(5):364-366.

 

1下肢坏疽性脓皮病治疗前皮损

 

 

2下肢坏疽性脓皮病疗后皮损(治疗2周后)

 

 

3右足背坏疽性脓皮病疗前皮损

 

4右足背坏疽性脓皮病疗后皮损(治疗3周后)

 

图5左足背及外踝上方坏疽性脓皮病疗前皮损

 

图6左足背及外踝上方坏疽性脓皮病疗后皮损(治疗4周后)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