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金属钛夹与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
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姜冠军1 徐建光2
1.浙江省龙游县中医医院消化内科324400 2.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3240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与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钛夹组50例于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联合组50例于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止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再出血率(2.00%)明显低于钛夹组的(28.00%),联合组治疗后的高危组止血率(95.24%)明显高于钛夹组的(68.1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优于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胃镜;肾上腺素;钛夹;上消化道出血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首选方法:在内镜下止血。方法有机械止血、局部药物注射和热凝止血[1]。本文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与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男71例,女29例;年龄21~74(44.91±14.26)岁;胃溃疡5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吻合口溃疡5例,Dieulafoy病6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7例,胃癌出血3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者(钛夹组)50例,男37人,女13人,平均年龄为(45.03±14.87)月;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止血者(联合组)50例,男34人,女16人,平均年龄为(44.72±13.31)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导致出血的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钛夹组患者:进行钛夹治疗,电子内镜(Olympus GIFXQ 260),金属夹释放器(Olympus HX-5QR-1),金属钛夹(HX-600-090),(1)内镜下吸净胃内积血,用冷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胃内积血及分泌物,找出出血位置。(2)对准出血部位,用钳夹夹紧出血血管后,释放钛夹,根据实际情况,患者可放置2~4枚钛夹。联合组患者:进行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注射针(Olympus ET2518-B6),在病灶处周围分3~5点注射含1:10000肾上腺素,注射量要根据病灶大小及性质来确定,每点注射 0.5~1.0ml,总量在 9ml 内;然后用钛夹对准并夹闭出血部位,释放钛夹。 再用含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注射液进行冲洗,观察出血是否止住。治疗后禁食 l~3d,并给予补液、纠正低血容量、应用抑酸药、止血药物等综合治疗,未见到活动性出血判断为治疗成功,止血失败患者,需行2次胃镜下治疗或转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 1~3 个月复查胃镜,观察病灶愈合情况、钛夹有无脱落及再出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首次止血率、永久止血率及再出血率,Rockall再出血评分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治疗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呕吐物和大便的性质、量及次数,监测血红蛋白,记录输血量,判断止血效果和再出血情况。(1)首次止血:在第一次胃镜治疗后 5min 内没有出血;(2)永久止血:在治疗后 7d 内没有再出血;(3)再出血:7d 内有新鲜呕血、黑便或两者均有,有休克表现,如头晕、心慌、皮肤苍白、嘴唇发绀等或 24h 内血红蛋白下降大于20g/L。根据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分系统,低于2分为低危组,3~4分为中危组,5分以上为高危组。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
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的首次止血率、永久止血率及再出血率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的再出血率(2.00%)明显低于钛夹组的(28.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的首次止血率、永久止血率及再出血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n) |
首次止血 |
永久止血 |
再出血 |
钛夹组 |
50 |
50(100.00) |
36(72.00) |
14(28.00) |
联合组 |
50 |
50(100.00) |
49(98.00) |
1(2.00) |
2.2两组患者Rockall再出血评分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的高危组止血率(95.24%)明显高于钛夹组的(68.18%),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Rockall再出血评分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比较[n(%)]
组别 |
例数 |
0~2分(低危) |
3~4分(中危) |
≥5分(高危) |
|||
再出血 |
止血情况 |
再出血 |
止血情况 |
再出血 |
止血情况 |
||
钛夹组 |
50 |
3(6.00) |
3(100.00) |
25(50.00) |
23(92.00) |
22(44.00) |
15(68.18) |
联合组 |
50 |
2(4.00) |
2(100.00) |
6(12.00) |
6(100.00) |
42(48.00) |
40(95.24) |
3 讨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内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而内镜治疗可以快速、准确止血,从而有效降低死亡率[2]。钛夹止血适用于直径<3mm的血管破裂出血及局灶性出血,尤其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操作时首先应充分暴露病变组织周围,找到出血部位,夹住血管的根部进行有效止血[3]。因钛夹止血治疗多在情况危急下进行,这就要求医生需要熟练操作内镜,从而尽量在短时间内止血,提高手术成功率[4]。
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内镜下有大量血液,使视野不清晰,很难准确应用钛夹来止血,注射肾上腺素后,可以明显减慢或停止出血速度。为获取良好止血效果,应尽量选择在血管根部止血,对直径小的血管止血效果好,对Dieulafoy病和吻合口溃疡出血亦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但不适合穿透性溃疡底部出血。要将出血点充分暴露,从而可以准确释放钛夹,并减少钛夹的使用量[5-6],钛夹和注射两者联合治疗可以有效互补,更加有利于止血[7]。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后的再出血率(2.00%)明显低于钛夹治疗后的再出血率(28.00%),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后的高危组止血率(95.24%)明显高于钛夹治疗后的高危组止血率(68.1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因此,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患者来说,应用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止血效果明显,再出血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梅.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7):102-104.
[2] 邓小霞,李小秋,王东海,130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4):320-321.
[3] 钱燕燕.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367-2368.
[4] 黄妍,曾昆,肖政,等.急诊胃镜下药物喷洒与药物注射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1):2096-2099.
[5] 蔡洪涌.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2):3324-3325.
[6] 娜仁满都拉,图雅.胃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2):69-70.
[7] 罗虹雨,陈维顺,唐平飞.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胃血管畸形出血14例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4(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