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提升
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研究
王芳 邵小平 彭飞
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 上海黄浦 200003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提高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使用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期间,86名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得出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结果2014年-2017年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在性别比较中女性随着使用手卫生管理系统年限的延长洗手次数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中≤30岁医护人员随着使用手卫生管理系统年限的延长,洗手次数明显提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职称类别中,中初级职称随着使用手卫生管理年限的延长,洗手次数明显提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人员类别中,护士和医生随着使用手卫生管理系统时间的延长,洗手次数均明显上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洗手不同调查对象平均每日手卫生执行次数年度分布详见表2。
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手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更可以做为手卫生培训系统,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卫生;信息化;医护;依从性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集中区,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远远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据统计,经手传播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以上;洗手率从48%提升至69%,医院感染率相应地从16.9%下降至9.9%[1-3],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手卫生的监控,多采用调查问卷、临床随机督查或手消毒液的消耗量等形式来计算手卫生合格率,费时耗力,且准确性不高。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科学、实时、动态完成数据分析与预报,本文通过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应用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8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1.2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
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的是利康集团提供的一个自动监测系统,能准确、方便、快捷的统计出每天、每周、每月各岗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数据报表。按WHO标准每次出液定量2ML;采用红外感应技术,感应距离1-10CM;配备无源RFID胸卡,识别距离为1-45CM(有提示音),卡存储洗手数据可自行设置;具有15秒内仿重写卡功能;可充电锂电池,一次充电可使用2-3个月;对使用者及周围人员无辐射;对医疗设备无干扰;手在出液器正下方,从下向上移入感应区域,设备则自动出液。
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流程:在床旁、病区走廊、护理站,安置好全智能出液器,工作人员配发智能卡,操作前距离全智能出液器1-45CM,双手放于出液口处,机器会在自动喷出2ml快速手消毒剂,按照手卫生标准洗手即可。
1.3 方法
1.3.1资料收集
采用手卫生管理系统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的影响,自2014年开始使用手卫生管理系统后并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对手卫生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科的反馈。
1.3.1干预方案:2014年引入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对ICU全体医护人员展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手卫生管理系统、使用手卫生管理系统的注意事项,培训结束后对使用方法和注意
事项进行考核,达到全员全部合格。
1.4效果评价指标
手卫生依从性 从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取2014年-2017年不同类型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时间段使用手卫生管理系统后,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 X 2检验 ,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护人员一般资料
ICU全科室共107名医护人员,年龄22-55岁,在2014年至2017年4年的统计范围内,7名人员离职,2名人员退休,2名人员院内调岗,1名人员外出进修1年,3名人员产假,6名人员外出学习超过3个月,共计21人,流失率为19.6%;对新进入员工不纳入此次试验,有效试验对象为86人。结果详见表1。
2.1 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2014年-2017年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女性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男性,31-40岁年龄段和中级职称人员手卫生执行次数最多;其中在性别比较中女性随着使用手卫生管理系统年限的延长洗手次数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中≤30岁医护人员随着使用手卫生管理系统年限的延长,洗手次数明显提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职称类别中,中初级职称随着使用手卫生管理年限的延长,洗手次数明显提升,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人员类别中,护士和医生随着使用手卫生管理系统时间的延长,洗手次数均明显上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洗手不同调查对象平均每日手卫生执行次数年度分布详见表2。
表1 86名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项目 |
人数 |
百分比(%) |
性别 |
|
|
男 |
21 |
24.4 |
女 |
65 |
77.6 |
年龄 |
|
|
≤30岁 |
37 |
43.0 |
31-40岁 |
21 |
24.4 |
41-50岁 |
19 |
22.1 |
>50岁 |
9 |
10.5 |
职称 |
|
|
高级职称 |
14 |
16.3 |
中级职称 |
27 |
31.4 |
初级职称 |
45 |
52.3 |
人员类别 |
|
|
医生 |
21 |
24.4 |
护士 |
65 |
75.6 |
表2不同调查对象平均每日手卫生执行次数年度分布
项目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P |
性别 |
|
|
|
|
|
男 |
82.43±9.08 |
102.02±9.22 |
110.08±5.12 |
115.24±3.43 |
0.05 |
女 |
87.52±8.99 |
105.36±8.67 |
112.19±2.34 |
118.38±2.45 |
0.04 |
年龄 |
|
|
|
|
|
≤30岁 |
82.45±6.88 |
95.32±5.78 |
109.45±4.56 |
114.34±3.22 |
0.03 |
31-40岁 |
88.36±4.67 |
108.68±3.46 |
120.89±3.12 |
125.69±2.56 |
0.04 |
41-50岁 |
84.34±9.12 |
102.76±7.65 |
107.23±6.12 |
116.31±3.45 |
0.07 |
>50岁 |
65.37±9.89 |
74.23±6.56 |
93.32±3.68 |
70.56±4.67 |
0.1 |
职称 |
|
|
|
|
|
高级职称 |
64.78±7.12 |
71.78±6.34 |
89.34±7.01 |
88.58±5.08 |
0.09 |
中级职称 |
88.45±9.89 |
109.45±6.74 |
120.17±5.34 |
122.34±6.43 |
0.03 |
初级职称 |
76.73±8.90 |
87.90±7.67 |
97.65±5.78 |
110.08±3.76 |
0.02 |
人员类别 |
|
|
|
|
|
医生 |
79.23±8.11 |
90.30±6.87 |
106.23±5.32 |
107.34±4.88 |
0.03 |
护士 |
92.72±7.86 |
108.34±5.33 |
116.27±3.45 |
122.35±2.46 |
0.04 |
年度平均洗手次数 |
80.12±6.73 |
103.45±4.09 |
111.86±3.12 |
116.28±2.34 |
0.02 |
3.讨论
手卫生作为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的方式,可有效减少手部细菌的数量,减少病原菌的传播[4-6],是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手卫生依从性不高,Erasmus等[7]通过系统评价后发现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为32%,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48%。国外一项研究显示,护理一名ICU的患者,每天需要执行218-171次手卫生,从表2中得知,2017年ICU医护人员平均手卫生次数为116.28±2.34,折合成百分率为53.2%-67.8%,高于Erasmus的系统评价,略高于沈燕[8]对上海市66家医院的调查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较医生高,且年资越高的护士,手卫生执行率越高,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同。高年资人员和大于40岁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次数偏少的原因可能是,这部分人员执行临床基础操作较少,大部分是处于疑难问题,其中部分人员承担了行政职务(科室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等),占据了临床一部分时间。30-40岁人员大部分处于中级职称,这部分人是科室骨干力量,承担科室大部分工作,这部分人手卫生意识强,手卫生知识丰富,手卫生执行率最强。未满30岁人群基本处于初级职称,参加工作年限小于5年,临床工作处于基本胜任基本,处于忙于应对本职工作阶段,临床经验欠缺,手卫生意识不强,手卫生知识有,知识水平具备,但未养成良好习惯加之周围环境的影响,造成手卫生执行率差。
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有:① 缺乏手卫生相关设施②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不足③ 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④缺乏相应的监测、管理政策⑤医务人员工作繁忙。自2009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法》颁布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日趋规范,手卫生设施已在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三级医疗机构达标;徐丹慧等[9]的研究显示目前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处于较高水平,医务人员手卫生方法知晓率为 86.5 %,手卫生指征知晓率为 82.5 %,手卫生指征、方法知晓率最高的均为护士,分别为 86.59%和 89.79%;研究显示经过培训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和手卫生执行率;目前我国针对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主要采用WHO依从性观察表,观察法耗费时间和人,而且容易出现霍桑效应,导致观察结果比临床实际较高,因此目前迫切一套科学、合理、使用的手卫生监测反馈机制。
“知信行”理论告诉我们,有知识,有意识是改变行动的第一步,因此增加医护人员培训,改变手卫生理念的,势在必行未实行;理念到行动的转变需要习惯的形成,手卫生监测系统以前,人人存在侥幸心理,加之临床工作繁忙未形成良好手卫生习惯,导致手卫生执行率偏低。本研究所使用的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节省时间和人力,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但手卫生监测系统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对手卫生执行的时间节点是否正确,手卫生执行过程是否标准以及手卫生合格率无法监控,只是单纯的注重数量。手卫生执行改变的关键在于执行,加大监控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Stahmeyer JT, Lutze B, von Lengerke T, Chaberny IF, Krauth C.Hand hygien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a matter of time? J HospInfect 2017;95:338e43.
[2] Kingston L, O’Connell NH, Dunne CP. Hand hygiene-related clinical
trials reported since 2010: a systematic review. J Hosp Infect2016;92:309e20.
[3] Viswanath SK, Jie L, Meng QS, Yuen C, Tan TY. An Android app for
recording
[4]刘灿兰,刘红.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09-911.
[5]Skodova M,Gimeno—Benitez A ,Martinez—Redondo E ,et Ⅱf.H andhygiene technique quality evaluation in nursing and medicine
students of two academic courses [JJ.Rev Lat A m Enferm agem ,2015,23(4 ):708-717.
[6]DiDiodato G.An alternative methodology for interpretation and reporting of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date[J]. Am J Infect Control. 2012,40(10):90-91.
[7]Erasmus V ,D aha T J,B rug H,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on compliance with hand hygiene guidelines in hospital care[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0,31 (3 ):2 83-294.
[8] 沈燕等,胡必杰,周晴等 上海市66所医院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585-2587
[9]徐丹慧,侯铁英,李卫光等 中国医院手卫生知识知晓及依从性现状 调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6 ,15(9):65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