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在耳穴压丸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苗秀芬,冯月
北京市怀柔中医医院,北京101400
Application of micro class in ear acupuncture nursing teaching
Miao Xiufen,Fang Yue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Huairou District,Beijing,101400,China)
摘要:目的:观察微课堂教学在耳穴压丸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北京市怀柔中医医院在职护士120人进行随机分为微课组和传统组,每组60人。微课组采用讲微课堂结合传统教学法,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后对两组护士进行考核,并评价两组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结果:微课组护士的理论学习与操作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堂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护士耳穴压丸培训效果,并规范临床操作流程。
关键词:中医护理;耳穴压丸法;教学方法
耳穴压丸法,是在耳穴上贴压植物种子等,来到达防治疾病的一种针灸疗法,该疗法具有操作易掌握、疗效佳、副作用少、适应症广等优势,是护理临床常用的中医特色疗法之一。仅2017年度我院住院患者耳穴压丸应用例数达到7666例。为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耳穴压丸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自2018年采用微课堂教学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耳穴压丸培训,收到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北京市怀柔中医医院在职护士120人进行随机分为微课组和传统组,每组60人。2组护士在职称、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表1),具有可比性。
组别 |
例数 n |
职称 年龄 |
|||||
主管护师 |
护师 |
护士 |
20-30 |
30-40 |
40以上 |
||
微课组 |
60 |
5 |
20 |
35 |
26 |
24 |
10 |
传统组 |
60 |
4 |
19 |
37 |
27 |
25 |
8 |
1.2 教材选择
两组均采用怀柔中医院护理部编写的《常用穴位定位手册》为学习教材,教学时间为3学时。
1.3 教师选择
均选择针灸科主治医师进行培训。
1.3 教学方法
1.3.1 传统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程知识点讲解-课上实践操作-小组练习-答疑。授课教师先讲解课件中应掌握耳穴定位、耳穴压丸操作技术、适应症、注意事项及禁忌,然后向护士演示具体操作步骤,护士2人结为一组,进行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练习结束答疑。授课结束,由护理人员自行课后练习,备考。
1.3.2 微课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配合微课教学。微课设计:①课前建立微信群,提前将课件PPT,操作规范、评分标准、注意事项上传至微信群。②将需要掌握的耳穴(40个)按照解剖位置,分为十二个小节,每小节耳穴定位方法及耳穴压丸操作分别录制视频,录制完成后上传至微信群。③课后学习:护士可根据自己时间,自由学习微信群中耳穴压丸教学视频,对常用穴位进行课后再学习。④解答疑问:对于知识难点、疑点可由护理部总结,统一上传微信群请教师解答;对于个别问题可由教师单独指导。
1.4 评价方法
1.4.1 考核方法:
① 理论知识考核。微课组和传统组采用难度系数相当的AB 卷进行考核,满分100 分。试卷题型包括填空题(耳穴定位)和单选题(耳穴应用、耳廓结构),均为课程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②实践操作。微课组和传统组耳穴压丸护理技能操作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相同,满分100 分。
1.4.2 调查问卷: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向两组护士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答完当场回收,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耳穴压丸法”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理论成绩和基础操作成绩比较(分,x±s)
组别 |
例数 n |
理论成绩 实践操作成绩 |
微课组 |
60 |
92.91±5.11* 91.37±5.02* |
传统组 |
60 |
88.86±4.93 85.13±4.85 |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5。
2.2 两组护士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问卷调查结果(例)
组别 |
例数 n |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
微课组 |
60 |
32* 20* 8* 0* |
传统组 |
60 |
15 25 15 5 |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5。
3.讨论
“微课”教学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指以小视频为主体,围绕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1]。借助高科技的平台,将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护理临床教学相结合,探索护理临床教学的新模式,可有助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护理临床教学方法的新趋势[2、3]。
中医护理的特色体现于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慢性病管理中融入中医养生理念,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技术特色是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4、5]。我院“耳穴压丸疗法”的教学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有: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繁忙,常常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的培训时间不统一,内容脱节,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授课的方式单一,导致护理人员理解不够透彻;培训后,由护理人员自行复习,护理部对其掌握情况不了解,护理人员遇到难点、疑点无法再次统一讲解。“微课堂”主要以手机为主要移动视频载体,具有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可反复课堂模拟学习、资源携带方便、知识点针对性强等特点,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一一解决。
本研究结果提示,微课组护士的理论学习与操作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课堂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护士耳穴压丸疗法理论知识成绩,规范了操作技术的流程,也提高护理人员学习中医的兴趣,有利于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孟焕,宋洁.临床护理微课程的建设及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7,31(2):135-138.
[2]刘志宏.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全科护理,2016,14(13):1389—1390.
[3]杨峰,常利普.浅谈微课在中职学校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23):77.
[4]翟燕.把握中医护理学科定位 大力开展中医护理培训.江苏中医药,2014,46(6):69.
[5]郑娟.2016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总结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9):
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