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引流排痰预防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研究

体位引流排痰预防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研究

  蔡碧绸  龚友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福建,厦门361009)

                                                                                                                                                                                                                                

摘要 目的 探讨体位排痰手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卧床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体位引流排痰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排痰机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位排痰可减少脑卒中恢复期卧床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脑卒中恢复期;医院获得性肺炎;体位排痰;机械辅助排痰

          

据中国卫生部公布的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中显示,脑卒中已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1]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预计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升高,其威胁及危害将会越来越严重。而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率高达5%30%[2],且医院获得性肺炎平均全因病死率高达22.3%,平均住院时间延长10天,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物费用人均达2.7万余元[3],进一步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延长病人的康复时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达37%~78%[3] ,且留置胃管,误吸机率更高,长期卧床,吞咽咳嗽反射能力减退等均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如何有效预防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本研究旨在探讨体位引流排痰手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卧床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20163月至201712月收治的24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4]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发病大于14天,入院时无发热,胸部X线或CT片无肺炎指征;③徒手肌力评定偏瘫侧肌力为Ⅱ级以下④不伴有严重心脑肾功能不全及精神障碍等;⑤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护理上都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加体位引流排痰处理,而对照组加排痰机机械辅助排痰处理,治疗上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脑卒中二级预防及其他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治疗师针对肢体功能障碍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具体方法如下。

1.2.1 实验组

    体位引流排痰操作由3个固定的护士通过集中培训后负责执行,每日的早晨和下午在家属或雇工的陪同下到电动起立床上,采取头低脚高位30-45度右侧卧位,针对左侧肺中叶、肺下叶进行拍背,拍背的手法为护士五指并拢呈杯状,利用手腕部的力量在引流部位胸壁上左、右手同时交替叩击,叩击的频率为100/分钟,每次5分钟。扣背方向遵循从下向上,从外向里原则,沿支气管的走向进行叩拍,尽可能覆盖全部引流部位。接着再以同样的手法采取头低脚高位30-45度左侧卧位,针对右侧肺中叶、肺下叶进行拍背,时间为5分钟,拍背完嘱患者做咳嗽动作。每日一次。在拍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汗、脉搏细弱、头晕、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并评估病人对体位引流的耐受度,如病人出现心率超过120/分、心律失常、低血压、眩晕等,若出现症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予吸氧等应急处理,有两例病人首次站立后出现低血压,经先调整起立床的高度为20度适应后再调到30度后无再特殊不适。

1.2.1 对照组

责任护士根据医嘱每天在床上平卧位给患者行排痰机机械振动排痰治疗, 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排痰机振动的耐受及有无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的表现,1例患者对排痰机震动感觉不舒适。

1.3 评价指标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住院3周内,以两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医院获得性肺炎按《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为标准[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离散型计量资料及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均有脱落病例,其中实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7例,均为住院期间发生除外肺炎的并发症转科治疗。纳入统计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灶性质、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

在3周的治疗周期内,两组共37例患者发生HAP,占32.3%,其中实验组HAP的发病率为8.4%,对照组为18.6%,两组HAP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

实验组(n=118

对照组(n=113

统计值

P

性别[例(%)]

 

 

0.011

0.917

7765.3

7364.6

 

 

4134.7

4035.4

 

 

年龄(岁,

59±17

60±16

0.031*

0.975

病程[天,Mminmax]

5615187

6115179

-0.142#

0.886

脑卒中类型[例(%)]

 

 

0.027

0.869

缺血性

9479.7

9180.5

 

 

出血性

2420.3

2219.5

 

 

注:△χ2值;*为t值;#Z值。

 

2 两组肺炎感染率比较[例(%)]

组别

HAP发生例数

统计值

P

实验组

108.4

5.077

0.024

对照组

 2118.6

注:△χ2值。

3 讨论

   从表中可以得出实验组发生肺炎的例数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肺炎的发病率为8.4%,对照组为18.6%,两组肺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因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而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排痰是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6。振动排痰机是由雅思公司生产的全胸振荡排痰仪,通过高频振荡摸拟了咳嗽的胸壁振荡动作,使呼吸道黏膜表面粘液和代谢物松弛和液化,使其变小变松而脱落,当痰液从支气管移到主气管后,由于脑卒中患者咳嗽反射减弱痰液排出不干净。而体位引流是一种容易、有效的排痰方法,可借助合适的体位将病灶置于高位,使积聚的痰液引流到大气管,再经口咳出或经人工气道吸出 [7]。体位排痰是通过叩击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重力作用)使分泌物从肺叶到达细支气管,再到达主支气管[8],利用重力的作用病人只要用较小的力量就能将痰液排出。克服了脑卒中患者咳嗽无力的缺点,电动床是运用遥控器调节床头与床尾高度,并根据病情需要在任意角度停留,电动改变患者体位、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护士工作量的设备。体位引流针对卧床病人易发生肺炎的部位进行干预,疗效较好,加上患者在起立床的训练为患者下一步的坐位、站位训练提供了基础训练,也减少了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 神经病学第七版[M]. 2013,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 Ji R,Shen H,Pan Y,et a1. Novel risk score to predict pneumonia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3,44 (5):1303-1309.

[3] 刘又宁,曹彬,王辉,等中国九城市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微生物学与临床特点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0):739-746.

[3] Martino R, Foley N, Bhopal S, et al. Dysphagia after stroke: incidence, diagnosis, 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J]. Stroke, 2005, 36:2756-2763.

[4]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06):60-61.

[5] 中华医学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04):8-10.

[6] 贺丽君. 体外震动排痰与人工扣背舒适度的比较[J]. 现代医学,2011,39(1):99 - 101.

[7] 张筱雁.杨文群.高龄患者 186 例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2(28):263-264

[8] 徐乐.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疗效观察[J] .人人健康, 2016,12:108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