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土画派的特点
史友梅
(淮阴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黄土画派是继长安画派之后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绘画艺术流派,它是中国画坛上的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文章采用文献法、分析法和系统研究等方法从画家群体的聚合形式、创作题材倾向性和创作手法等方面分别探讨研究黄土画派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中国唯一的学院式画派,二是以人物画为主、多元共生、共同发展,三是向生活学习、中西结合。最后提出文章的核心观点:未来的黄土画派要健康发展,不宜过早的强调风格样式,更不能功利主义的固化这种样式,而是要突破风格样式的单一模式,在精神追求上加以统帅,于中国书画繁荣的九州艺苑里和国际文化大潮中广搜博采,纵向继承,横向借鉴,以西北地缘文化共性为体,个性为前锋。让个性张扬,现其锐;以共性为后续,见气势。否则,光有共性而无个性,就会失于迟钝僵滞。只有这样,黄土画派才能在现代艺术的大潮中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关键词:学院派,人物画,生活派,中西结合
刘文西先生把黄土画派的特点归纳为:“一是中国唯一的学院式画派;二是以人物画为主,尤以突出表现西北黄土地人物风情,兼及山水、花鸟、力求创新;三是向生活、向传统学习之外,还要向世界优秀艺术学习,吸收西洋画的造型精华”。就此,本人发表一下个人理解和粗浅的看法。
一、 中国唯一的学院式画派
黄土画派是中国唯一的学院式画派。关于学院艺术(Academic Art)和学院派艺术家,在《现代艺术》有这样一段描述:“学院艺术一度仅意指‘学院的艺术’,即生秉持学院原则的艺术…将艺术训练制度化,并且建立一套严谨的题材层次观念,历史性绘画(圣经与古典题材)被列为第一,其次是肖像与风景,最后是静物。学院派艺术家——几乎全是男性——首先必须学习描绘白色的古典石膏像,近而画人体素描,在规则严谨的程序中,习得种种绘画技法”。新的时期,以“学院式”为主要特点的黄土画派与传统的学院派既有传承的相似性又有时代变革的差异性。它在人才培养和训练模式上继承了学院派的许多优良传统,但另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学院派对于题材选择的层级观念和对画家性别的严格限制,而赋予“学院式画派”以新的内涵。它是在继承发扬传统造型艺术规律和笔墨表现力基础上,注重吸收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培养西洋画严格的造型基本功,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
另外,黄土画派之所以成为学院式画派,有其内在必然性。第一、陕西革命美术所倡导的写实画风和长安画派主张以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传统是黄土画派成为学院式的画派的历史原因。第二,西安美术学院是中国八大美院之一。这里人才荟萃,是艺术群体理想聚集地。它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学院式画派得以成立的自然条件。第三、黄土画派的成员大部分是西安美院的教授和西安美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因此而风格相近、意趣相投。所以黄土画派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学院式画派。亦即西安美术学院式画派。第四,西安美术学院培养的一批批具有本院特色的新生力量将成为黄土画派茁壮成长的活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黄土画派未来仍将是学院式画派。
二、 以人物画为主、多元共生、共同发展
首先,包括陕西在内的黄河流域和中国西北地区源远流长的人物造型艺术传统是黄土画派具备“以人物画为主”这个风格特点的有利条件。
在中国原始社会,其艺术杰作以出土于西安半坡村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闻名于世,他们以极强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原始社会人物画的重要标志。属于原始社会的新疆天山岩画和甘肃的黑山岩画所描绘的内容都和人的活动有关,如狩猎、放牧、和舞蹈等。周朝以人物画为题材的壁画之兴盛可从《孔子家语·观周》的记载见其一斑:“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南面以朝诸候之图焉”。秦汉是人物造型艺术的盛朝。秦陵兵马俑蔚为壮观,被誉为“世八大奇观”之一。其人物造型非常写实,容貌神情各不相同,服饰和装束都很逼真,整体气势深沉雄大,是宣扬大一统威力的艺术佳作。而汉代的人物画也达到很高的水平。汉代陕西的画像石形成粗减豪放的艺术风格,以人物农耕为主题,具有民间剪纸的艺术效果。其代表地区为绥德、榆林、米脂等。河南南阳也是汉画像石艺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他的内容除历史故事外,大都是墓主人生前的豪华生活场面,如车骑出行、宴饮狩猎、舞乐杂技等。壁画的繁荣发展是汉代人物画的另一个重要成就,其重要代表是河南洛阳卜秋墓壁画和河北望都一、二号汉墓壁画。魏晋南北专朝时期,雕造佛像、图绘壁画形成热潮,现存新疆库车、拜城、敦煌和甘肃的麦积山、炳灵寺等石窟壁画,充分显示了这一时期人物绘画的辉煌成就。它以充满稚气和装饰味的造型,豪放泼辣的线条,浓重沉稳的色调,给人以激动不安、阴郁而热烈、奇异而又真实、豪爽而多姿的感受,对当今中国人物画创作仍有借鉴意义。唐代人物画和道释人物画成为主流,成就辉煌。宋代道释人物画、风俗画和元明清的壁画艺术以及佛道造像艺术在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元代永乐宫壁画是迄今发现的最佳成就的古代人物画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壁画发展到高水平的范例。永乐宫壁画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无论在豪放洒脱的线描,还是在金碧辉煌上、重彩贴金、描金、勾填上,以及形象刻画的气韵生动上,对于今天研究中国人物画的传统和发展创新都是不朽的艺术宝库。
再者,以画家为例,涌现于唐代的人物画大家如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周昉、孙位等都主要活动在都城长安。阎立本,是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人,它的艺术继承并发展了承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所奠定的“以线描画”,“以形写神”的美学基础。他用线遒劲坚实,工笔重色,用笔沉着清俊,在人物形象塑造、精神刻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传为阎立本所作的《步辇图》通过神情举止、容貌服饰、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尉迟乙僧是西域于阗国王的新族,却主要活动于长安,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阎立本齐名。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被唐玄宗招入宫内而成为宫廷画家,他的人物画成就标志着中国人物画成熟期的到来。张萱,京兆人,生长在长安,所画妇女形象丰颊硕体、服饰艳丽,是盛唐仕女风俗画的典型风格。以“善于挖掘贵族妇女精神的苦闷和空虚”著称的周昉也是长安人。而被誉为“最能代表(晚唐)这个时代精神”的人物画《高逸图》的也是活动于长安的宫廷画家。正是这些卓有成就的画家把唐代人物画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同时也使唐朝都城长安成为历史上人物画兴盛之大都市。
由此可见,以西安为地理位置之中心的黄河流域和中国西北地区具有优良的人物造型艺术传统。这就使成长于黄土高原和中国西北这块土地上的黄土画派在题材方面自然而然的就以人物画为主,并顺理成章地成为“人物画为主”的画派。
其次多元共生,共同发展是黄土画派的一贯宗旨。黄土画派提倡“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坚持多样化”和“发挥创作个性”相结合,不仅在中国人物画方面有重大发展,而且在花鸟、山水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涌现了一批在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山水、花鸟画家,如山水画家崔振宽和花鸟画家郭北平、刘保甲等。崔振宽的山水画中,黄土高原、秦岭巴山、祁连风雪和大西北的茫茫草原,粗犷、厚重、博大、雄强,作品多用高远法,且少留空间,给人以铺天盖地的广阔感;郭北平和刘保甲的花鸟画也各具个性风格。黄土画派多样题材、多样风格的绘画共生共存,共同发展是其重要特色之一。
三、向生活学习、中西结合
首先,黄土画派是生活画派。五六十年代,长安画派的主将石鲁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打破了传统文人画陈陈相因的僵化局面,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创作手法上,长安画派画家们以巧妙的构思和苍厚质朴的笔墨表现浑朴苍茫的西北风光,在当时中国画坛产生了极大的向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探索,以新一代长安画家为主体组成的黄土画派在继承长安画派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一伟大真理,坚持不断深入生活,追求纯真、朴素、平凡的审美意趣,创造出新的独具个性的黄土画风。
“生活是画家的生命线,画家只能到生活中去,才有火热的热情来表现中国,表现中国民族精神、人民精神和生活精神。”“热爱生活、表现生活”不仅是黄土画派的领军人刘文西先生艺术追求的坚定方向,同时也是黄土画派的画家们追求的共同目标。许多年来,在刘文西先生带领下,黄土画派的画家们多次到陕北、甘南以及祖国各地写生,为社会奉献出许多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从这一角度讲,黄土画派就是生活画派。
其次,“中西结合”是黄土画派的典型风格。中国画“要学习西画和如何学习西画”是从康有为提出“革中国画的命”的口号以来,中国画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它涉及到笔墨与素描,意象与具象、写意与写生,章法与构图,意境与气氛,主观与客观,妙悟与理解,自由空间的广延性与三维空间的瞬间性等诸多问题的论争,追根求源变成传统与创新和是否保持中国画的民族性与地域特色的论争。虽然有来自传统保守势力的阻力,激进的艺术家们还是坚持不懈的探索着。从岭南画派开始,为了打破中国画陈陈相因的僵化局面,他们提出“中西调和”的口号,徐悲鸿、蒋兆和在人物画领域引进西方写实绘画技巧,用中国画材料,如宣纸、毛笔和国画颜料等表现结构、光影和素描。林凤眠则从西方绘画向中国传统回归,能得中国人物画之内在神韵。相比而言,李可染是将西方造型因素与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相结合最为融洽的典范。在西北,轰轰烈烈的“长安画派”也是探索“中西结合”的成功经验和生动典型。如长安画派重要成员方济众主张“新国画必须学古人而不雷同古人,学今而不雷同今人,学洋人而不雷同洋人,自己的作品也不要雷同自己的作品”。其代表作有《小鸡,你绝食吧》、《嫩苗》。前辈画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为黄土画派顺利走上这条道路奠定了理论和现实基础。
刘文西先生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个美术家要在中国美术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必须注意吸取传统的艺术资源,继承发扬传统的造型艺术规律和笔墨表现力,培养西洋画严格规范的造型基础功,才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风格和个性植根于对生活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它对黄土画派众多画家影响很深。在现实条件下,黄土画派的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西方造型艺术和现代观念意识巧妙地运用于中国画,创作出许多既有扎实中国传统功力又颇具现代感的优秀作品。
结论
黄土画派的这三方面特点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画家群体的聚合形式、创作题材倾向性和创作手法,形成内在的统一。一个画派拥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是这个画派成熟的标志。多少年来,黄土画派画家们在这些共性特点的聚合和相互影响下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在人物画创作方面以粗犷大气的人物形象为艺术特点,被许多人称为大西北形象或黄土高原形象。然而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迅猛发展,文化形式的日新月异,新兴的黄土画派正面临着审美困惑中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今的中国画希翼着别开生面的艺术境界和时代精神与艺术才智地展现,以及文化品格的升华。毕加索说过:“风格是画家的敌人”。而对于一个画派而言,多样风格的并存是艺术繁荣的一种表现。所以,未来的黄土画派要健康发展,不宜过早的强调风格样式,更不能功利主义的固化这种样式,而是要突破风格样式的单一模式,在精神追求上加以统帅,于中国书画繁荣的九州艺苑里和国际文化大潮中广搜博采,纵向继承,横向借鉴,以西北地缘文化共性为体,个性为前锋。让个性张扬,现其锐;以共性为后续,见气势。否则,光有共性而无个性,就会失于迟钝僵滞。只有这样,黄土画派才能在现代艺术的大潮中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参考文献]
[1] (美) 理查德·布雷特尔,《现代艺术》[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6
[2] 《孔子家语·观周》[C]·上海:中信出版社,2015: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 . 《毛泽东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6: 811——831
[4] “中国画、画中国”江苏南京行画展学术研讨会纪要[R]. 美术[J]. 北京:《美术》杂志社2005总4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