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乡镇民营企业 经营管理风险的几点认识

对新时代乡镇民营企业

经营管理风险的几点认识

 

岳侠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华佗镇


摘要: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机遇期,是稳增长、保就业、促发展的生力军,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在初创期经营风险意识不强,潜在的风险可能演化为现实的危害甚至是灭顶之难,亟需引起企业经营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在服务民营企业个案中,梳理出7个方面22类风险点,对民营企业经营者和有关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营企业  经营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了黄金机遇期,成为稳增长、保就业、促发展的主力军。作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主体---民营企业,在谋发展、求壮大的过程中,亟需重视法律风险的防范,特别是乡镇民营企业,多是从“黑作坊”或“地下工厂”的灰色地带,靠政策机遇的规范转化而来。民营企业业主的思维方式和视野受“小老板”出身的局限较大,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风险防范方面重视不够、防范、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弱。

笔者长期从事乡镇统计工作,在服务乡镇民营企业发展中深深感到,提高民营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增强经营者的防范风险能力非常重要,有的企业刚成立,还没有效益,就因一个官司而倒闭,有的企业经营的风风火火,对统计工作也非常重视,已成乡镇的支柱企业,带动了区域性上下游产业,也是因没有建立完备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到一年就名存实亡了。统计实践中这些教训启示我们,提高广大民营企业主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构建发展风险“防火墙”非常重要,为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作为经济统计部门,在工作中我们每年都组织企业家进行集中学习培训,聘请相关专家、律师为他们授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聘请法律顾问,通过近几年的持续培训、引导,他们对法律风险有了新认识,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有效避免了无谓的损失和潜在风险演变为现实的损害,增强了企业的内功和软实力,为企业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实践中看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发展过程中概括起来有7个方面22个风险点城,需要注意防范。

一、企业设立中的风险

企业设立是所有民营企业创业者都要经历的第一步,设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出资不到位。投资者不依法按规定足额投入设立企业所必需的资金,出现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金和不适当履行出资等情况,导致企业运行启动上存在风险,情节严重的有可能追究设立者的刑事责任。

2、出资人不明。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设立人往往是家庭成员,公司财产与家庭财产混同,公司在法律上丧失独立人格,有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

3、虚假登记。如企业登记的经营者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老了登记儿子经营),登记的企业类型与实际经营的性质不一致(非法经营),在债务纠份中就容易发生出资人承担连带责任风险。

4、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不慎重、不严肃。有的章程或协议就是格式文本或借用别的公司的现成文本,是为了注册企业而制定,只有注册意义,不具有现实操作性,实际上也不按章程或协议操作的。但章程或合伙协议是法律文书,在企业登记机关和税务机关都有备案。在企业拆分、合并、对外投资、吸纳投资中都存在着很高的法律风险。

这四种风险一旦发生,风险的性质和后果较为严重,对企业的损害较大,容易直接造成执照吊销、企业倒闭,甚至追究民营企业主的刑事责任。

二、企业治理中的风险

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采取的是家长式的管理,决策一言堂,财务一支笔,企业的发展束缚在“个人”身上。

1、管理架构不完备。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由家庭成员或亲戚担任,公司管理层组织架构设立不完备,一旦管理层内部出理矛盾,缺乏协调监督机制。实践中一个部门的问题,导致整个企业解散的个案很多。

2、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议制度、生产制度、财务制度、合同制度、会计制度、用工等不完善,执行随意性大,公司管理权力的运行缺少监督制约机制,隐患较大。有的企业很少召开股东会,即使召开股东会很少做会议记录,仅仅是几个股东口头协商,没有形成文字记录;财务、会计、合同制度不完善或不按制度执行都是企业潜在的风险。

    三、人力资源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待遇直至员工离职整个流程中,都受到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或劳动动部门的行政处罚。

1、人员招聘中的风险。招聘过程中招聘广告任意许诺、滥发求职申请表、劳动者提供虚假信息缺少相应证据留存、劳动合同中文本不一致、背景调查不完整或未履行、体检未履行、滥用试用期权利等。

2、劳动合同风险。不执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不签劳动合同或签违法的劳动合同。

3、薪酬管理风险。主要是工资和社会保障费问题。不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标准的制定不符合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标准。社会保险的种类选择与交纳不合规、不合理,一旦出现劳动争议,面临人社部门行政处罚甚至法院败诉的可能。

4、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工作时间、工作条件、节假日管理、职业病预防等方面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一旦发生事故或有人投诉、起诉,的风险。

四、财务中的风险

     民营企业的成长过程,决定了其习惯于在法律、政策之外、在非正常夹鏠中生产经营,出生的先天不足,导致其在融资、担保、纳税等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很大,有的甚至灾难性的,这方面的教训很多。

1、融资风险。在缺乏正规、有效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在民间借贷、集资过程中有可能涉及非法集资、套取银行贷款、套取政府资金的政策或法律风险。

2、担保风险。民营企业主在个人交往中意气用行为较为普遍,盲目的对外担保行为,对企业有时也是灭顶之灾。具有很大的风险。

3、纳税风险。出身的小生产经营者本性,在财务管理方面,有很多不规范的情形。在财务不规范的情形下,既要在法律范围内依法避税,又要预防因漏税、偷税、抗税引发的行政或刑事责任,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五、签订履行合同中的风险

合同是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专业性、法律性很强,风险也很大,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合同是由各合同相对方订立、履行的,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就会有人利用合同,将合同中的漏洞变成危险的陷阱。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各个环节,一旦哪个环节疏忽,出现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合同内容的风险。合同的内容要完备,权利义务要明确,履行期限要合理,要请专业人士进行审核把关,不能违反法律、法规、政策的强制性规定。

2、履行的风险。包括采购环节、销售环节、质量标准、时限要求、货款的支付与回收等都存着很大不履行、不完全履引来的纠纷风险。

3、违约的风险。合同履行中风险无处不在,在违约不可避免的情况,如何采取损失最小化的措施,这需要企业聘请专业人士进行了考量、谋划。

六、知识产权的风险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企业品牌信誉、行业或地区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等。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一方面要注意防范这方面的纠纷,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自我防范,一旦发生纠纷,确保把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代低。

1、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山寨”、“傍名牌”特别是在商标、名称、包装等方面的都有可能侵犯别人或被别人侵犯,引起来纠纷,通过法律途径把侵权的危害降到最低。

2、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风险。合作企业之间、员工流动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商业、技术秘密纠纷窃取或被窃,都可能引起纠纷。

七、政府行为风险

企业从企业设立登记到企业解散、注销登记,产生法律行为也伴随着政府的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为,受双重风险的影响,特别是在土地、环保、安全生产、社会责任方面,要特别引起注意。

1、土地利用风险。民营企业在建设或扩建选址上注意土地性质风险、租用风险、购买使用权风险和建设规划许可风险。

2、环境保护风险。环境保护是三大攻坚战之一,一旦违环境法律法规或政府环保管制措施,都可有引巨额罚款甚至停业整顿的风险。

3、安全生产的风险。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责任是企业的最根本责任,必须注意预防事故、减少事故损害。

4、社会责任风险。民营企业来自底层,出身草根,社会对期树形象、尽责任的要求其它企业更大。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