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辅助生殖中的SWOT分析

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辅助生殖中的SWOT分析

 

唐菊 苏真芳** 王华伟  高建梅 刘映宏 刘清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遗传科,云南 650032

摘要: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接受辅助生殖治疗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治疗中遵医缺陷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1]。结合时下热点“互联网+”,进行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做好接受辅助生殖治疗患者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健康教育;辅助生殖;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生育年龄推迟、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安全等因素,我国不孕不育率已达12.5%--15%,平均8对夫妇中就存在1对不孕不育的问题[2] 。二孩政策开放以来,各生殖中心门诊量剧增,也给辅助生殖中心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人类辅助生殖助孕周期治疗过程复杂、时间长、环节多 [3],同时不孕不育患者在接受治疗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健康教育作为辅助生殖助孕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承担着主要任务,如何开展让更多患者受益是护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先就互联网+健康教育分析如下:

1.S : 互联网+健康教育的优势

1.1网络资讯获取便捷、成本低、效率高。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使社会主流人群更倾向于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信息的获取。弥补了传统媒介健康教育单向、非互动的不足之处,且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获取所需信息[4] ,与传统健康教育相比绿色环保,内容展现形式多样,包括图、文、音、视频等几乎所有的受众接受信息方式 [5]

1.2 信息权威有保障。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为医疗卫生单位和个人提供实名认证服务,实名化的单位和个人,将对提供的服务负责,提高了微媒体医疗服务的权威性和法理性,为公众辨别信息、去伪存真提供了科学依据,一定程度避免了传统网络医疗中的杂乱无序[6-7] 

1.3患者主动参与。孟宪珍[8]等做了自主性健康教育和计划性健康教育的对照实验,结果显示:主动参与的健康教育在教育效果、对健康知识主动咨询、健康教育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被动参与的健康教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主动护理与患者主动参与是临床护理理想的工作模式,这离不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多媒体的综合应用在此方面能产生更大效益,现阶段健康教育领域中微信的应用是前沿主题之一[9],微信也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沟通和信息载体[10]。互联网的高度参与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互联网+健康教育能为患者提供以全流程为核心的各个治疗环节的无缝健康教育及就医指导,也成为了缓解生殖中心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的最佳途径,且满足了患者时间上的需要,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11]。同时也可以继续为治疗结束后的患者提供指导[12-13]

1.4患者需求。采取辅助生殖助孕的患者都是接受门诊治疗,集中宣教往往面临人员不齐、时间不固定、患者接受能力差异、记忆力差等问题而造成的健康教育知晓率低。互联网+生殖健康教育平台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孕患者的服务需求,提高了辅助生殖助孕的宣教质量和效果[14],补偿了患者因个体学习能力不同造成的差异。使患者在认知、技能、情感各领域的学习可以持续、重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保证了良好的学习效果[15]

2.W互联网+健康教育的劣势

尽管在辅助生殖助孕过程中开展互联网+健康教育已成为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以不足之处。

2.1 护理信息化人才缺乏。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大部分护理院校没有开设护理信息方向的课程教育,使得护理信息学的基础教育还很缺乏[16],临床工作繁忙,护理人员也很少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自己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2.2 患者能否准确获取信息。根据 IVF-ET助孕周期特点实行阶段式健康教育不仅有效帮助患者积极配合助孕治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全面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17-18]但患者自行通过互联网+健康教育平台获取信息时,若不能准确定位自己所处的治疗阶段则会导致概念混乱影响就诊。

2.3单独使用作用局限。美国的一项关于网络健康干预的Meta分析显示利用互动式网络干预有利于改善健康行为,但是作用比较有限,增加与受众的沟通能够增强干预的效果。另一项研究也显示利用新媒体的健康干预方式与他干预方式结合效果更优,提示健康教育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结合多种方式进行[19-20]   

 3 0互联网+健康教育的机遇

3.1用户庞大。2018年6月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达8.02亿, 20-49岁群体占网名64.6%,且互联网在中年人群中逐步渗透。网名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21]。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患者群体的年龄特点与之契合,互联网的使用在不孕症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

3.2网络已成为获取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通过互联网获得健康信息的网民比例达到80%左右[22],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主动在网络上获取关于疾病、治疗措施与药物的相关信息[23]在我国,随着网络的 普及和公众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获取健康相关的知识与信息。2014-2015年期间在“今日头条” 上关注健康类信息的用户占到总用户数量的 24.09%,且女性多于男性[24]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对健康与医疗科普主题的搜索仅次于前沿科技,位居第二[25]

3.3政策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7月6日公布《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积极优化护理流程,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效率和管理效能。推动护理领域生活性服务业态创新,改进服务流程,积极发展智慧健康护理等新型业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指出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建立网络科普平台,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精准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

4  T互联网+健康教育的挑战

4.1相关临床科室没有形成合力。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下,患者并非独立个体,需获得来自多方面的支持。临床专科可以提供相关专业科学的健康教育内容,对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则有所受限,所以需要多科室合作,为患者提供科学全面的健康教育内容。

4.2健康教育没有纳入到医生的诊疗活动中。临床上,病人及家属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和依赖性大于护士,如果由医生主导对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有的医生对护士和健康教育从思想上没有予以重视,甚至在潜意识中认为护士学历低,对护士提出的健康知识点并不接受[26]。从而导致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医生和护士存在“各唱各的调,各喊各的号”的现象[27]

4.3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目前临床开展的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多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模式,为了适应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患者的信息需求,还需继续探索开发更多模式。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将互联网与护理深度结合,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空间,围绕满足护理以人为本的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28]

5.对策建议

5.1 内部策略

普及互联网+健康教育,同步开展标准化宣教。辅助生殖健康教育需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发挥其便捷性和实效性的优势,针对不孕症患者的需求提供内容丰富且受众面广的健康教育内容,辅以传统健康教育途径帮助患者正确获得相对应治疗阶段的健康教育内容;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护理信息化的全能型人才,医院及科室加强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以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质量考核指标,强化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意识[29];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使患者在接受助孕周期中得以顺利完成治疗。

5.2外部策略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学科知识面广,专业性强,且患者对相关知识需求较大,全面系统的科普试管婴儿知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多科室合作、鼓励医生参与,如线上开通在线咨询,由相关专业医生提供权威准确的信息;线下开展健康教育沙龙等专题讲座邀请医生参与。充分发掘互联网+健康教育潜力,开展除常用的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以外的如利用通信设备和电脑终端建立科室短信中心、微信小程序、专科APP、微课等多种模式的互联网+健康教育并使之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和普及化。

 

参考文献

 

[1] 吴桂杰,韩雪飞,代晓薇,郑慧玲,李凌云,庄小花.互联网+生殖健康及不孕不育患者服务平台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2):2621-2624.

[2] 王丽.生殖医学分会:为出生人口质量保驾护航[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7,32(20):3.

[3] 舒军萍,丁晓娜,王海娇,丁玉莲,徐静.数字化助孕夫妇周期治疗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J].护理研,2014,28(04):487-488.

[4] 谭晓东,曹雄晶.社会化媒体时代健康教育对策变更之思考[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26(2):1-3.

[5] 郭倩文,徐丽莎,陈志美."互联网+"健康教育在辅助生殖助孕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8):1238-1240.

[6] 马尊重,谢辉.基于微信、微博等微媒体的医疗服务模式发展刍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3):238-239.

[7] 来萌婧,高俐.健康教育新媒体实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3):90-91.

[8] 孟宪珍,田兰英.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临床评价[J].护理研究,2002,16(5):274-275.

[9] 孙国涛,李靖,邱凤霞.国内健康教育领域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知识图谱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8):1436-1440,1461.

[10] 程渊.微信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 (2):45.

[11] 王蕊,吴亮,赵悦淑,孙莹璞.“互联网+辅助生殖”信息系统促进生殖医学健康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04):118-119+84.

[12] 董亚娜.延续护理在 COPD 稳定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27):3431-3431,3432.

[13] 王少玲,符始艳,周家仪,黄金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58-760.

[14] 吴桂杰,韩雪飞,代晓薇,郑慧玲,李凌云,庄小花.互联网+生殖健康及不孕不育患者服务平台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2):2621-2624.

[15] 于梅,常春佳,杨小莹,毕娜,陈嘉一,张延辉,余兴艳.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的脊柱结核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8):168-171.

[16] Joyce, Sensmeier.Big data and the future of nursing knowledge.[J].Nursing management,2015,46(4):22-7; quiz 27-8.

[17] 舒军萍,丁晓娜,方辉艳,丁玉莲,徐静,赵春草.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23):2896-2897.

[18] 何玉萍,王晓红,刘琼.健康教育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志,2015,21(08):121-123.

[19 Webb TL,Joseph J,Yardley L,et a1.Using the Intemet to Promote Health Behavior Chang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oretical Basis,Use of Behavior Change Techniques,and Mode of Delivery on Efficacy[J].J Med Internet Res,2010,12(1):4.

[20] Talbot EA,Chen LH,Sanford C,et a1.Travel medicine research priorities:establishing an evidence base[J].J Travel Med,2010,17 (6):410—415.

[21] 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中国信息安全,2018(): .

[22] Halle TK,Salvesen KA,Volloyhaug I. Obsteric anal sphincter injury and incontinence 15-23 years after vaginal delivery[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6,95(8):941-947.

[23] Fox S,Duggan M.Part two:Sources of health information[EB/OL]. (2013—11—26)[2017—01—25].http://www.pewintemet.ore/ 2013/1 1/26/part-two—sources-of-health—information/.  

[24] 马冠生,丁彩翠,刘爱玲.网民对健康类信息的关注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2):150-153.

[25] 中国科协科普部,百度指数,中国科普研究所.2018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EB/OL].(2018—06—10)[2018—07—12].http://index.baidu.eom/speeial/kepu/2018.php.

[26] 杨骏.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4):53-54.

[27] 朱红霞.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7):947-948.

[28] 杜红萍.基于护理人员角色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2):212-214.

[29] 皮红英,高远,王建荣 . 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 (3):316-319. DOI:10.3760/ cma.j.issn.1674-2907.2017.03.006.

   Pi HY, Gao Y, Wang JR.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nurs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J]. Chin J Mod Nurs, 2017, 23(3):316-3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