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干预降低颅脑外伤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者肺部感染的研究

 口腔干预降低颅脑外伤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者肺部感染的研究

孙先芳   姚远  邵丽莉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期间气管插管口腔干预对全麻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影响的效果观察。 方法 将入住60例行全麻脑外伤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除常规吸痰,另行气管插管前以及置气管期间的口腔清洁干预,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纱布或棉球擦洗;对照组常规的吸痰护理后行气管插管,未予以口腔清洁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方法病人住院第3、7日肺部感染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第3、7日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67%、23.33%;对照组相对应的感染率分别为:26.67%、60.00%。两组第3、7日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外伤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前以及置管期间要加强口腔清洁,预防口腔内容物反流,降低肺部感染。

关键词 口腔清洁;全麻;肺部感染;脑外伤

脑外伤病人病情严重,颅内压增高,伴有恶心、呕吐现象,急诊手术需要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室插管前以及插管期间,不能吞咽,病人口腔分泌物多,缺乏口腔的自洁功能,加之口腔定植菌的生长,口腔不洁。口腔分泌物、口腔定植菌沿着气管插管四周下移[1-2],是肺部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气管插管前、手术期间插管时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有其必要性。关于脑外伤气管插管在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期间口腔护理的报道较多[3-4],但在手术室手术期间口腔清洁或口腔护理报道少,手术室巡回护士一般只关注气管插管成功的配合,对于围手术置气管插管管前、手术过程中口腔护理并不关注,为降低脑外伤全麻手术后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我科采取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术前、术中给予口腔清洁护理,创造相对洁净的口腔环境,降低口腔菌落生长,进一步减少肺部感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全麻下行手术的脑外伤病人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纳入标准:(1)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者;(2)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以下情况:(1)患者口腔原有口臭、口腔炎症、口腔溃疡,使用激素以及化疗、放疗等所致的口腔疾患患者;(2)住院时限<7d;(3)排除原有肺部感染患者。2组患者在外伤病种(累积脏器或组织受伤)、年龄、性别、意识状态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见表1。

      1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病种(例)

年龄(岁)

性别(例)

 

意识状态(例)

1种  2种 3种及以上

男   女

嗜睡 昏睡 昏迷

对照组

30

10    14    6

40.51±10.23

20   10

 

2    4   24

观察组

30

8    15    7

41.05±9.67

19   11

 

3    4   23

P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脑外伤病人积极术前准备,对照组常规吸痰,气管插管前以及置管期间未行口腔清洁。观察组除常规的吸痰外,另行气管插管前以及置管期间的口腔清洁,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江苏晨牌邦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纱布或棉球擦洗。具体操作:气管插管前吸痰后氯己定含漱液纱布块快速擦洗,行插管成功后,在手术期间,每半小时观察病人口腔分泌物,或呕吐后、随时见口腔内分泌物,随时用氯己定含漱液棉球快速擦洗。即尽可能保持口腔环境相对“洁净”,口腔“洁净度”以肉眼观察不到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反流物或多种混合粘液等;擦洗强度以勿引起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为准。

1.3 观察指标  所有病例住院第3、7日通过医院的院感实时软件蓝蜻蜓系统监测肺部感染例数。感染率=实时监测感染病人数/实时监测病人总数×100%。肺部感染诊断标准: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听诊湿罗音)以及下述影像或实验室检查必须具备其中之一条件:(1)影像学资料发现新的炎症病灶;(2)近两次痰培养病原菌相同;(3)血液培养为阳性指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第3、7日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67%、23.33%;对照组相对应的感染率分别为:26.67%、60.00%。两组不同时间感染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一览表

组别

例数

第3日肺部感染例数

第7日肺部感染例数   

对照组

30

8(26.67)

     18(60.00)

观察组

30

2(6.67)

     7(23.33)

χ

 

 4.320

8.297

P

     

        0.038

       0.004

3 讨论

3.1 全麻脑外伤病人围气管插管口腔清洁干预的必要性  脑外伤病人病情危急,机体的应激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临床表现均有恶心、呕吐,易致误吸,口咽部和胃内呕吐物、反流物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有研究报道,气管插管后,呼吸机机械通气,口腔细菌会跟随口咽部分泌物沿着气管插管四周围从声门下漏透入大气道等,进一步造成肺部感染[2]。全麻脑外伤病人口腔不洁致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1)改变口腔原有的解剖结构,破坏生理功能:呼吸未经温化、湿化、过滤的空气,同时丧失大量水分,口腔粘膜干燥易脆无弹性、血液循环差等,均增加口腔不洁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隐患。(2)侵入性操作,增加风险因素:气管插管,损伤口、咽、气道;加之口腔不洁,口腔内的细菌通过插管时带入或插管期间气管插管壁周围渗透入下呼吸道。(3)患者病情:麻醉前,脑水肿高峰,颅内压增高,表现恶心、呕吐;麻醉期间,病人意识抑制,缺乏口腔自洁,局部反应迟钝,不能告知不适,口腔内呕吐物、分泌物等不能及时发现与清除。气管插管囊上混合物多,易致误吸性肺炎,肺部感染。(4)巡回护士疏忽,不重视口腔清洁。选择口腔不洁的发生高危时机干预,干预插管前、呕吐后以及手术过程插管期间口腔环境,利于维护口腔正常的微环境。

3.2  全麻脑外伤病人手术期口腔清洁干预的效果  脑外伤全麻气管插管前,先吸痰,暴露声门,便于插管。吸痰后快速氯己定潮湿纱布块擦洗口腔部,减少插管时带入细菌至下呼吸道;呕吐后、每半小时观察病人口腔内肉眼可见混合物,随时进行氯己定棉球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内混合物的致病菌以及胃内容物中幽门螺杆菌,减少细菌通过气管插管壁渗透至下呼吸道。评估口腔高危时机不洁环境,及时用复方氯己定液棉球擦洗,氯己定可改善口臭,减少口腔致病菌数[5]。注重气管插管口腔每一个感控高危环节,口腔异味少,口腔内致病菌繁殖机会下降,表2第3、7日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率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高危环节擦洗方法促进口腔清洁,降低肺部感染发生。

总之,脑外伤气管插管手术病人,注重前瞻性围气管插管期间口腔不洁高危因素评估,及时复方氯己定液纱布或棉球擦洗,保持口腔洁净环境,减少气囊上混合物误吸,进一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Carcia R,Jendresky L ,Colbert L,etal.Reduc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through advanced oral-dental care : A48-month study [J].Am J Crit Care,2009,18(6):523-532.

俞万钧,王华英,马坚,等.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测方法的诊断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2503-2506.

范珊红,李颖,许文,等.集束化策略依从性对神经外科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69-171.

陈璐,王芳,陈雁,等.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112-114.

徐文珍,张志清,李时元.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对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及口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174-7175.

 

作者简介:孙先芳(1982-),女,安徽六安人,主管护师,本科,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

联系地址: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邮编:237005。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