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抚触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的效果观察
蒋微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上海,201599)
蒋微(1985年05月01日-),女,辽宁,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护师,本科,
摘 要:目的 研究腹部抚触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 择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进行腹部抚触干预,对两组患儿的相关观察指标及效果进行对比考察。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胎便转黄时间和每日排便次数、黄疸指数以及家属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抚触是种简便有效的减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程度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抚触,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引言
病理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较高[1]。病理性黄疸患儿通常会出现胆红素的代谢异常,以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为临床表现[2]。该病的持续时间较长,若不对患儿进行及时治疗和护理,则可能会导致患儿发生脑瘫和癫痫等诸多后遗症。对此临床中对该类患儿需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以求尽快改善患者的病情。其中相关研究发现对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抚触效果显著,该干预方法融合了心理和生理的交流,在抚触过程中给予新生儿皮肤以刺激,引起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儿相关激素的分泌、增强食欲和改善消化等,进而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改善[3]。在此本研究选择了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腹部抚触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男34例,女31例;剖宫产21例,顺产44例;日龄2-21d,平均8.5±4.2d;胎龄36-41周,平均38.5±2.5周;出生体重2.8-4.5kg,平均3.2±0.6kg;喂养方式:母乳喂养35例,人工喂养10例,混合喂养20例。观察组患儿男33例,女32例;生产方式:剖宫产22例,顺产43例;日龄2-21d,平均8.6±4.3d;胎龄36-41周,平均38.4±2.4周;出生体重2.9-4.6kg,平均3.3±0.6kg;喂养方式:母乳喂养34例,人工喂养10例,混合喂养2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生产方式、日龄、胎龄、体重,喂养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关于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4];不需要换血治疗;出生时Apgar 评分≥8 分;血清胆红素水平>220μmol/L;入选患儿家属对具体治疗方案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并排除早产儿、核黄疸、溶血黄疸、阻塞性黄疸、皮肤及脐部感染、头颅血肿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患儿。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我院新生儿科常规治疗包括口服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及蓝光照射治疗,①培菲康口服方法:每日2-3次,每次1/2包;②蓝光照射采用XHZ-90L新生儿单面黄疸治疗仪间断式治疗,每次4~6h,每日2次,照射时,患儿于暖箱内充分暴露皮肤,定时更换体位,同时用遮光尿布及眼罩进行保护。对患儿主要护理包括合理喂养、保暖看护、脐部及皮肤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及预防并发症等措施。
1.3.2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进行腹部抚触干预,参照朱晓萍等[5]的相关腹部抚触方法,①抚触人员:由经过专业培训并掌握此技能的护理人员施行,护理人员先修剪指甲,清洁温暖双手,保持心情舒畅充满爱意;②抚触环境:维持室温在26-28℃,湿度为55%-60%,可伴放一些轻柔的音乐;③抚触时机:一般在患儿沐浴后或蓝光治疗间隙喂奶后安静状态下进行并确保抚触干预全过程患儿舒适及清醒状况;④抚触方法与时间:按摩前,患儿头偏向一侧,涂抹适量润肤油于手中,不可直接倒于患儿皮肤上或接触到眼睛,用双手食、中、无名指轻压在新生儿下腹部、依肠走行方向,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环形顺时针按摩每次为15min,每日2次;⑤注意事项:操作中力度适宜,轻轻按摩后逐渐增加压力以便患儿适应,在此期间患儿的反应和精神状态若有烦躁、疲劳、饥渴、哭闹等表现需停止抚触。
1.4考察指标
对新生儿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经皮黄疸指数及家属满意度进行考察。黄疸指数由专人使用NJ33A经皮黄疸测试仪负责测定,每日晨间沐浴前分别测量患儿额头、面颊及胸部三个部位,分别测3次,每个部位取平均值,然后再取三个部分平均值的平均值为考察值。患儿家属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10 分为满分。> 9 分为非常满意,6~ 9 分为满意,< 6分为不满意。满意率= (非常满意率例数+满意率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之后,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胎便转黄时间与每日排便次数情况对比 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排便情况对比
组别 |
患数(n) |
胎便转黄时间(h) |
每日排便次数(次/d) |
对照组 |
65 |
61.21±4.23 |
2.32±0.92 |
观察组 |
65 |
41.59±4.46 |
4.85±1.31 |
t |
|
8.653 |
9.867 |
p |
|
<0.05 |
<0.05 |
2.2 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对比 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对比(umol/L)
组别 |
患数(n) |
时间(1d) |
时间(2d) |
时间(3d) |
时间(4d) |
时间(5d) |
对照组 |
65 |
275.2±28.6 |
265.6±27.5 |
249.7±23.5 |
233.3±25.2 |
215.6±21.1 |
观察组 |
65 |
273.5±27.9 |
252.7±27.3 |
223.9±24.1 |
201.5±24.7 |
176.3±19.3 |
t |
|
0.351 |
2.631 |
4.685 |
6.532 |
7.322 |
p |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评价 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价[n(%)]
组别 |
n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率 |
对照组 |
65 |
25(38.5) |
30(46.2) |
10(15.4) |
55(84.6) |
观察组 |
65 |
36(55.4) |
26(40.0) |
3(4.6) |
62(95.4) |
t |
|
|
|
|
4.188 |
p |
|
|
|
|
<0.05 |
3.讨论
3.1腹部抚触促进排便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影响 新生儿胎粪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积聚在肠道内,胆红素就会被重吸收入血[6]。胎粪排除延后会导致胎便中胆红素含量不断增加,因此增加患儿排便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如表1所示,可见进行腹部抚触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胎便转黄时间和每日排便次数指标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抚触直接针对腹部促进肠蠕动能有效缩短胎便转黄时间增加排便的次数,达到减少胆红素肠道重吸收及肠肝循环。
3.2 腹部抚触对黄疸指数的影响 如表2所示,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第1天时黄疸指数分别为273.5±27.9和275.2±28.6umol/L,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第2天开始,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改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王伟恒[4]和朱晓萍[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性较高,粪便中的胆红素含量大于每日产生的量,排便增加使患儿摄入量增加,进一步增多大小便的排泄量,在此基础上,从大便及尿液中带走大量的间接胆红素来达到改善黄疸指数的效果。
3.3 腹部抚触对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如表3所示,可见进行腹部抚触的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和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分别为95.4%和84.6%,且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腹部抚触不仅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病情还可以显著的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3.4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近年来,针对新生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抚触逐渐在儿科保健护理中兴起,其在促进新生儿的消化、骨骼、肌肉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7]。新生儿抚触通过刺激皮肤这一外在最大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刺激新生儿脑细胞和神经系统发育,达到改善睡眠,减轻患儿紧张和焦虑,减少哭闹。通过抚触观察组患儿体重增加明显,哭吵状态逐日减轻至能平静接受。
4.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需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以求尽快改善患者的病情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近年来抚触逐的兴起及运用使医护人员找到了新的方向,通过研究表明腹部抚触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好方法,其操作简便易懂,也能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值得在临床及家庭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月佳, 林贯秋. 自制中药退黄汤泡浴对湿热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12(5):87-88.
[2] 孙世兰, 黄为民, 陈红武, 等.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状况相关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5,21(9):1488-1492.
[3] 祝小艳. 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低体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J].母婴世界,2017,(4): 41.
[4] 王伟恒,李晓云. 不同时长的抚触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光疗效果的影响[J]. 福建医药杂志, 2014,36(1):153-154.
[5] 朱晓萍, 凌静, 何晓英. 腹部环形按摩联合扩肛法促进排便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3): 278-279.
[6] 杜秀敬, 支辉. 中药游泳联合按摩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指数及胎粪的影响[J]. 河北中医, 2014,36(11):1732-1734.
[7] 吴靓. 抚触配合经络按摩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效果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6,23(6):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