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企业绿色行为为中介变量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企业绿色行为为中介变量

胡元林  王文波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3

摘要:基于对利益相关者、企业绿色行为及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对重污染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特别关注企业绿色行为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绿色行为有显著正影响,企业绿色行为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通过企业绿色行为进行传导的,其本身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企业实施绿色行为、提高企业绩效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绿色行为;企业财务绩效;结构方程模型

 

引言

企业绿色行为是企业为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所综合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方案。在研究企业绿色行为时,利益相关者理论被广泛接受和利用,是研究企业绿色行为的一个重要方向。从现有文献梳理来看,利益相关者压力既是企业绿色管理的主要驱动因素1],同时也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2]。尽管企业绿色行为能产生积极的生态效益,但其财务效益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引发以下思考:在我国情境下,企业绿色行为能否有效提升财务绩效?其对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影响如何?其内在机理如何?本文拟研究企业绿色行为在利益相关者压力影响企业绩效中的作用,探讨企业从“被动”治理行为转换为“主动”绿色行为的作用机理,为完善利益相关者理论提供微观基础,为企业绿色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为获取绿色绩效提供有益探索。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绿色行为

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企业目标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3]。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参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付出了代价,并为此分担了一定的经营风险。企业可看作是“一种治理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4],理应为利益相关者服务,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生态危机亟需制度创新引导绿色生产,对重污染企业进行环境规制一直是国家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我国环境规制日趋严厉,不仅通过“环保督查制度”等命令控制方式继续推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增加企业违规成本,还通过市场激励方式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绿色改革,特别是在“绿色发展”“美丽中国”战略背景下,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规制力度,而这些规制将直接作用于企业绿色行为,对企业绿色行为实施产生直接影响。重污染企业污染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广,当地社区居民是最先感受到企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因此社区对于重污染或高危险行业的企业来说则是核心利益相关者[5],他们会通过社会规制方式如协商、抗议来促使企业实现环境保护。而企业价值实现在于顾客,如果顾客具有良好的绿色环保意识,在进行消费时将考虑产品的绿色性,并通过购买决策对企业进行鼓励或抵制,甚至愿意付出高价购买环境友好产品,而环境绩效较差的企业可能遭到顾客的联合抵制。媒体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运用舆论监督工具间接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知,进而影响到企业行为及价值实现。利益相关者这些行为均会影响到企业绿色行为的实施,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可见,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政府规制、市场规制、社会规制等多种方式制约企业的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购买决策、支付绿色溢价、唤起公众环境意识促使企业注重绿色环保,因此在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下,企业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此我们提出假设H1:

H1:利益相关者推动企业实施绿色行为。

1.2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绩效

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利益相关者为企业提供重要的资源,企业在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需求过程中获取利润,但二者的目标并不一致,例如重污染企业周边的居民会关注企业生产是否对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影响,消费者会关注企业的产品是不是健康绿色、是否会对他们造成负面影响,而企业希望从满足各利益相关者诉求中获得各种资源和支持,以获得竞争优势[6]。因此,良好的环境表现能避免环境事件的发生,改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但高环境绩效并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财务绩效。对重污染企业而言,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治理支出,企业在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时会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一是在目前去产能背景下,日益严厉的环保措施要求企业达标排放,需要企业投资购置环保设备或进行技术创新,所需资金数额巨大,融资成本高昂;同时各地环境规制标准和实施力度不一致,存在越是遵循规制、大力治理污染的企业其生产成本越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治污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竞争力。二是企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绿色诉求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为了管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应对利益相关者的差异化诉求,企业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治理成本和精力。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耗费在应对和平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上,造成“内耗”过高,致使成本上升,从而损害了企业价值7]。三是管理者过分满足各利益相关者诉求,谋求快速提升企业“绿色形象”,追求个人公众形象、职业知名度时,进行大量见效快的短期活动,从而牺牲了企业长期绩效。基于此,我们假设:

H2: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负影响。

1.3 企业绿色行为与企业绩效

企业绿色行为可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并且满足诸如政府、非政府组织、客户、媒体、雇员及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环保需求[8],但其财务效应如何,理论界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有学者研究指出,进行绿色管理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负影响[9];也有学者认为,恰当的环境规制会刺激企业的创新活动,带来创新补偿与先动优势,最终导致企业净收益增加10]。尽管从短期看,企业实施绿色行为会增加环保设备费用和技术创新费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财务绩效下降。但从长远看,实施绿色行为可以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企业提供持久竞争优势。Marcus和Fremeth认为:企业采纳绿色管理,往往不是因为道德义务,而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且如果不考虑经济因素,则绿色管理实践也很难成功[11]。企业实施绿色行为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如通过将废弃物转换再利用,甚至转为可销售的产品,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入;通过技术创新生产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进而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获得良好的信誉,占领消费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等;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如通过减少污染进而减少污染治理成本和罚款支出,树立良好信誉减少市场开拓成本和安全成本,提高资源使用率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等。有关绿色创新的实证研究也证明绿色创新有利于企业绩效提升[12]。基于企业层面提出假设H3:

H3:企业绿色行为有效提升企业绩效。

1.4 绿色行为的中介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关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绿色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聚焦于研究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绿色行为的影响,把利益相关者压力看成是是推动企业实施绿色行为的动力;另一方面则是关注企业绿色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即企业绿色行为的实施效果,具有正影响、负影响和无影响三种不同的结果。利益相关者是通过企业实施的活动从而影响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绩效之间可能存在中介变量。如王启亮[13]研究认为,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绩效。Greenley等[14]研究认为,利益相关者通过以外部环境为中介,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H4:

H4:企业绿色行为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间起中介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

为探讨利益相关者、企业绿色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首先确定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是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的项目。第一部分调查被访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被访问公司详细名称、近三年年均销售额以及被访者的职位等信息。第二部分是对研究内容的指标进行设计以及量表填写,主要包括利益相关者、企业绿色行为和企业绩效。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利益相关者选取政府、公众、顾客、媒体等,绿色行为主要是调查企业使用环保材料、采用环保技术、消耗环保能源、进行绿色循环情况,而财务绩效通过销售收入、流动性、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进行测量。根据指标特性,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法进行评测。

1 研究问卷的指标设计

项目

潜变量类型

指标数量

问卷内容

利益相关者

外生

4

1. 环境监督部门对本企业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

2. 近三年,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强烈

3. 顾客在购物时非常注重产品是否是绿色产品

4. 媒体非常关注企业环境保护,对企业不良环保行为会曝光

绿色行为

内生

4

1. 企业使用绿色环保材料

2. 企业采用绿色环保技术

3. 企业消耗绿色能源

4. 企业支持绿色循环使用

财务绩效

内生

3

1. 本企业近3年销售收入明显提高

2. 本企业近3年保持较好的资产流动性

3. 企业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明显提高

2.2 研究样本

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湖北、云南、河南、辽宁、山西、陕西等省规模以上的重污染企业,这些企业均属国家环保总局认定的16类重污染行业。在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电子邮件等方式共发放问卷420余份,剔除重复和缺失等无效问卷后,其中有效问卷172份。样本中成立5年以上的企业占样本数的74%,84%的样本企业年均销售额在1000万以上,大多数样本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看出,样本没有严重的调查偏差,基本涵盖了调查行业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较好的问卷质量。且被访问者多为企业部门或单位领导,能够对问卷做出客观准确的回答。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信度、效度分析

信度用来测量量表的各构念是否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效度表示测量工具能测出所衡量项目特征的程度。通常使用Cronbach α系数来评价问卷的内在信度。Cronbach α值大于0.7时,称之为高信度。测算结果如2所示,可以看出所有构念的Cronbach α值均大于0.7,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CR值介于0.800~0.894,高于0.7的判断标准,AVE的值在0.502~0.686之间,均高于0.5,具有较好的组合信度;AVE的平方根介于0.709~0.828之间,由表3可知AVE的平方根均大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样本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

2 样本企业量表信度检验结果

变量

均值

Cronbach α

CR

AVE

AVE的平方根

利益相关者

5.506

0.799

0.800

0.502

0.709

环保行为

5.573

0.895

0.894

0.679

0.824

财务绩效

4.882

0.863

0.867

0.686

0.828

3 相关性矩阵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

 

政府

公众

顾客

媒体

环保

材料

环保

技术

绿色

能源

绿色

包装

销售

收入

流动性

净资产收益率

政府

1

 

 

 

 

 

 

 

 

 

 

公众

0.473**

1

 

 

 

 

 

 

 

 

 

顾客

0.523**

0.559**

1

 

 

 

 

 

 

 

 

媒体

0.408**

0.547**

0.489**

1

 

 

 

 

 

 

 

环保材料

0.454**

0.550**

0.460**

0.547**

1

 

 

 

 

 

 

环保技术

0.570**

0.585**

0.553**

0.584**

0.710**

1

 

 

 

 

 

绿色能源

0.409**

0.542**

0.393**

0.499**

0.719**

0.684**

1

 

 

 

 

绿色包装

0.412**

0.545**

0.373**

0.539**

0.597**

0.690**

0.6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