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患者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耳穴贴压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患者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周晓艳 沈娟 张园园 张莉 潘磊 李玉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100078)

摘要: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失眠,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失眠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可诱发抑郁焦虑,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1】。糖尿病失眠症的发病率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而出现增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近年来一些学者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伴失眠取得良好疗效,其通过操作简便,痛苦程度小,费用少,患者易坚持,疗效显著等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外敷,中药泡足,足底按摩等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耳穴贴压;中医外治法;糖尿病;失眠

中国现有成人糖尿病患者约924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高达1.482亿2】。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进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3】。睡眠质量差者占糖尿病人数的52.5%2】。失眠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精神障碍,并发症状之一,患者常有精神疲倦,烦躁易怒,多梦易惊,记忆力减退,头昏头胀,胸闷心悸,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因此睡眠质量的下降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影响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4】。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可增加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睡眠障碍时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低下5】,因此改善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伴失眠症多采取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及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但这几类药物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和成瘾性,长期用药极易出现反复性失眠6】。糖尿病伴失眠在中医学中属消渴并不寐范畴,消渴与不寐在病因上有着紧密联系,多为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或劳逸不足,气血亏虚所致。糖尿病可引起失眠,失眠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病情,使患者机体处于恶性循环中,目前西医尚无治疗失眠的特异性方式,而中医护理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7】。近年来一些学者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伴发失眠取得良好疗效。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外敷,中药泡足,足底按摩,因其操作简便,痛苦程度小,依从性好,疗效显著,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就耳穴贴压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伴失眠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耳穴贴压

运用耳穴治病,早在《灵枢·五邪》就有记载:“邪在肝,则两肋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中医认为耳与经络间有密切关系8】“耳为宗脉之聚”“十二经通于耳”人体脏腑均在耳廓上有相应的代表区。规律分布于诸耳穴。耳穴贴压法就是通过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和机体脏腑功能,协调机体气血,沟通表里上下,营养全身,平衡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改善失眠症状9】。章艳茹10】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针刺疗法而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耳穴贴压治疗,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只用耳穴贴压疗法对治疗睡眠障碍的效果更佳。职小飞11】报道了运用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102例取得良好效果。采用磁珠贴压双耳3日后取下,固定穴位神门,心,肾,胃,内分泌等疼痛相应部位,当天显效,失眠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98例,3天内改善或消失4例,总有效率100%。神门穴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常与枕小神经点,耳大神经点相配,可治疗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具有镇静止痛功效。心主神志,有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作用。“胃不和则卧不安”固胃亦为治疗失眠之要穴。心肾不交,则心阳浮于外,故夜寐不佳,心肾相交,心阳得肾水滋养才能睡眠安稳。糖尿病为内分泌疾病,耳穴贴压内分泌不仅能调理血糖而且能治疗糖尿病并发的失眠症状,此组穴位可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症状者,疗效显著。于丽月12】等将90名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分别选用神门、神经衰弱点、心、脾、胰腺五个耳穴点和神门、神经衰弱点、心三个耳穴点,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应用五点耳穴与对照组进行睡眠情况的比较,结果显示五点耳穴贴压能够改善二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口苦咽干的症状,同时还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空腹血糖。

2. 中药外敷联合耳穴贴压

中药外敷疗法起源久远,早在《内经》时期就已经奠定了理论基础。历代医家在《黄帝内经》“外者外治”的基础上又扩展至“内者也可以外治”,如《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药方》等记载了大量的腧穴外治的理论与经验。中药外敷是指将药物刺激有效穴位,并经皮吸收,进而使局部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位置达到直接作用的效果。为融合药物,穴位,经络的复合型治疗方法13】,中药外敷能有效地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且让药物经过皮肤由表入里,循着经络传达到脏腑,有效地发挥药效,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有效地改善病情。糖尿病伴失眠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研究总结出了众多治疗方法,其中包括中药外敷14。如唐月琴15将二型糖尿病失眠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中药外敷取穴双侧脾,肾俞,三阴交,足三里为主穴,并依据中医辨证辅以配穴,贴敷在穴位上,24小时更换一次,一周一个疗程,连续敷贴两个疗程。耳穴取穴神门,皮质下,内分泌,心,脾等穴位,每次贴单侧耳穴,两耳交替应用,隔日更换一次,两周后观察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梁惠琼16等运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也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睡眠情况。观察组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5%。目前穴位贴敷对改善失眠具有稳定而长久的疗效,逐渐收到临床重视。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两种中医特色治疗联用,显著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也使调气血,和阴阳,交通心肾,养心安神之功效更强。

3. 中药泡足,足底按摩联合耳穴贴压

足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点,穴位丰富,足部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相当于“第二心脏”。中药泡足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通过泡足时热刺激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效果。热能松弛肌筋,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药物在热能作用下通过足部毛孔吸收进入血络而发挥药效,可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保持内外环境相对稳定。足底按摩属物理疗法,足部穴位多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足底按压可有效疏通经络,调整阴阳,达到上病下治的效果17,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细胞活力,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张春兰18等运用中医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效果分析中指出中药泡足,足部按压涌泉穴及耳穴贴压在改善糖尿病失眠症状,加深睡眠深度上有显著效果,能够缩短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时间。潘维梅19】同样运用三种中医外治法,干预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睡眠质量指数,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评价睡眠质量分7个因子,每个因子0-3分,累计总分0-21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刘小珊20通过收治的109例糖尿病失眠患者运用三种方法也使患者失眠状况得到有效改善。陈群梅21等足底按摩,中药泡足及耳穴贴压对糖尿病失眠患者的影响中,将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改善睡眠和控制血糖等的传统护理干预,包括自我检测血糖,健康宣教,药物干预,运动疗法及情志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药泡足,足底按摩涌泉穴联合耳穴贴压干预15天后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治疗指数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中医护理模式足底按摩,中药泡足联合耳穴贴压对糖尿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指数疗效显著,能调节患者脏腑阴阳的平衡,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有重要作用。

4. 结语                                                                 

耳穴贴压联合中医外治法应用在糖尿病失眠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失眠情况,提高睡眠质量,且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性中医护理技术22】。中医治疗失眠一直受到高度的关注和认可,耳穴贴压、中药外敷,中药泡足和足底按摩都是基本中医临床操作技能,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耐受程度、接受程度等情况决定采取何种中医外治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耳穴贴压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失眠效果显著,但临床中仍有一些不足:1.各家疗效评价标准不一,文献较多的采用了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进行疗效评估,但该表属于睡眠的流行病学调查用量表,在国外失眠药物的临床试验中很少应用此表进行疗效评价14】。而中医多采用自拟量表,缺乏规范性论证。2.目前临床上多依赖于经验的积累,采取经验式取穴,并且缺乏治疗方案的规范化研究,因此各家用药疗程不一,取穴不同,重复性差。亟待研制体现中医特色的糖尿病失眠评价量表、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Li Y, Gao X, Winkelman J W,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ing difficulty and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 [J]. Diabetologia, 2016, 59 (4); 719-727

[2]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10, 362(12);1090-1101

[3] 张洁,张丽娜,郭立新. 老年二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J]. 中华内科杂志,2016,55(3)196-201.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6.03.008

[4] 李红. 耳穴压豆配合养血化瘀通脉汤对糖尿病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2016,28(6),141-143.

[5] 宋冰倩,李小姝,鱼星锋.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25-1129

[6] 马赣玉.中医护理在改善2型糖尿病失眠中的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147-148

[7] 张春燕.中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J]. 中医中医药资讯,2011,3(1):72

[8] 纪钰津,王兴民.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5,22(1):113-114

[9] 曾永保,梅志刚,王明智,等. 耳针对糖尿病大鼠脑微血管炎症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886-2889

[10] 章艳茹.用耳穴贴压疗法对合并失眠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17): 23-24

[11] 职小飞. 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102例[J]. 江西中医药, 2014,45(376):56

[12] 于丽月,王爱民,许文博. 脾胰耳穴磁珠贴压法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13,8(9):1323-1326

[13] 殷建权,李立红,严伟,等.穴位贴敷对失眠症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422-424

[14] 王秋红,郑慧娟,张锦花.2型糖尿病伴失眠的中医治疗进展[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7,4(2):106-109

[15] 唐月琴,费莺莺,陆晶晶,朱立萍.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6,2(4):3-65

[16] 梁惠琼,庄纯,朱妙芬. 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8):97-99

[17] 蒋芙蓉,李国民,冯芳. 集体偏瘫康复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9):23-25

[18] 张春兰,刘金玉. 中医护理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125-126.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5.04.066

[19] 潘维梅. 中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血糖及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27(5):120-122

[20] 刘小姗. 不同中医护理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护理效果比较研究[J]. 护理研究,2015,5:490-491

[21] 陈群梅,黄益军,陈汝文,等. 足底按摩、中药沐足及耳穴压豆对糖尿病失眠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5,5(21):71-73

[22] 韩国静彭思涵,王红艳,张先庚.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社区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18-2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