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拔罐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蛇咬伤的疗效观察
李忠志1 袁以洋1 韩宁林1
[摘要] 目的 观察通过刺血拔罐联合中药内服对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60例毒蛇咬伤患者,按照每组各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血拔罐和内服蛇伤冲剂。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患肢肿痛,以及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刺血拔罐联合中药内服可以通过迅速减轻蛇咬伤后炎症反应以明显改善蛇咬伤患者患肢肿痛及脏器损伤。
[关键词] 刺血拔罐,毒蛇咬伤,蛇伤冲剂,患肢肿痛,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
毒蛇咬伤是急诊科遇见的常见急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以及脏器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是多脏器衰竭。我院急诊科每年都会接诊大量的省内外毒蛇咬伤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我们通过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获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于在我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9-78岁,平均(55.12±15.47)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80岁,平均(54.97±12.6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选取被蝮蛇咬伤3天内就诊患者,排除严重心肺疾病,严重肾脏疾病、血液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患者。以及其他发热患者,未按规定服药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主要为西医基础治疗,包括局部清创,静脉使用蛇毒血清,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其他主要以抗感染、激素(地塞米松)、补液、利尿以及季德胜蛇药片口服外敷等治疗为主。
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蝮蛇咬伤伤口及周围皮肤消毒后,可以选用注射器针头或三棱针在伤口附近以及肿胀疼痛明显处散刺数个针眼,刺血后进行拔罐,留罐5~10分钟,刺血拔罐完成后,再次消毒皮肤,并予以季德胜蛇药片或蛇伤膏外敷患肢,每日一次,并加用蛇伤冲剂口服,主要组成:半边莲 10g,半枝莲 10g,徐长卿10g,白芷10g,白花蛇舌草10g,黄芩10g,车前草10g,重楼5g,大黄3g,甘草6g等,颗粒剂冲服或水煎服,每次100-150ml,每日2次,连续服用5天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药物及药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微调。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项目:
观察蝮蛇咬伤患者临床疗效,按照《中医病证诊断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疗效评定标准,毒蛇咬伤可以分为治愈、好转及未愈三部分,具体如下:治愈: 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伤口愈合,伤肢功能恢复; 好转:全身和局部症状减轻,伤口未完全愈合;未愈:全身和局部症状无改善,并出现恶化者。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观察患者肿胀疼痛恢复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__)±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3.3 两组患者患临床疗效比较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未愈 治愈率 |
治疗组 30 25 5 0 83.3%* 对照组 30 22 8 0 73.3%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通过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
3.4 两组患者患肢肿痛消失时间比较
表2两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d,X(__)±S )
组别 例数 肿胀 疼痛 |
治疗组 30 4.57±2.31* 2.35±1.74△ 对照组 30 6.54±2.19 5.79±1.76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P <0.01。
通过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在改善患者患肢肿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尤其在改善患肢肿痛方面,疗效显著(P <0.01)。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比较
表3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水平比较(X(__)±S )
组别 |
例数 |
|
超敏C反应蛋白(mg/L) |
IL-6 (pg/ml) |
治疗组 |
30 |
治疗前 治疗后 |
28.35±5.76 13.52±3.72**△ |
72.54±3.57 31.27±2.83**△△ |
对照组 |
30 |
治疗前 治疗后 |
27.68±4.63 20.53±3.65* |
73.65±2.92 54.65±2.15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
通过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毒蛇种类有很多,合肥及其周边地区主要的毒蛇种类是蝮蛇,所含的毒素主要有肌肉毒、神经毒、心脏毒等多种毒素成分,其中最常见的是肌肉毒,所以毒素通过伤口及淋巴管吸收后引起的患肢肿痛是临床大部分蝮蛇咬伤患者的首发症状及最常见症状。而在很多西医院都会选择在蛇咬伤伤口“十”字皮下切开,往往会导致患者患肢感染、溃疡、难以愈合、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这也是很多蝮蛇咬伤患者病程延长的重要原因。赵晓东[2]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对蝮蛇咬伤患者早期切开排毒不但没有明显益处,而且容易造成局部组织感染,甚至是坏死,从而延长住院时间。我们通过早期在患者肿胀明显处刺血、拔罐,不仅有利于减少毒素吸收及早期排毒,而且还可以减轻患者肿痛。此外由于针刺创口小,引起局部感染风险极小。在《外科证治全生集》 记载:“凡被蛇伤,即以针刺伤处出血,以绳扎伤处两头,庶不致毒气内攻,流布经络”,可见毒蛇咬伤后局部治疗至关重要,所以早期对伤口局部积极的刺血拔罐,对减少毒素吸收,改善患肢肿痛有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毒蛇咬伤可以分为火毒证、风毒证及风火毒证。并且很早就有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如《本草纲目》记载半边莲“蛇伤,捣汁饮,以滓围涂之”。《本经》记载重楼“主阴蚀,下三虫,去蛇毒。”根据传统医学提出的“治蛇不泄,蛇毒内结,二便不通,蛇毒内攻”的治疗原则。我院制定了解毒祛风、利尿通腑的院内协定方蛇伤冲剂,方中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重楼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效;白芷、徐长卿散风消肿;黄芩泻火解毒。车前草、生大黄利尿通腑,甘草清热解毒兼调和诸药。诸药配合,相互协调,共奏清热泻火、散风解毒、通腑利尿之功。
所以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刺血拔罐联合蛇伤冲剂治疗蝮蛇咬伤,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及缓解患者患肢肿痛,而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hs-CRP、IL-6水平,hs-CRP、IL-6不仅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而且可以诱导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机体进一步损伤。所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可以有效减轻蝮蛇咬伤后的炎症反应,迅速缓解患者患肢肿痛及脏器损伤。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2] 赵晓东.2011年北京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救治情况回顾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2,13(2) :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