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TM的中药消痤方治疗寻常痤疮疗效及其靶向药效研究
张斌(第一作者), 黄蓉(通讯作者),熊洪平,刘奕
(成都中医药大学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 目的: 基于TTM的中药消痤方对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AV)疗效及其药物的动态靶向药效的评价。方法:采用TTM检测100例寻常痤疮患者服用中药消痤方治疗前后局部皮损平均温度;采用TTM对随机选出的7例寻常痤疮患者服用中药消痤方后进行靶向动态扫描。结果:100例寻常痤疮患者服用消痤方治疗后前额、面部、上胸部和上背部皮损区的炎症状态明显改善,皮损温度的平均热值均低于治疗前;全身动态扫描中皮损区前额、面部、上胸部、胸背部等不同时段热值均高于其它区位;服用消痤方后患者皮损区区位的热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性下降。结论:中药消痤方可降低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区平均热值,其作用的靶向部位也在集中在寻常痤疮的皮损区,中药消痤方可用于治疗寻常痤疮。
关键词 寻常痤疮;消痤方;TTM;平均热值
热扫描成像系统(Thermal Texture Maps简称TTM)作为功能影像学技术,通过接收人体热辐射信号,经计算机处理,按人体热辐射模型重建出对应人体各部位细胞新陈代谢的分布图。通过对图及数据的分析,从而可以将中医的阴阳、寒热、虚实及五脏六腑、经络穴位的重要信息加以数字可视化,做出客观化评价[1]。随着该项技术的日益成熟,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也可进行经络腧穴[2] 、疼痛评价[3]、药物靶向评价[4]等的临床研究 。
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AV)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5]。目前寻常痤疮的治疗在临床中多以西药和外用药及局部理疗为主,中医治疗根据辨证施治也有较多的治疗方药,也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尚缺乏中药治疗的客观依据,本研究基于TTM技术观察中药消痤方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同时观察消痤方服用后药物动态靶向,寻找出全身不同部位热效应变化的规律性,进一步实现临床寻常痤疮治疗中药使用的个体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皮肤性病科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100例寻常痤疮患者,其中男33例,女67例,平均年龄,24.42±4.12岁(16~35岁);准入病例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6];②寻常痤疮病情严重程度按 Pillsbury 分级法[7]评级,在Ⅱ级以上,皮损分布于颜面部和胸背部。③无其他影响本次观察的皮肤病,无慢性或严重性疾病,肝肾功能正常 ;④非妊娠及哺乳妇女,近期无妊娠计划的女性 ;⑤2周内未曾口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炎及维 A 酸类药物。⑥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失访;自行退出;违反方案;不良事件。
1.2 实验药物 采用中药消痤方的免煎剂,药物组成:金银花颗粒20 g,紫花地丁颗粒20 g,板蓝根颗粒20 g,连翘颗粒20 g,牡丹皮颗粒20 g,赤芍颗粒20 g,车前子颗粒30 g,鱼腥草颗粒30 g。临床用药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饭后30 min冲服。连续服用6周。
基金项目:四川省成都市科技局(编号: 2015-HM01-00197-SF)
第一作者:张斌,男,1997年生;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肤病与性病
通讯作者:黄蓉,女,1963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Email:597329318@qq.com。
1.3仪器与方法
1.3.1 100例患者治疗前后扫描
采用北京悦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HIR- 2000 型红外热像诊断系统,该系统搭载氧化钒非致冷镜头。温度分辨率≤0.05℃,扫描速度≥8 帧/s,测温范围0—50℃,系统自带有图像处理和分析系统 。扫描均在室内进行,室温控制在( 22±2)℃以内,扫描室和平衡室里空气没有明显流动,相对湿度在40%~65%之间,室内无强红外辐射源。每例入选患者服用消痤方之前均按红外热成像扫描的标准要求进行扫描前准备。然后在平衡室内除去所有衣物及饰品,站立 10 min 后进行扫描 。扫描时要求每例患者采用解剖姿势站立。采集手心、上背部、上胸部、面部、前额等部位热图;服用消痤方6周后按照上述相同的方法再次进行治疗后扫描,采集热图。
1.3.2靶向动态扫描
在100例患者中随机选出7例患者作为受试者进行靶向动态扫描,扫描时仍然先采集服消痤方前的全身热图 (0 min),然后每位受试者需用37 ℃的温水 200 mL一次性送服消痤方免煎剂5g,在服消痤方后的第30、70、100、130、160 分钟分别采集全身热图。每例受试者服消痤方后,不再服用任何药物、不喝水 、不进食 、不用冷水洗手直至扫描结束。运用系统自带的图像处理软件测定前额、面部、神阙、上胸部、中腹部、下腹部、手心、足部、上背部、腰部、督脉、左肾区及右肾区等13个区位的绝对热值和背景热值,运用Excel2003计算相对热值,并作出各区位相对热值趋势图。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 X±s表示,运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分析,P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寻常痤疮皮损区治疗前后TTM平均温度结果比较:100例寻常痤疮患者服用消痤方治疗后前额、面部、上胸部和上背部皮损区的炎症状态明显改善,皮损温度的平均热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寻常痤疮皮损区治疗前后TTM平均温度比较
组别 |
n |
前额平均温度(℃) |
面部平均温度(℃) |
上胸部平均温度(℃) |
上背部平均温度(℃) |
治疗前 |
100 |
33.45±0.5 |
32.98±1.0259 |
31.97±0.556 |
32.06±0.653 |
治疗后 |
100 |
32.58±0.426 |
31.95±0.523 |
31.35±0.282 |
31.82±0.613 |
t值 |
|
13.244 |
8.9447 |
9.945 |
2.6794 |
P值 |
|
﹤0.001 |
﹤0.001 |
﹤0.001 |
0.008 |
2.2 药物靶向动态扫描结果:
从图1显示,全身动态扫描中皮损区前额、面部、上胸部、胸背部等不同时段热值均高于其它区位;而图2显示,服用消痤方后患者皮损区区位的热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性下降,说明消痤方治疗寻常痤疮的靶向区位在前额、面部、上胸部、胸背部,且药物作用是通过降低上述区位的基础热值实现的。
图1:寻常痤疮全身靶向动态扫描不同部位各时段热值变化
图2:寻常痤疮皮损区不同区位热值靶向动态变化
3 讨论
TTM目前广泛应用于中医中药领域的研究,可用来对人体进行整体阴、阳状态的评估,同时也可以对人体局部的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等相互间的规律进行观测。TTM还可比较人体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min、60min、90min及120min等人体整体及各脏腑功能的改变,从而根据实测的数据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最佳效果[8]。
寻常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 ,目前认为与雄激素分泌过多、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角化异常、腺管闭塞、腺管内痤疮丙酸杆菌(P.acne)大量繁殖、免疫、遗传异常等有关[7]。中医学则认为,痤疮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辛辣热燥,生湿蕴热,导致肺胃积热,湿热循阳明经上蒸于面而发痤疮,日久痰湿毒瘀所致[9-10]。中医辨证认为,痤疮的原因主要有血热偏盛、肺胃积热、外感风热、气血凝滞和血郁痰结等方面。因此,凡兼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滋养肝肾、化痰祛瘀功效的中药或复方,经辨证论治和配伍组合,治疗上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11]。消痤方的组方主要的作用是清肺胃热、解毒凉血,方中桑白皮清肺热,利水湿[12];黄芩清肺火,泄上焦实热[13];栀子、牡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泻火,凉血消痈[14];总体来看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栀子清肺胃热毒;金银花、紫花地丁、板蓝根、连翘、蒲公英、虎杖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牡丹皮、赤芍凉血消毒;车前子清肺利尿使邪有出路;鱼腥草引经清肺热。诸药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消肿除湿之功效[15]。现代医学也研究已证实消痤方中连翘和虎杖对痤疮丙酸杆菌高度敏感,黄芩、金银花、紫花地丁、牡丹皮中度敏感[14]。黄芩、金银花、鱼腥草、连翘、紫花地丁等有良好的抗炎、抗菌活性[16]。
本研究通过运用TTM扫描技术定量测定患者局部皮损区如前额、面部、上胸部、上背部的平均热值观察消痤方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100例寻常痤疮患者服用消痤方治疗后前额、面部、上胸部和上背部皮损区的炎症状态明显改善,皮损温度的平均热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消痤方可能是通过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作用达到动态降低皮损区平均热值的作用。
当药物或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作用区位的热值出现波动,在红外线成像热图上即表现为图像显色的改变及热值的升高或降低[17]。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消痤方服用后药物靶向动态扫描结果显示,全身动态扫描中皮损区前额、面部、上胸部、胸背部等不同时段热值均高于其它区位;而服用消痤方后患者皮损区区位的热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性下降。从药物靶向动态观察结果来看,皮损区消痤方作用时间长达150分钟之久,对于局部皮损的炎症消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临床上使用消痤方及其相关中药时对寻常痤疮患者进行药物的靶向动态扫描很有必要,是提高中药治疗临床疗效和实现中药个体化治疗、调理及疗效评价的最佳手段和客观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志伟,刘忠齐.TTM 热断层技术在中医领域应用概述[J].世界中医药,2008,3(3):104—105.
[2]朱琦,付钰,倪金霞等.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经与大肠经相关腧穴体表温度研究[J].中医杂志,2013,54(22):1926-1932.
[3]张文征,窦艳仙,安容姝等.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辨析疼痛性质和发病机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5):355-357.
[4]郑霞,李启佳,刘奕等.应用TTM评价新生化颗粒及补血益母颗粒的药物靶向性研究[J].四川中医,2013,31(4):58-59.
[5]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5-178.
[6]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
[7]何黎.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6-249.
[8] 陈志伟,刘忠齐.TTM(热断层)技术在中医领域应用概述[J].世界中医药,2008,3(2):104-105.
[9] 李贤俏,杨金生.痤疮的病因病机和外治法研究进展[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19 (6) :713-716.
[10] 毕华剑. 储全根治疗痤疮经验[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 ( 6 ) :33-34.
[11] 孙瑜孀,胡一帆,贺新怀,等.中药抗痤疮的免疫研究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40—41.
[12] 周玉美,陈波,何旭东等.自血疗法配合桑白皮汤内服治[J]疗痤疮疗效观察 [J].内蒙古中医药,2015,11(98):102—103.
[13]卢芳,刘树民,王睿等. 黄芩治疗肺热证候的量-效关联性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3):6-9.
[14]金玉,黄金龙. 中药面膜粉外敷、 自拟消痤汤内服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外涂治疗肺胃蕴热证痤疮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2):124-126.
[15] 姜燕生,李 敏.自拟消痤方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7):68-69.
[16]江丽,单萍萍,申国庆.中药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实验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4):315-318.
[17]郑霞,刘奕,李启佳.应用TTM对正常人阳虚质的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5-19.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targeted efficacy of xiao-cuo-fang decoction based on TTM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Huang rong,liujian,Xiong Hong-Ping,Liu yi
(School of medicine and life sciences,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 610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dynamic targeting efficacy of acne vulgaris (AV) and its drugs on xiao-cuo-fang decoction based on TTM.
Methods: TTM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local skin lesions in 100 cases of acne vulgari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xiao-cuo-fang decoction.TTM was used to conduct targeted dynamic scanning on 7 cases of acne vulgaris after taking xiao-cuo-fang recipe.Results: The inflammatory state of the skin lesions on the forehead, face, upper chest and upper back of 100 patients with acne vulgari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average heat value of the skin lesions was low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The heat values of the forehead, face, upper chest and chest back of the skin les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areas in the whole body dynamic scanning.On the xiao-cuo-fang, the heat value of the skin lesion decreased gradually over time.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xiao-cuo-fang can reduce the average heat value of the skin lesions in acne vulgaris, and its target position is also in the skin lesions of acne vulgaris, while Chinese medicine xiao-cuo-fang can be used to treat acne vulgaris.
Keywords:acne vulgaris; xiao-cuo-fang; TTM. The average heat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