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法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张欣艺 纪建茂 石倩
(滨州学院人文学院 滨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滨州 256600
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 山东曲阜 273165)
摘要:书法心理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本文介绍了书法心理学的研究内涵,对相关的基础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研究证实了书法练习能够促进个体的情绪调节和认知发展,并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此外,本文分析了书法心理治疗的干预研究以及书法心理治疗的优势,最后,对书法心理学在未来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书法心理学,心理健康,书法心理治疗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Psychology
Zhan Xinyi Ji Jianmao Shi Qi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256600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Abstract: Calligraphy psychology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connotation of calligraphy psychology, and carries out a summary analysis of relevant basic researches. It confirms that calligraphy practice can promote individual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mental health.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vention research of calligraphy psychotherapy and the advantages of calligraphy psychotherapy.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psychology in the future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fields.
Keywords: calligraphy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calligraphy psychotherapy
书法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历来被国人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活动。清末学者刘熙载认为:“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1]这里所谓的“心”就是现在通常理解的“心理”,是个体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以书为心画”即是指通过书法表达出个体内在的认知态度和情绪情感。可见,书法艺术能够反映书写者的心理状态。
同时,书法练习也具有陶冶情操、抒发情绪的功能,从而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韩愈在赞扬唐代书法家张旭的作品时说过:“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2]不论张旭遇到什么事情,产生什么情绪,他正是通过练习草书抒发内心的感受,获得内心的平静。这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正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近年来,书法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虽然从古代开始,许多文人都注意到书法对于个体“心”的影响,但一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书法心理学学科。本文旨在对书法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研究现状,概述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对书法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书法心理学的研究内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者张层军对建立书法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书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书法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书法学习、书法创作和书法鉴赏等活动[3]。书法心理学既是书法学的分支,又是心理学的分支;也与汉字构造、艺术鉴赏、书法社会现象等相关,因此,书法心理学与语言学、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著名学者刘纲纪先生认为,审美与艺术创造是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感知觉、情绪情感、想象与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交互作用的产物[4]。刘纲纪先生尤其看重潜意识在艺术创作和鉴赏中的作用,他认为书写者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进入充分知觉自我的意识状态,通过书写表达内心的情绪情感,对此并不需要付出过多的有意注意。而书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正是这种潜意识心理的规律。
对于书法心理学这一学科的专门研究还未成体系,崔树强认为书法心理学的研究基于书法艺术现象和精神活动,这一研究的过程必然有助于揭示书法创作和审美的内在机制。而书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不狭隘,涉及到书法学习心理、书法教育心理、书法审美心理、书法创作心理等一系列过程研究[5]。
二、有关书法心理学的基础研究
练习书法对个体产生的身心影响得到了来自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支持。香港的高尚仁教授最早通过实证方法在书法心理学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高尚仁认为与一般性的写字相比,毛笔书法更需要书写者调动认知资源、集中注意力,同时需要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的配合,在运笔、力度等方面也需要对肌肉进行良好的控制。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书写者会表现出特有的生理状态,尤其是经常性的书法练习者,在书写时会呼吸放缓、心率下降、血压降低,这种放松状态可以促进个体的情绪调节和认知发展,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6]。
(一)书法练习促进情绪调节和改善
进行毛笔书法练习对个体最显著的帮助就表现在情绪功能方面,许多研究都证实了书法练习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周斌等人[7]通过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追踪研究发现,参与书法练习的儿童在焦虑情绪、神经过敏性方面的问题上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未参与书法练习的儿童,并且在行为问题的水平上明显低于未参与书法练习的儿童。
刘柏涛[8]的研究表明,书法空间教学有助于儿童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书法练习,儿童能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和更少的消极情绪,尤其是在缓解焦虑感、社交恐惧等情绪上有显著的作用。书法练习在儿童情绪智力上的积极作用可能是因为书法练习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更多的情绪调节策略,通过练习书法儿童会更多地使用“积极重新关注”、“理性分析”等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9]。
书法练习不仅能够帮助个体调节情绪,个体的情绪也能通过书法练习体现出来。研究表明,书写者的情绪状态对于毛笔书写有较大的影响,在高兴的情绪状态下,参加书法练习的大学生会更加注重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圆润性和流畅度;而在愤怒的情绪状态下,大学生则表现出对书写力度和充满度的注意[10]。这也说明,书法练习的过程其实可以作为个体情绪宣泄的过程,通过书写,个体能够更好地感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且进行适当宣泄以实现情绪调节。
(二)书法练习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
书法练习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沈金龙[10]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书法负荷的研究表明,书法练习能够提高个体的字形判断正确率,有助于促进个体的认知加工速度,可见,通过书法练习可以激活大脑活动从而缩短个体反应时。陈足怀等人[11]借助脑电仪器对老年人在书法练习前后的内源性认知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书写过程中练习者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思维敏捷,反应速度提高,对大脑皮层的激活也使得对个体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产生影响。因此,书法练习能够提高老年群体的认知加工能力。
智力是一种综合认知能力,能够反应个体在认知方面的心理素质。研究表明,书法练习能够帮助儿童提高智力水平。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书法练习可以促进儿童在数学逻辑智力、言语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和内省智力方面的发展[12]。也有研究对儿童进行书法空间教学,即在书法教学时选取空间几何特征显著的汉字作为教学内容,结果表明书法空间教学对儿童的空间智力、数学逻辑智力和言语智力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8]。究其原因,学者高尚仁认为,在书法活动过程中练习者的多块脑区激活水平较高,可能涉及到语言中枢、运动中枢等多个部位,同时对儿童的空间知觉、思维能力、注意能力和意志品质等都具有激活作用,从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6,13]。
(三)书法练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书法练习和鉴赏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王立新和张大均[14]对3-4年级小学生的毛笔书法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书法成绩与心理健康素质呈显著正相关。虽然研究并没有最终证明到底是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书法成绩的提高,还是较多的书法练习促进了心理健康,但是无论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可以肯定的是书法练习有益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崔明等人[15]通过使用SCL-90量表对老年人的追踪研究表明,进行了一年书法练习的老年人在躯体化、强迫、敌对、恐怖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分数均显著降低,证实了书法练习能够促进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辛晶[16]对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书法爱好者进行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研究表明,书法爱好者具有更低的精神质分数和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在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上优于对照组。同时,书法练习的时间越长这种表现趋势越明显。可见,书法练习具有一定的健心作用。
三、书法心理治疗的干预研究及优势
(一)书法心理治疗的干预研究
既然书法的练习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研究者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书法练习的干预研究方面。
宗焱等人[17]采用事件冲击量表和唾液皮质醇测试的结果作为参考指标,对四川地震极重灾区的部分高年级小学生进行书法治疗心理干预,实验组小学生根据高尚仁创立的书法治疗方法,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书法练习。结果表明,在进行书法练习的干预措施之前,被试在事件冲击量表分数和唾液皮质醇测试的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对实验组被试进行书法练习干预之后,参与书法练习组被试的量表分数和唾液皮质醇分泌均显著下降,未参加书法练习的被试没有表现出这一趋势。唾液皮质醇分泌的减少表明书法练习能够缓解遭遇地震学生的创伤后应激反应,通过这一生理指标的改变反应出书法练习干预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通过书法练习进行心理治疗是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干预措施,而文化的认同能够极大地发挥出干预的效果,是符合我国地域特征、被广泛认同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式。同时,有关创伤理论的研究表明,采用注意力、知觉等认知行为训练,对创伤经历的愈合、心理压力的缓解都有积极作用[18],而书法心理治疗恰好注重个体的专注力、感知觉训练。
(二)书法心理治疗的优势
与其他心理干预措施相比,书法心理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书法心理治疗操作简单易行,能够同时面向较多的参与者展开。展开书法心理治疗对工具、环境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普通的教室、活动室等较为安静的场所都可,需要的工具也仅仅是纸笔、桌椅;并且只要场地允许,可以容纳许多参与者同时进行团体活动。
第二,适用群体广泛。书法心理治疗对参与者没有较高的要求,只要能够认识、书写汉字,并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任何年龄阶段、健康状况的群体均可以接受书法心理治疗。
第三,书法心理治疗见效快。书法心理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练习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宗焱[17]对震后儿童的书法心理干预只进行了两周就表现出了明显的效果,可见书法心理治疗有较高有效性。
第四,有助于个体的长期发展。长期的书法练习可以持续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16],陶冶性情,提升个体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境界。书法心理治疗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通过书法心理治疗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民族的自信心。
四、书法心理学的发展
书法心理学依然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成体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基础研究进行理论支撑,也需要应用研究将学科成果运用于实践过程。
当前阶段有关书法心理学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基础性的实证研究、分析研究领域,而且研究方法大多采用前测后测、追踪研究等,方法单一、被试数量有限,同时较难控制成熟因素、重复测量等额外变量的影响。这就要求研究者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可以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等前沿学科手段展开相关研究。
目前,专门性的书法心理治疗的干预研究相对较少,从某种程度来说,书法心理学的基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际应用。因此,书法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书法心理治疗的框架建立。书法心理治疗的适用人群广泛、操作简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者和实践者应该把书法心理治疗的建构和推广作为未来研究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姚淦铭. 汉字与书法文化[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7,第一版:175.
[2]韩愈.《送高闲上人序》[M].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第一版:292.
[3]张层军. 建立书法心理学刍议[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01:77-80.
[4]刘纲纪. 书法心理学[J]. 西北美术,2015,03:53-60.
[5]崔树强. 当代书法学科体系建设的新视野[J]. 中国书法,2016,10:175-179.
[6]高尚仁.书法心理学[M].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6.
[7]周斌,刘俊升,周颖. 书法练习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5:434-436.
[8]刘柏涛. 书法空间教学对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
[9]周斌,唐菁华,李春凯,唐宏,李荆广. 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及其调节策略发展的促进作用[J]. 心理科学,2013,01:98-102.
[10]沈金龙. 书法活动与认知加工、情绪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11]陈足怀,刘旭峰,苗丹民,高尚仁,高定国,王伟. 毛笔书写对老年人认知加工能力的影响[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06:24-25.
[12]周斌,刘俊升,刘柏涛. 书法练习对儿童多元智力发展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10,06:1509-1511+1505.
[13]高尚仁.书法心理治疗[M]. 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 1999: 77-157,303-456.
[14]王立新,张大均. 3~4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毛笔书法成绩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8:1225-1229.
[15]崔明,敖翔. 书法与绘画练习对老年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 四川精神卫生,2003,02:85-86.
[16]辛晶. 书法爱好对个体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17]宗焱,祝卓宏,王晓刚,郭建友,唐山,陈丽云,高尚仁. 书法心理治疗对震后儿童创伤应激反应的心理干预研究[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01:31-33.
[18]罗非,罗劲,吴一兵,等.脑功能可塑性与灾后心理功能康复[J].心理科学进展, 2009,17(3): 59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