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栽食用型睡莲套养泥鳅技术
林林、严中琪
(浙江省舟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睡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利用价值,池栽食用型睡莲套养泥鳅生态种养模式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还能为休闲农业提供新的效益增长模式。
关键词:食用睡莲:套养:泥鳅:技术
睡莲属(Nymphaea)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花朵硕大、颜色艳丽,具有怡人的香气。随着新型休闲农业产业的兴起,以睡莲为代表的水生花卉因其特有的赏食兼备性和对水环境的美化、净化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睡莲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更是方兴未艾。同时睡莲栽培池套养泥鳅这种生态种养模式不仅能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还能增加体验观光、休闲餐饮等多种效益增长点,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养殖和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
1 栽培池条件
食用睡莲多为热带睡莲,浙江地区宜采用连栋棚保护栽培模式。选择阳光充足,水源丰富且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便利的水田为宜。连栋大棚需修筑深达犁底层的隔水圈梁,同时做好进排水管道铺设、水位控制设计,管道口用细密铁丝网拦截防逃。
2 睡莲种植及鳅种放养
2.1 准备工作
种植睡莲前需对棚内进行消毒,并根据地力适当增施基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kg、骨粉5kg、生石灰20kg后一并翻耕入土,种植睡莲前注水保持没过土面即可。
2.2 睡莲种植
睡莲可选用黄金国、九品香水莲等连续开花、丰花性较好的品种,浙江地区在清明节气(4月5日左右),棚内水温10℃以上时开始种植,行株距1.5m×1.5m。
2.3 鳅种放养
鳅种可在睡莲新生浮叶展开后,选择晴天的上午放养。鳅种要健壮无伤病、活动能力强、规格整齐。为兼顾睡莲生长,放养密度可适当降低至1-1.2万尾/亩。
3 日常管理
3.1 追肥
睡莲生长旺盛期可根据生长情况适当追施磷酸二氢钾和三元复合肥1—2次。将肥料与稍有黏性的黄土拌匀做成泥球,埋在距睡莲球茎15—20cm处。可有效促进睡莲开花量,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2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较杂,动、植物饲料均可摄食。可就地取材投喂水产品加工下脚料、麸皮、豆渣等农副产品加工废料,也可投喂符合标准的人工配合饲料。投饵要定时、定点,于傍晚投喂。投喂量根据生长情况、水温和天气变化、水质水色等情况灵活变化,一般投食量为泥鳅体重5%左右。
3.3 水体管理
睡莲喜生长于水位相对稳定的水体,定植初期可根据种苗生长情况逐步加深水位,最后保持在40—50cm。前期易滋生丝藻、浮萍等,会对睡莲叶片伸展、光合作用和水体温度提升产生影响,可人工打捞或,使用1:1000硫酸铜溶液泼洒。泼洒硫酸铜溶液时需注意尽量不要洒在睡莲叶片上。避免烧叶。随着睡莲叶片伸展,水面逐渐郁闭,可减少丝藻、浮萍的发生。泥鳅养殖期间应注意增加水体有机物、藻类、轮虫、水蚤等,夏季高温期,如遇水质恶化,应及时换水,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3.4 病虫害防治
睡莲常见害虫有蚜虫、斜纹夜蛾、水螟等,可根据害虫的趋光性,可在近水面设置黑光灯进行诱集,使害虫跌落水中后供泥鳅捕食。生长旺盛期,睡莲病害较少,为兼顾泥鳅养殖,可不采取防治措施。泥鳅病害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日常管理中注重水体环境消毒可有效降低泥鳅病害发生率。一般可每间隔20d左右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水泼洒池水进行消毒。
在养殖过程中,还要预防泥鳅逃逸,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防逃网,尤其在汛期或暴雨天气应及时检查排水是否通畅,避免池水满溢造成逃逸。同时可设置驱赶装置防止水蛇、鸟类等天敌入侵。
4 捕捞收获
5月中下旬,水温达到18℃后,睡莲开始开花,可第三朵花开始采收。为减少花朵芳香物质挥发,一般应在上午10点前将当天开放的花朵采收完毕,及时对花朵进行保湿降温后进厂加工。浙江地区大棚保护栽培睡莲可采收至12月中旬。
泥鳅冬眠前,可根据生长情况进行捕捞。可在养殖池周围挖鱼沟用饵料诱捕,或排干水后,将泥鳅集中在鱼沟中捕捞。
5 参考文献
[1]黄国振,邓惠勤,李祖修,李刚.睡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兰作友,柏韦军.蓬藕田套养泥鳅的高效技术[J].养殖与饲料,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