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及池塘养殖技术
陈振武
淮北市杜集区农林水利局 邮编:235037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draco),俗称嘎鱼、黄姑、黄腊丁等,是我国江河湖泊常见的经济鱼类。该鱼具有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间刺少而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价格较高,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天然水域黄颡鱼资源锐减,鉴于此,本人对黄颡鱼生物学及人工养殖技术作了研究,以其为资源增殖和养殖实践提供参考。
1 生物学特征
1.1 生活习性及食性
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缓流,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我国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塘堰等水域中都能生存。生存水温0℃-38℃。试验测得在水温28-29℃时其平均耗氧率0.141毫克/克﹡小时,窒息点为0.314毫克/升,可见其在低氧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力。即使离水数小时后(保持一定的湿度)还能生存。
黄颡鱼的食性为杂食性,随个体大小不同黄颡鱼食性有所差异。从仔鱼出膜后第五天开始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以及人工投喂蛋黄之类的开口饵料。体长5厘米左右,主要食物有: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丝蚯蚓。体长10厘米以上,主要食物有:螺蛳、小虾、小鱼、鞘翅目幼虫、昆虫、聚草叶、植物须根以及人工饲料等。黄颡鱼为中小型鱼类,江河中一般一冬龄鱼重15-40克;二冬龄重可达100克以上。
1.2 繁殖
性别鉴定:根据黄颡鱼外生殖孔鉴别。雌性具有生殖孔和泌尿孔,雄性具有一个泄殖孔为乳突状。在天然水域一般雄性个体大,雌性个体小。从腹部检查雄鱼较瘦,雌鱼腹部松软而膨大。
亲鱼的选择:在繁殖季节(一般为5月中旬至7月中旬)雌鱼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微红肿略外突,用手轻压腹部有流动感。雄鱼生殖乳突微红而膨大。
黄颡鱼一般二冬龄达性成熟,在人工饲养良好的条件下一冬龄(体长达12厘米以上)也可成熟,成熟雌鱼的绝对怀卵量为2000-6000粒。卵呈扁圆形、淡黄色、沉性,卵膜透明而粘性较强,经吸水后卵直径为1.86-2.26毫米。在天然水域中,黄颡鱼繁殖水温21-28℃,产卵前雄鱼先用胸鳍在水底清扫杂质、污泥,形成一浅碟形鱼窝,然后等雌鱼产卵其上,雄鱼射精,分几次产完,一个鱼窝直径25厘米左右。雌鱼产卵后即离巢而去摄食,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用胸鳍不停地扇动水流,孵卵和看护仔鱼,直到仔鱼能自营摄食时(大约5-7天)为止。
1.3 人工繁殖
1.3.1 池塘自然繁殖:在生殖季节,选择成熟的雌雄亲鱼按1︰1的比例放入繁殖池中让其自然配对。筑巢产卵、受精,由雄鱼自行护卵孵化,从出膜至仔鱼期结束都由雄鱼保护。这种方法受精率较高,成活率并不高。原因是产卵时间不统一,苗种规格不一致,产生相互残杀的现象。另外也不易捞苗。
1.3.2人工催产孵化:在生殖季节,选择成熟的雌雄亲鱼,雌雄比为1︰1-2。采用激素催情,自然产卵。催产剂为鲤鱼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灵+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四种混合注射,剂量随温度、亲鱼成熟情况而适当增减用量。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分两针注射,针距10-18小时,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第一针不注射,其效应时间为8-15小时。产卵池为12-20平方米的水泥池,水深0.6-0.8米,静水充气或间断加注新水,用棕片做鱼巢,棕片夹在竹竿内扎成排后用砖块压到池底铺平。黄颡鱼产卵分几次产完,卵集中在一块鱼巢上,呈圆形,第二次产的卵仍覆盖其上,产卵持续时间为1-2小时,这种方法,受精率高,孵化率也高,能获得大批量发育整齐的苗种,也易于捞苗。
2 池塘养殖
2.1 苗种培育
黄颡鱼出膜后3-4天,卵黄囊消失,开始平游吃食,仔鱼期主要投喂蛋黄浆及打捞的浮游动物。当出膜后20-30天,稚鱼体长达25-30毫米时可下塘饲养。
黄颡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2亩为宜,下塘前需清塘、消毒、施肥,实行肥水下池。放养密度每亩5000-10000尾,池中设置饵料台。经1-2周驯食,便能在饵料台上食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制的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32%以上,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经2个月的培育,平均体长约100毫米,平均尾重10克,最大的个体达20克。
2.2 成鱼养殖
2.2.1 池塘单养:选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成鱼池,面积2-3亩,水深1.5-2米,放养前池塘应清淤消毒。每亩放养10克左右的冬片鱼种2500-3000尾。另搭配15-20厘米的鲢鳙鱼种150尾调节水质。用黄颡鱼专用的人工配合饵料或新鲜小杂鱼喂养。每日早、晚各投一次,以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日常管理还应加强防病,定期(一般一个月)对池水进行消毒。正常养殖情况下,池塘每亩可产100克左右的商品鱼200公斤左右,黄颡鱼池塘单养应特别注意的是,不宜投放天然苗,因天然苗规格不齐,易产生自残现象,难以保证成活率。
2.2.2 池塘套养:在黄颡鱼专用饲料不具备,又没有充足的小杂鱼供给的情况下,可在主养家鱼的池塘套养黄颡鱼冬片。放养密度80-150尾,经5-6个月饲养,10克左右的黄颡鱼冬片,可长至60-120克,每亩获黄颡鱼商品鱼10公斤左右。套养黄颡鱼,很少患细菌性疾病,但易患寄生虫病,虽不至于导致死亡,但降低鱼体质量,影响其生长,所以,也需要定期检查鱼体,进行药物控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颡鱼属无鳞鱼类,对敌百虫药物敏感,需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