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铝凝胶、云南白药联合伊曲康唑治疗60例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康东 冶正财 刘晗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联合磷酸铝凝胶、云南白药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给予伊曲康唑、磷酸铝凝胶、云南白药的混悬液口服,2次/日,疗
程2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中失联2例,余下的58例患者中治愈45例(77.6%),
有效10例(17.2%),无效3例(5.2%),总有效率达到了94.8%。不良反应率8.6%。结果:
伊曲康唑联合磷酸铝凝胶、云南白药对霉菌性食管炎的治愈率较高,临床安全有效,值得推
广。
[关键词] 伊曲康唑 霉菌性食管炎 磷酸铝凝胶 云南白药
霉菌性食管炎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不规则抗生素滥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肿瘤系统疾病逐年增加,导致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001年-2010年,全国共发现和治疗霉菌性食管炎患者622万例[1],目前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药物较多,如中成类药物、大蒜素、制霉菌素、酮康唑及氟康唑等,但最主要的药物为抗真菌药,抗真菌药物一般副作用较大,应用过程中可导致肝肾功能的损伤,霉菌性食管多见于年老体弱肝肾功能不全或者有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较多,有鉴于此,为了减低霉菌性食管炎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8年2月经胃镜及病理活检组织诊断明确的住院及门诊共60例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给予磷酸铝、云南白药联合伊曲康唑局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2岁-80岁,平均(53.5
±1.5)岁,其中35例出现霉菌性食管炎的相关症状,具体为吞咽困难(10例),胸骨
后疼痛(11例),反酸、烧心(12例),吞咽疼痛(2例),余下25例无明显相关症状,
因为呕血黑便、上腹部疼痛、胃肠镜筛查消化道肿瘤及其他原因发现而经胃镜确诊。60例
患者中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疾病患者45例,其中慢性肾功能疾病6例、恶性肿瘤7例、
2型糖尿病7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肝硬化4例、结缔组织组病13例、克罗恩病2例、
不明原因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1例。其中发病前明确有应用广谱抗生素者20例,接受糖皮
质激/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18例,放疗及化疗者4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Kodis标准[2].1级:食管粘膜出现少许隆起白斑,直径﹤2mm,粘膜充血水肿,
但无溃疡;Ⅱ级:多个隆起白斑,直径>2mm,伴充血,无水肿或溃疡;Ⅲ级:白斑呈线状和
结节状隆起,伴充血和溃疡;Ⅳ级:Ⅲ级加粘膜脆性增加,伴管腔狭窄。所有病例均行胃镜
食管粘膜刷检、涂片或病理检查找到霉菌菌丝及孢子而确诊。本组病例中1级15例,Ⅱ级:
28例,Ⅲ级10例,Ⅳ级7例。
1.3治疗方法
确诊患者停用抗生素,并酌情减量或者停用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等,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包括调控血糖、积极提高自身免疫力,将伊曲康唑胶囊(0.1g 国药准字H20020367 西安杨森制药)1粒,将胶囊外壳弃去,留下粉末,云南白药(国药准字Z53020798 云南白药集团)0.5g,上述两种药物混合于磷酸铝凝胶(批准文号 H20130422 韩国保宁制药株式会社)20ml中,让患者含于口中缓慢咽下,后保持平卧位30min,1个小时内禁止饮水及进食,2次/日,治疗期间避免进食辛辣、生冷、粗糙等食物,14天为1疗程,停药1周后复查胃镜,并刷取涂片及病理组织活检检测霉菌。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进行对比。
1.4 疗效判定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下霉菌性食管炎的镜下表现消失,内镜刷检涂片阴性。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内镜下可见食管粘膜较前明显好转,内镜刷检偶见霉菌。
无效: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均与治疗前无差别,内镜刷检仍可见大量霉菌。
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60例患者中有两例门诊患者,疗程结束后未在来门诊进行随诊及复查胃镜,由于未留联系电话故失诊,余下的58例患者中治愈45例(77.6%),有效10例(17.2%),无效3例(5.2%),总有效率达到了94.8%。58例患者中有4例(6.9%)出现恶心、腹胀、消化不良及味觉障碍,由于症状较轻微而未予处理,疗程结束后症状自发缓解,58例患者中有1(1.7%)例患者的转氨酶与治疗前相比有轻度升高,未予处理,停药4周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至基线水平,所有患者均未有肾功能异常及其他指标异常。
3 讨论
霉菌性食管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念珠菌是真菌的一个类别,念珠菌平时可存在于健康人体之中,包括口腔、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等部位,为人体的一种正常菌群。当机体遭受一些疾病因子的侵袭,导致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及自身防御因素减低等情况发生时,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导致疾病的发生。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是一种高效、广谱的三唑类衍生物抗真菌药物,目前已被用于多种真菌疾病的治疗,体外实验显示伊曲康唑在常规浓度范围(0.025ug/ml至0.8ug/ml)可抑制多种致病真菌的生长,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曲霉属、组织包浆菌属等多种真菌。伊曲康唑的抗菌机制主要是干扰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导致真菌细胞坏死[3],其主要代谢产物为羟基伊曲康唑(Hydroxyitraconazole,OH-IZT),相关实验显示了与伊曲康唑具有相似的药效机制[4],多种药效途径显示了伊曲康唑强大的抗真菌作用,目前该品的口服及注射用剂已广泛应用与临床之中。但伊曲康唑主要经肝肾代谢,有慢性肝病及肾病的患者,或者有其他脏器病变患者,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邹玉娟等[5]报道了伊曲康唑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王明清等[6]报道了伊曲康唑致假性肝囊肿的病例,邓英辉等[7]报道了伊曲康唑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蔡宗升等[8]报道了口服伊曲康唑致白细胞减少,解其伟等[9]报道了伊曲康唑致红皮病型银屑病,可见伊曲康唑可导致全身各器官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有的一旦发生可致严重不良后果,霉菌性食管炎多发生于老龄患者(本组患者中位年龄53±1.5),且多合并慢性疾病(本组患者合并症45例),有肝肾功能及其他脏器功能不全,应用伊曲康唑过程中可导能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有鉴于此,本临床研究采用了伊曲康唑联合和磷酸铝凝胶、云南白药的局部治疗方案,姑且称之为“挂壁疗法”,磷酸铝凝胶为抗酸药,具有中和胃酸及保护胃黏膜作用,磷酸铝凝胶易粘附食管表面,在食管伪膜及糜烂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吸附毒素及微生物,促进黏膜的修复及细胞的代谢,同时做为伊曲康唑的载体,使其更易粘附于食管表面,直接作用于病变的黏膜表面,达到最大药效,同时避免了药物进入胃内最终的肝肾代谢,云南白药有活血化瘀、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细胞因子生长加速伤口愈合的功效,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显示出了极高的临床疗效,本临床研究总有效率达到了94.6%,与刘红凌[10]报道的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疗程4周总有效率96.08%相比疗效相当,而且更低的不良反应(8.6%VS13.7%),且本组实验治疗时间更短,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经济效益,本组研究患者均无明显的肝肾损伤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提示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1)李春婷,滑志兵,杜斌等,健脾疏肝行气降逆法对大鼠试验下反流性食管炎p53表达
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34(9):1008-1009
(2)郑芝田.胃肠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138
(3)Beule KD.Itraconazole:pharmacology,clinical experien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1996.6(3):175-181
(4)Khoshsorur G ,Fruehwirth F,Zelzer. Isocratic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with ultraciolet detection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levels of voriconazole
And itraconazole and its hydroxyl metabolite in human serum.[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5,49(8):3569-3571
(5)邹玉娟 ,万迎春.伊曲康唑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一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14
(2):124-125
(6)王明清,姚健,吴娟,等.伊曲康唑致假性肝囊肿[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2):119
(7)邓英辉,付文强,贾强.伊曲康唑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6):471
(8)蔡宗升,洪伟,王欣,等.口服伊曲康唑致白细胞减少一例[J].航空军医,2002,30
(4):151
(9)解其伟,孙炎,李晓燕。伊曲康唑致红皮病型银屑病一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
(5):430
(10)刘红凌,霉菌性食管炎实施伊曲康唑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
(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