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地区反应性无偿献血者归队策略探讨
于艳涛 刘志泉 李交 梁丽雯 蒋燕 陈永飞
(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顺德地区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追踪检测,探讨适用于基层血站的归队检测策略。方法 对佛山市顺德区2015-2017年期间无偿献血初筛反应性人员,符合我中心制定的再次召回重新检测的献血人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笔者对2015~2017年期间符合召回条件的382例阳性反应的多次献血者启动了归队检测的召回流程,其中初筛单试剂阳性重新归队的明显高于双试剂阳性者。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现有检测模式下,根据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对无偿献血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反应性,无偿献血者,归队
Study on rejoin detection mode for unpaid blood donors of positive reactivity in Shunde
Yu Yantao,Liu Zhiquan,Li Jiao,Liang Liwen,Jiang Yan,Chen Yongfei,
(Shunde Blood Center in Foshan,Guangdong 528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join detective strategy of grass-roots Blood stations, by follow-up detection with reactive blood donors in Shunde.Methods To analyze the preliminary screening positive blood donors who have been recalled and retested are conform to our standards from 2015 to 2017 i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Results
The recall process of rejoin re-detection was initiated in 382 positive donors with many times of blood donation during 2015-2017.,The positive recombination of the initial screening,single reag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ouble reag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xes.Conclusion Under present detection mode,A scientific,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re-detection mode for rejion of the blood donators shuuld be established for protecting the limited blood donation resource.
【Key words】 positive,unpaid blood donors,rejoin
随着ELISA检测试剂灵敏度和特异性不断提高,我国的血液安全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ELISA反应性标本的确证试验尚未普遍开展,采供血机构本着保护受血者安全,将HBsAg,抗-HCV,抗-HIV,抗-TP筛查反应性的血液作报废处理,对相应献血者永久屏蔽[1]。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献血资源的流失,影响到临床用血供应的保障,并造成对长期固定献血者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为采供血机构带来负面影响。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自建站以来做到了百分百满足临床供血,为探讨献血者归队政策在我站实施的可行性,本研究对2015年-2017年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的初筛反应性标本进行了分析,为国内献血者归队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2017年笔者成功召回符合规定的酶免检测为反应性的献血者382例,采集血液样品并归总检测,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实施归队。
1.2 仪器与试剂 Xantus(深圳爱康生物科技公司)全自动加样仪;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瑞士Hanmilton公司);HBsAg试剂(雅培和新创)、抗-HCV试剂(傲拓和新创)、抗-HIV试剂(科华和伯乐)、抗-TP试剂(新创和科华),全部试剂批批检定合格,均在有效期内使用。试剂操作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方法 酶免反应性献血者在末次献血屏蔽至少6个月后进行追踪检测:若为HBV/HCV/HIV/TP任一项为反应性,均采用检验科目前正在使用的酶免初复检试剂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或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该献血者可以归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召回的382例反应性献血者中单试剂阳性占63.9%,双试剂阳性占36.1%。单试剂阳性的不合格项目和双试剂的不合格项目分布不同,其中抗-HCV、抗-HIV单试剂阳性率明显高于双试剂。详见表1.
表1 初筛反应性献血者不合格结果分布情况
人群 |
HBsAg |
抗-HCV |
抗-HIV |
抗-TP |
合计(%) |
单阳性 |
77 |
97 |
36 |
34 |
244(63.9) |
双阳性 |
64 |
24 |
10 |
40 |
138(36.1) |
合计 |
141 |
121 |
46 |
74 |
382 |
注:X2=24.95,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试剂阳性的不合格项目与双阳性试剂的总体概率分布不同。单试剂阳性抗-HCV、抗-HIV的频率比双试剂阳性高。
2.2 召回的献血者均是在间隔期满6个月后,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追踪检测仍为反应性的占(187/382)48.95%,阴性适合归队的占(195/382)51.05%。但初筛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明显多于初筛双试剂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详见表2,表3.
表2 反应性献血者追踪检测情况
人群 |
HBsAg |
抗-HCV |
抗-HIV |
抗-TP |
合计 |
||||
初筛单试剂阳性 |
初筛双试剂阳性 |
初筛单试剂阳性 |
初筛双试剂阳性 |
初筛单试剂阳性 |
初筛双试剂阳性 |
初筛单试剂阳性 |
初筛双试剂阳性 |
||
追踪检测阳性 |
24 |
50 |
49 |
8 |
13 |
1 |
10 |
32 |
187 |
追踪检测阴性 |
53 |
14 |
48 |
16 |
23 |
9 |
24 |
8 |
195 |
表3 反应性献血者追踪检测结果分布
人群 |
追踪检测阳性 |
追踪检测阴性 |
初筛单试剂阳性 |
96 |
148 |
初筛双试剂阳性 |
91 |
47 |
注:X2=24.95,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筛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明显多于初筛双试剂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结果为阴性的。
2.3 在符合归队的献血者中,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归队后再次献血人数占到51.28%(100/195),其中,男性占52.55%(72/137),女性占48.28%(28/58)。不同性别间也无明显差异。详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献血者献血情况统计[n(%)]
性别 |
ELISA反应性 |
归队 |
再次献血 |
男 |
137(35.86) |
137(35.86) |
72(18.85) |
女 |
50(13.09) |
58(15.19) |
28(7.33) |
合计 |
187 |
195 |
100 |
注:归队检测结果X2=0.425,P=0.514>0.05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归队检测结果分布无差异。归队检测结果X2=0.097,P=0.755>0.05无统计学差异,归队后不同性别再次献血的分布无差异。表中括号内数据为占所有召回归队人数的构成比(%)。
3 讨论
由于任何试验或试剂均存在灵敏度和特异性问题,不能单纯依据其中任何一种试验阴阳性来决定献血者的归队和永久淘汰问题,应综合考虑献血者实际情况。但在我国现行法规中只要求血站实验室对献血者血液检测试剂有反应性判定为不合格,对应的血液及由其制备的所有成分应隔离并报废,将血液标本转送相关实验室做进一步确证或补充试验,且未明确规定如何进一步确证或补充试验,确证时间间隔、方法和流程以及确证合格后是否可以继续献血[3]。众所周知,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开展献血者归队相关工作,除了对血液筛查不合格结果进行确证外,还对假阳性献血者实行归队政策,即对部分血液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经过一定屏蔽期后召回再次筛查,并允许合格的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4,5]。2013年9月中国输血协会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为基层血站解决献血者归队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参考指导。未有明确的法规指导,对于基层血站,无法进一步确证试验,如何确定初筛反应性献血者是否可以归队,对稳定献血者队伍有着重要影响。
佛山市顺德区血站保持着至今20年未开展互助献血却百分百满足临床供血的常态,在目前全国血液供应紧张的形势下,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研究就是通过对2015年-2017年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的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跟踪随访和复检,探讨建立适宜基层血站的归队策略。由于酶联免疫抗原抗体(ELISA)检测易受标本状态、操作过程以及献血者体内干扰物质的影响,通常抗体检测的非特异性较抗原检测高;低现患率人群中的假阳性率较高现患率人群高。我国人群HBsAg的携带率为7%~10%高于抗-HCV2.2%的携带率,因此理论上,抗-HCV检测的假阳性或不确定概率通常要高于HBsAg检测[5]。在我们召回的382例反应性献血者中,单试剂阳性的不合格项目与双阳性试剂的分布不同,其中抗-HCV、抗-HIV单试剂阳性的比率明显比双试剂阳性高,且初筛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明显多于初筛双试剂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因此对那些检验结果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让其归队,重新参加献血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在不影响血液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既可以消除永久屏蔽对献血者身心造成的压力和伤害,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液供需之间的矛盾。
随着血液筛查技术的提高,我国也全面开展了核酸检测技术,缩短了检测的窗口期。但是ELISA和核酸检测技术互补,ELISA仍是血液检测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血液筛查ELISA检测试剂灵敏度较高,检测出现的阳性结果因多数采供血机构没有开展确证试验而无法及时得到证实。有报道显示,在不能排除检测为假阳性的情况下,可根据病毒血清学转换窗口期的时间段进行跟踪检测。对符合条件的固定献血者启动献血者归队流程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后续的2次跟踪检测结果若为阴性,则可以确定原来的ELISA检测为假阳性。由于2次采集血样的时间点间有3个月的间隔周期,据此可以排除此前献血处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可能[6,7]。故本研究献血者的标本均在间隔期满6个月后采集。女性因社会因素,认为献血次数及献血的热情会弱于男性。但结果显示初筛反应性重新归队的男女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重新获得献血资格后,愿意再次献血并成功献血的人群中,男女性别间也无差异,可见,大家对献血的热情和支持是无性别差异的。这对于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液资源越来越宝贵。对献血者进行再次召回筛查、归队、再屏蔽等环节探索并建立科学的程序,做到献血者归队告知的检测结果真实有效,确保血液检测安全和献血者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做好献血者的解释和咨询工作,并指导献血者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让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是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一环。减少因假阳性检测结果导致的献血队伍流失,建立科学、合理的无偿献血者归队机制,是我们血站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朱永明. 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S]. 北京:中国输血协会,2013.
[2]周国平,谢云峥,王迅,等.做好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是血站的责任[J]. 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0):1079-1082.
[3]庞栋,张翙,申卫东,等.南宁市无偿献血者归队策略及影响因素.中国输血杂志 2015,28(5):571-573.
[4]Zou S,Mussvi F,Notari EP,et al. Do no r deferr al and resulting donor loss at the Am erican Red Cross Blood Services,2001 through 2006. Transfusion,2008,48(12): 2531-2539.
[5]刘宇宁 蔡菊英 刘晓音,等.血液筛查HBsAg、抗-HCV假阳性献血者归队的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 2012,25(3):260-262.
[6]王讯,贾尧,伍晓菲,等.血源肝炎病毒筛查试验结果的分析[J].微生物与感染,2008,3(3):143-146.
[7]Tynell E,Norda R,Ekermo B,etal.False-teactive mi-microbiologic screening test results in Swedish blood dig is the probonor show problem?A survey among blood centers and deferred donor[J]。Transfusion,2007,47(1):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