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粉碎性胸骨骨折的远期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粉碎性胸骨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分析研究了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粉碎胸骨骨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手术组与手术组,伤后3个月拍摄胸部CT,同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肺膨胀情况,胸廓畸形、骨折延迟愈合、肺功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非手术组与手术组伤后3个月比较,胸部CT研究组在术后3个月肺膨胀情况,胸廓畸形、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明显下降,肺功能增加,SF-36各观察指标除RE外其余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粉碎性胸骨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胸廓畸形,促进肺功能恢复,较早改善生活质量。
胸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生率占胸部损伤不足5%,粉碎性胸骨骨折发生率更低,但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车祸不断增多,导致近年来胸骨骨折的患者有持续升高的趋势[1、2];由于胸骨骨折常伴发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血气胸、纵膈积气、心包积血等胸部复合型损伤,患者死亡率极高,粉碎性胸骨骨折死亡率更高,因此及时而准确的诊治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随着镍钛记忆合金胸骨固定器的应用,胸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逐渐增多,研究显示手术治疗可迅速恢复胸廓畸形,减轻症状,增加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出院;由于既往研究中对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粉碎性胸骨骨折出院后的效果观察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分析研究了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60例粉碎性胸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胸骨骨折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后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纳入标准:(1)外伤病史、体检、胸部CT及三维重建证实为胸骨骨折且错位明显,骨折碎片大于2片以上,手法复位有困难,且均为闭合性创伤;(2)单纯胸部损伤或以胸骨骨折为主的其他多发轻伤;(3)非手术组为符合上述条件且拒绝手术或经济困难放弃手术的患者。
1.1.2排除标准:(1)并发其他脏器中度以上损伤;(2)伴有心肺及其他脏器基础疾病且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
1.1.3共纳入60例粉碎性胸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例;致伤原因:交通伤40例,高处坠落伤12例,挤压伤6例,打伤2例;胸部合并伤:粉碎性胸骨骨折60例,血气胸及肋骨骨折41例,肺挫伤43例,纵隔气肿4例;所有患者经体检、胸部CT及三维重建明确诊断;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非手术组(30例)和手术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处理方法
1.2.1 非手术组 入院后即可吸氧,心电监护,定期复查心肌酶、肌钙蛋白,对其进行胸带固定,并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局部加压包扎,若有其他合并血气胸,予相关对症治疗,常规高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祛痰、平喘、镇痛、营养支持治疗。
1.2.2 手术组 术前及常规治疗与非手术组一致;手术均在外伤后72小时内完成;术前检查,摄片三维重建CT,了解骨折部位及错位情况;对患者实施全麻,仰卧位,以胸骨正中处做一切口,使其胸骨骨折断端充分暴露,并对其纵隔内部血肿进行清除;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将镍钛记忆合金胸骨固定器置于骨折部位,使固定器环抱在骨折上下端的肋凹处,并于胸骨后放置负压引流器,逐层缝合手术切口,采用无菌敷料包扎。
1.3观察指标 两组伤后3个月常规体检,查胸部CT及肺功能,发放回收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问卷调查表。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胸部CT检查结果
非手术组与手术组伤后3个月比较,肺膨胀不全、胸廓畸形、骨折延迟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肺功能
非手术组与手术组伤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肺功能好。(见表3)。
2.3 生活质量评估
非手术组与手术组伤后3个月比较,除RE外,手术组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
例数(例) |
年龄(岁) |
性别(例) |
创伤原因 |
男/女 |
高处坠落 挤压伤 交通伤 打伤 |
|||
非手术组 |
30 |
50.2±12.2 |
20/10 |
6 2 21 1 |
手术组 |
30 |
49.6±12.3 |
21/9 |
6 4 19 1 |
P值 |
|
P﹥0.05 |
P﹥0.05 |
P﹥0.05 |
表2 伤后3个月胸部CT检查结果比较[例(%)]
组别 |
例数(例) |
肺膨胀不全 |
胸廓畸形 |
骨折延迟愈合 |
非手术组 |
30 |
8(27) |
12(40) |
8(27) |
手术组 |
30 |
3(10) |
6(20) |
2(7) |
P值 |
|
P﹤0.05 |
P﹤0.05 |
P﹤0.05 |
表3 胸骨骨折伤后3个月肺功能比较(+S)
组别 |
例数(例) |
FEV1(L) |
FVC(L) |
FEV1/FVC(%) |
MVV(L/min) |
非手术组 |
30 |
1.35±0.31 |
2.01±0.51 |
59.8±7.35 |
72.3±16.6 |
手术组 |
30 |
1.79±0.28 |
2.70±0.59 |
73.2±4.66 |
89.7±16.8 |
P值 |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表4 胸骨骨折伤后3个月SF-36各个维度得分比较(+S)
组别 |
例数(例) |
RE |
PF |
BP |
GH |
SF |
非手术组 |
30 |
67.8±7.9 |
51.6±11.4 |
46.5±10.6 |
48.8±8.5 |
61.2±9.5 |
手术组 |
30 |
74.1±7.8 |
67.9±10.2 |
68.7±8.6 |
63.2±9.1 |
74.3±9.2 |
P值 |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注:RE为情感职能;PF为生理职能;BP为躯体疼痛;GH为总体健康;SF为社会功能;
3 讨 论
胸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主要由于患者的胸骨遭受直接暴力引起的[3];骨折部位以胸骨体最常见,约占76.5%,其次是胸骨柄骨折,约占9%,柄、体交界处骨折约占8.5%[4];多伴有合并伤,尤其粉碎性骨折更常见,有肋骨骨折、血气胸、四肢骨折,严重的有心肌挫伤、胸内血管损伤及脊柱的损伤;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目前,我国尚无胸骨骨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报告,国内文献多是临床经验的总结[5];胸骨是松质骨,附着多组韧带、肌肉,并得到肋软骨、锁骨的支撑,周围血供丰富,自愈能力很强,对于稳定型骨折通常无需手术介入,仅需对症治疗,但对于非稳定型或移位明显的骨折,手术固定是其较好的一种选择;胸骨骨折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胸部敷料加压包扎,镇痛、化痰、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敷料加压包扎简便,但其限制了胸廓及肺扩张,并降低了潮气量,增加呼吸频率,疼痛缓解不理想,该方法以牺牲胸腔容积和限制呼吸为代价,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后续增加胸廓畸形;在本研究中,正是由于以上非手术治疗促使胸廓畸形发生率高,肺部感染后出现肺膨胀不全,致使伤后3个月FEV1、FVC、FEV1/FVC、MVV均低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治疗胸骨骨折常常会残留胸廓畸形及延缓肺功能恢复;手术治疗有克氏针、钢丝环扎术、记忆合金胸骨固定器等方法,记忆合金胸骨固定器紧密贴合骨折部位表面,并使骨折断端保留一定的活动空间,其随呼吸运动产生的活动对骨折愈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因手术稳定了胸廓形态,胸廓畸形明显降低,同时也为后续肺功能快速恢复创造了条件;本研究显示伤后3个月时非手术组和手术组胸廓畸形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由于记忆合金胸骨固定器效果可靠,无折断、松解、移位等现象发生,有利于远期肺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胸骨骨折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肺严重挫伤而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或重度肺部感染的发生[6];手术治疗能迅速稳定胸廓形态,胸廓畸形发生率明显得到改善,胸腔容积最大限度恢复,从而促进肺膨胀,伤后3个月肺膨胀不全、胸廓畸形、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低,肺功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尤其对于粉碎性胸骨骨折病人更加适合;虽然胸骨骨折是比较少见的胸部外伤,临床医生应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疾病;及早诊断胸骨骨折,并判断是否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正确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Hills MW,Delprado AM,Deane SA.Sternal fractures;associated injuries and management [J].J Trauma,1993,35(1):55-60.
[2]宋斌,廖金平,张梁宇,等.应用T型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胸骨骨折.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1,15(9):53-54.
[3]关燕娜.胸骨固定器在胸骨骨折手术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5):100-101.
[4]von Garrel T,Ince A,Junge A,etal.The sternal fracture:radiographic analysis of 200 fractur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oncomitant injuries.J Trauma,2004,57(4):837-844.
[5]侯江龙,董力,袁宏声,等.创伤性胸骨骨折30例诊治体会[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5,12(2):147.
[6]张凯,刘大仲,刘轶男.19例胸骨骨折患者的外科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7):756-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