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滴滴出行看共享经济如何影响城市发展

从滴滴出行看共享经济如何影响城市发展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城乡规划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新校区松园9号楼

摘要:近年来,以“互联网 + ”时代来临为契机的共享经济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并不断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通过对传统出租车与滴滴出行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共享经济背景下商业模式的转变,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总结出共享商业模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滴滴出行;城市发展;

引言:2010年以来,Airbnb、滴滴出行、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平台迅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发展态势十分迅猛,共享成为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共享经济的出现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更高的便捷度与舒适度,在大大降低了社会资源的浪费的同时还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滴滴出行是在共享浪潮下崛起的交通领域的杰出代表,目前滴滴已经成为人们高频使用的出行方式,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占据国内叫车软件的99%,业务覆盖全国360个城市,它的出现不仅代表了商业模式的转变,还对居民的行为活动和城市的发展建设有重要影响。

一、以用户所有物品使用权转移的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概念早在1978年就被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琼·斯潘思(Joe L.Spaeth)提出,后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内涵有了一定的改变,目前对共享经济最广泛的定义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一种协调资源利用的有效手段。例如滴滴出行、Airbnb等是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将供给方与需求方联系起来,把闲置物品从用户手中释放出来给予需求方,通过资源的共享实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二、共享经济时代下商业模式的转变

1)传统的出租车的商业模式

1930年以来,我国出租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各个地区也根据自身现状制订了不同的制度,大部分城市出租车主要分为两种运营模式:公司模式和个体模式。公司模式的经营权归公司所有,司机没有车辆的产权与经营权,司机、公司之间为雇佣关系。个体模式的出租车车辆产权与经营权均归个人所有,但需要挂靠出租车公司,并缴纳相应的管理费用。不管是公司模式还是个体模式,传统的出租车经营模式都有较大的局限性,出租车司机不能从整个市场体系中独立开来,都需要依托企业在市场中存在。

 

1传统出租车商业模式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滴滴出行的商业模式

滴滴出行是将传统的打车业务与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融合,滴滴出行本身并不提供打车服务,而是作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与传统出租车行业不同的是,滴滴出行并不拥有实际资产,而只是以平台的方式提供相关服务。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网络约车的出现改变了原本受限的商业模式,为司机提供给了更加灵活的工作平台,商业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与个人之间,还可以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人人参与和人人享有的方式,利用这些过剩产能和闲置资源创造新的价值。

 

2滴滴出行商业模式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商业模式的转变

传统经济中主要以B2CBusiness-to-Customer)的商业模式引导,是企业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模式,经营个体对企业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于市场中,并且多为线下直销型,服务类型相对落后。而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就是C2CCustomer-to-Customer),是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交易模式,主要是由消费者构成主体,企业利用互联网搭建个人与个人连接和分享的平台,通过产品服务的整合使社会中的闲置资源流动起来,共享物品的所有权由供给方掌握,只是将其使用权转移至需求方,供给方与需求方都是普通居民,通过资源的共享实现物质要素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运作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利用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供需匹配和监管;二是供需双方不仅限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还可以是居民个体之间,通过线上线下参与共享合作。需求方是有相关需求并希望尽快得到满足的个体,供给方是拥有并愿意提供自有资源剩余使用价值的个体,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对线下零散分布的剩余物品和服务能力进行整合,并将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最优匹配,最终供需双方及平台都获得相关利益。

三、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1.提高生活便利舒适度

滴滴出行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了出租车的载客效能,同时还大量的引进专车私家车补充市场,更好的满足了广大乘客用户的出行需求。此外,移动支付、实时定位、用户评价的应用增添了移动出行的丰富性和便捷性,消费者、司机、共享平台之间也可以根据订单情况进行相互评价,也能对三者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乘客与司机可以通过查看彼此的信用选择是否下单或者是否接单,让双方对彼此有更清晰的了解,整个商业运营模式更加的人性化。

2.盘活城市存量资源

面对大量库存和产能过剩的现实国情,滴滴出行的出现可以把闲置资产、闲置时间、闲置技能充分加以利用。对于有其他固定职业者来说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从事出租车行业,还可以在下班途中为顺道的人提供顺风车服务,能够让固有资产更充分的发挥利用价值,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城市面临大量的房地产库存,多数房产只是作为固定资产的一种高经济效益的储存方式,利用共享经济背景的商业模式可以将固定房地产资源激活,这对城市人口的流动、公共设施的配置也有重要的影响。

3.扩大人口就业规模

目前滴滴出行驾驶员大多是年轻一代的群体,这类人群生在互联网发展和普及的时代,不甘于平淡、标准化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敢于追求与尝试,这种心态和精神状态使他们改变了以往“所有权”的概念,更加关注物品的“使用权”、资源的共享、生活服务的质量。面对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共享经济即将开发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经济模式能为新一代年轻群体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与就业选择,这对缓解就业问题有一定的作用。

4.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滴滴平台创建以来,打车的出行方式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更受欢迎和支持,滴滴打车由大城市不断向三、四线城市蔓延,有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开始步入了互联网的专车领域。对于专职出租车司机而言,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减少空车率,提高接单的效率,而且滴滴出行的管理费用相对更低,不仅能减少成本支出还能够增加经济收入。对于兼职的出租车司机而言,滴滴出行是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手段,顺风车能在减少燃油成本的前提下增加额外的收入,也是一个更加经济的出行方式。

2)对城市发展的消极影响

1. 冲击传统商业发展

对整个出租车行业而言,私家车的侵入无疑是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巨大冲击,滴滴出行的价格相对更低,是对价格敏感消费者更有意愿的选择对象,低价格侵入会给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另外,闲置资源的利用使消费者对市场生产资料的需求量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下阻碍物质资料再生产,影响经济活力。线上信息平台的建设,减少了顾客对传统消费市场的依赖性,新型电商经济对传统实体商业的冲击不能忽视。商业模式的转型使传统商业在整个市场中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

2.加重城市病蔓延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城市中的群体更愿意选择高效的出行方式来减少时间成本,滴滴出行低经济成本的出现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出行意愿,打车成为更多人出行的选择,这对公共交通与传统出租车都有一定的冲击作用。此外,一旦大量闲置汽车上路行驶,势必会带来交通流量的大幅度上升,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交通问题。虽然智能化的交通体系能够为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交通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但当滴滴出行数量过大时,交通拥堵到达一定的规模,其负面效应可能会大于正面效应,从而弱化了原有的经济的效应。

3.带来出行安全隐患

近段时间以来网约车事件频出,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约车的安全问题,司机申请成为网约车主的程序简单,存在一定的虚假信息问题,网约车司机晚上被指派到偏远人少地区,双方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网络约车公司在软件使用过程中要搜集大量的乘客、司机以及车辆信息,这些隐私信息一旦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有可能影响到个人的安全和社会秩序。同时,司机开车时使用网络约车软件会分散精力,降低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大幅度增加交通事故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滴滴出行作为共享理念在交通出行领域的成功典范,它的成功说明了共享经济模式的可行性,其他行业领域同样可以运用共享经济的理念来获取竞争优势。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而言,此商业模式能够为城市带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居民出行便利舒适度、盘活存量资源、扩大就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交通拥堵和出行安全隐患等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正面效益,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弊端并逐渐完善才能在变革中不断成长,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模式是我们仍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宋逸群,王玉海.共享经济的缘起、界定与影响[J].教学与研究,2016(09):29-36.

[2]胡旺盛,汪奕泽.浅论共享经济给商业模式变革带来的启示——以滴滴出行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7,22(05):34-38.

[3]丁元竹.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基于对国内外互联网“专车”的调研与反思[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2):106-111.

[4]崔东方.网络约车行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滴滴出行”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64-70.

[5]刘亮明,向坚持,李要星.乘客视角的新型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商业模式对比分析——以滴滴出行为例[J].特区经济,2017(03):116-119.

[6]申付可.网络约租车与传统出租车博弈结果的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6(16):170-172.

[7]孟立昕. “让出行更美好”—滴滴出行的商业模式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6.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