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针刺伤是指由针头、穿刺针等针头引起的皮肤损伤。在目前的医疗现状下,所有护理人员几乎每天都需要接触大量的病人,而在对于病人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自然会面临诸如扎针、输液等护理操作,这其中发生针头刺伤自然在所难免。因此,护理人员便成了面临针刺危机最为严重的特殊人群。本研究针刺伤是指病房内护士使用针头和静脉穿刺针进行的操作[1]。本文分三部分对此开展研究剖析;第一部分是针刺伤概述;第二部分是针刺伤原因分析;第二部分是针刺伤的预防分析。

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开展,更多的传染性疾病也在广泛蔓延,其中尤以诸如HIV、乙肝、梅毒等借助学业作为传染源的疾病最为盛行。刺伤是护理作业中最常见的一种工作损害,多种病原体能通过针刺伤传达,并可能发作丧命的结果.对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警惕,树立防范意识,在高度防范之中做好应对,通过各方面防护措施的建立来尽量减少来此这方面的不必要危害和损伤[2]

1 针刺伤的危害

针刺伤之后,受伤人员总会伴随不同出现程度的流血症状。此时,受到刺伤的患者极有可能会由于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受到感染的血液、体液等而引发病原体感染。目前已经确认了各种病原菌的针刺伤接种,其中大部分是护士,护士是最具破坏性的针刺伤[3]。传播疫苗可通过针刺发作性致命性人类免疫缺陷病和乙肝病毒,但他们在事故后接种感染机会相对较低,对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致病力。通常情况下,只需0.0004 ML的感染血即可引发受刺伤患者感染HBV,HBV与针刺伤和攻击乙肝的危险是1 / 5。此外,病原体的针进入体内可导致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破伤风的针刺伤可能存在。

2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

2.1岗前培训防护教育不到位

就目前而言,多数的护理学校和护理专业,基本都没有设置与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相关的专门课程及相关教育,这使得医护类人员在对于刺伤方面的防护意识比较单薄,很多时候,即使遇到刺伤情况,也由于认识方面的不够重视而忽略预防性治疗,从而直接引发了针刺伤所带来的各类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2操作规程执行不规范、欠熟练

由于操作的不规范,使得多数医护人员在开展诸如扎针等操作时,经常会忽略相关的防护措施。加之有些医护人员本来就处于实习或者见习期,经验本来就很欠缺,进而使得其在扎针、拔针过程中不会依照规范的流程去操作,直接引发了收到针刺伤伤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5]

2.3患者不合作

患者不合作是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之一。操作中如患者配合不好或突然活动,易致针刺伤的发生。

2.4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可是监管人员的不够重视,加之对应防护工作的落实不够,使得护理人员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总是难以发挥应有效应,从而直接影响了预防和应对针刺伤方面功效的发挥。

3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预防分析

临床护士的针刺伤的防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针刺伤防护管理

目前,在医务人员安全隐患防护方面,国内外很多国家都确立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这些规定的适时颁布,对于提升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性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要求和建议,更为保障护理人员健康和安全带来了更多来自政策方面监督,为切实保障护理人员人身安全,提升工作效能提供了良好辅助[4]。因此,在具体执行方面,应该尽量从护理人员工作安全出发,将预防针刺伤纳入护理安全管理对应机制之中,通过进一步的监管和落实,使得护理人员的安全得到切实性保障。

3.2 改进医疗器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在医疗器械使用方面,医疗单位必须在器械安全性方面不断改良,尽量使用带有防护功能的器械开展对应护理。就目前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遭受针刺伤伤害的护理人群占比高达68.50%。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全力的维护自身护理人员安全方面引起重视[5]。采用更加先进、可靠,防护性能更强的医疗器械,以此来减少护理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所有危害。

3.3增强自身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作为医护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防范意识,将其根植于自身工作的方方面面。因为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引发伤害的情况降低到最小。除了防范之外,护理人员更应该注意护理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对于每一项护理需求,都严格按照对应的流程执行,切不可由于认识方面的忽视而引发受到刺伤的危机。

4 结论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作为针刺伤的易发集体,特别需要加强防护办法和防护常识的宣教。在目前一些先进的防护用具尚不能到位的情况下,要引导护理人员以现有条件尽最大可能保护自己免受职业暴露的侵害[6]。此时,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工作露出陈述体系,加强心思引导,以确保护理部队稳定、健康、调和开展。

参考文献

[1] 宋幼君,茹鑫锐,罗莉.临床护士针刺伤防范管理的研究现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28).

[2] 瞿秋玲.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12).

[3] 闫清秀.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 预防及处理措施[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06).

[4] 陈丽群.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7).

[5] 黄玉秀,吴幼琴.护士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探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09).

[6] 刘杰,张素香.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 人民军医. 2012(S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