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优质强筋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豫北优质强筋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王天广(滑县农技推广区域站  河南  滑县  456400  

 张晓霞   李善奎(滑县农业局)

    豫北优质强筋小麦中后期麦田管理要立足于抗灾夺丰收,以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防干热风为重点,增粒增重。

1 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豫北地区春夏之交气温变化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大,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制定防灾减灾预案,落实好各项措施。

1.1是预防低温冷害

    小麦孕穗期对低温比较敏感,此时出现低温的可能性仍较大,对遭受低温冷害的麦田要加强管理,确保小麦正常生长。

1.2预防倒伏

    今年麦田土壤墒情好,冬季气温偏高,小麦分蘖多,群体大,两级分化慢,基部节间较长,如果后期遇到大风暴雨,发生倒伏的危险性大。在后期管理上,注意科学浇水,控制灌水次数和灌水量,避免发生倒伏。

1.3预防渍害

    如果后期降水偏多,可能发生渍害,要及时做到排水通畅,避免渍害发生。

2 严防病虫危害

    去冬今春气温偏高,病虫越冬基数大,春季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各地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监测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及吸浆虫、红蜘蛛和蚜虫,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用对路农药,科学配方,提高喷防效果。

2.1锈病、白粉病

    对条锈病要按照“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锈病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硅唑、菌晴唑、丙环唑等,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施用;

    在小麦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各计各量混合喷药,进行综合防治。

2.2赤霉病

    对赤霉病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确保做到防在发生流行之前。小麦赤霉病,各地要坚持“主动出击,见花喷药”,确保防在发生流行前。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时,应全面开展病害防控,特别是豫南地区必须提前打好“保险药”,做到全面预防。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要提早至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烯肟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等,用药量要足,喷液量要大,喷洒要均匀,保证防治效果。

2.3吸浆虫

    要加强蛹期和成虫羽化初期防治,最大限度控制危害。小麦吸浆虫高密度区要重点抓好蛹期土壤处理和成虫期喷药防治等两个关键环节,一般发生区做好抽穗至扬花前的成虫防治。蛹期防治可在4月中旬,用毒死蜱、辛硫磷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后结合浇水效果更好。成虫期防治可适当前移施药时间,在小麦抽穗期,用高效氯氰菊酯或毒死蜱等进行防治。

2.4蚜虫

    对蚜虫要突出抓好“关口前移、压前控后”控基数,严防穗期暴发危害。针对穗蚜,推荐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也可用苦参碱、烟碱、楝素等植物源农药。

2.5小麦红蜘蛛

    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酮、甲维盐等进行喷雾防治。

2.6后期推行综合用药

小麦生长发育后期要积极开展“一喷三防”,将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综合控制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蚜虫等多种病虫危害。
3普遍开展叶面喷肥

今年小麦前期生长量大,养分消耗多,后期容易脱肥早衰。要结合“一喷三防”,在防治病虫的同时,普遍开展叶面喷肥,预防小麦后期脱肥早衰,延长灌浆时间,稳定小麦粒重。一般在小麦孕穗至灌浆初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水50-60公斤喷雾;对有脱肥症状的麦田,可加喷1%的尿素溶液,用1斤尿素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
4.适时浇好灌浆水

适时浇好灌浆水,能平抑地温,减缓干热风和高温热害影响,以水调肥,以肥养根,以根护叶,增加粒数,促进灌浆,提高粒重。对抽穗以后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要适时浇好灌浆水。小麦浇灌浆水以扬花后10—12天为宜。浇灌浆水时应选择无风天气和掌握水量,浇后不使地面积水,切忌大水漫灌。

5.适时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千粒重最高,品质好,且不易落粒断穗,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强筋小麦要分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治机械混杂。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