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护理方法在Mast Quadrant 通道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应用

改良护理方法在Mast Quadrant 通道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应用

袁敏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一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护理方式在Mast Quadrant 通道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改良护理方式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8-2017年8月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节段突出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其围手术期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恢复过程以及ODI评分,并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6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神经损伤的症状,未发生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回访的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通过对传统开放手术护理方式的改良,能够有效的提升Mast Quadrant 通道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效果。

 

正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患者对于疾病治疗效果的期望也与日俱增,治疗方式也向着精细化的方向深入,Mast quadrant通道镜即为这一理念下诞生的微创方式。Mast quadrant通道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Lumbar Disc Heniation)的过程中具有创伤小、直视操作、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为适应这一技术在治疗上的改进,我科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单纯摘除术的常规护理进行改良。本研究即对我科的改良护理方法在Mast Quadrant 通道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8-2017年8月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节段突出的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为32-55岁之间。

1.2纳入及排除标准: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伴有下肢放射痛,且病程超过三个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影像学上提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排除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及其它腰椎疾病,均在Mast quadrant通道镜下行单节段髓核摘除术。

1.3治疗方法:

1.3.1手术方式: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C臂X光机定位手术节段,以后正中线患侧旁1cm为手术切口,长约3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最长肌和多裂肌之间的间隙逐级置入QUADRANTTM扩张套筒。将套筒与蛇形臂连接并固定,安装光源,移除套筒,完成工作通道。工作通道下直视将椎板开窗,切除部分黄韧带,显露硬脊膜,保护并牵开神经根,显露病变的椎间盘髓核并摘除,清理突出髓核,检查并确保神经根减压彻底,撤除系统,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4结果

   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神经损伤的症状,未发生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术前及术后回访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DI)如图:

组别

术前

术后2周

3个月

Mast quadrant通道镜手术组

22.8±1.7

14.4±1.4

9.6±1.1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干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明确患者的治疗目的,获取患者的信任并且帮助患者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耐心告知患者手术的优点及安全性,减少患者紧张情绪,从而使患者较好的配合治疗。

2.1.2 术前适应性训练:教导患者进行轴性翻身训练,提前适应五点支撑法训练腰背肌,活动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并且进行病床大小便的适应性训练。

2.2 术后护理

2.2.1 动态观察:术后6h内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嘱患者平卧,待患者清醒后护士与患者家属配合行轴线翻身,配合翻身枕侧卧。密切注意患者下肢感觉及肌力活动情况[2]。如有异常则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同时观察伤口敷料的干燥情况,外渗及有无活动性出血。

2.2.2引流装置的护理:注意负压引流装置的位置,避免压迫堵塞。观察其通畅程度以及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的多少,如引流液体颜色澄清并且引流量进行性增多,则考虑脑脊液漏,予告知主管医生,并采取脚高头低位加压包扎。

2.2.3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注意患者大小便情况,嘱患者进食高蛋白,粗纤维且易消化食物,减少豆类制品的摄入,并且指导患者家属主动按摩患者腹部,防止手术及长期卧床导致腹胀的发生。卧床期间嘱患者直腿抬高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踝关节背伸跖曲增强小腿肌肉活动,一日6-8次,每次10-20组,加强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同时,指导患者行主动咳嗽,定时翻身,减少痰液累积,防止积坠性肺炎的发生。

2.3 功能锻炼

良好的功能锻炼是患者获得较好恢复的必要条件。通过对腰背肌的锻炼能够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防止神经粘连,减少术后疼痛的产生,是手术治疗的全过程中十分必要的部分[4]。对于无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嘱其术后第一天即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收缩训练,以患者能耐受的高度为标准,每组20-30次,每日3-5次,随患者的恢复程度逐渐加量。在术后第三日起,在护士的指导下,嘱患者进行五点支撑法腰背肌锻炼,即患者仰卧位,以头、双肘、双足为支点,腰部向上离开床面做挺腰运动,一日5次,每组以患者耐受的程度逐渐加量。而当患者对五点支撑法锻炼较为适应后,可更换为三点支撑法,即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去除肘部的支撑,仅以头部及双足为支点,腰部上抬挺腰。

2.4下床适应性训练

术后三天,护士指导患者在卧床时佩戴腰围。然后在家属的保护下屈髋屈膝,在床边坐起适应片刻后,床边站立,防止长期卧床出现的眩晕导致的站立不稳。以患者能够耐受的程度逐步延长站立时间,并且进行少量的活动行走,逐渐加量,力争出院前恢复基本活动。

2.5 出院指导

嘱患者继续佩戴腰围3个月。在出院后继续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加强腰部稳定性。同时保持腰部直立,1个月内避免弯腰及扭腰,3个月内避免体力活动。术后避免久坐久站及劳累负重,采取正确腰部活动姿势,避免长时间固定体位,同时腰部注意保暖,定期复查。

3 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减少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创伤则是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方向。而Mast Quadrant 通道镜系统通过其工作通道,在直视下摘除椎间盘,能够在减少创伤的同时,安全快速的进行髓核摘除,从而减少传统开放手术带来的椎旁肌损伤[5]。在这一微创理念之下,护理方式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由于传统开放手术与Mast Quadrant 通道镜微创手术在患者的出血量、伤口大小、患者疼痛的强弱及持续时间、下地时间均不相同,并且微创手术在以上指标均优于传统开放手术[6]。所以,本次通过对传统开放手术的护理方式进行改良,在患者住院期间形成了完善的护理流程,从术前至出院后,患者ODI评分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提升明显。综上所述,改良护理方式在Mast Quadrant 通道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治疗过程中能够较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恢复时间,预防术后并发症,提升护理效率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黎华, 李荣祝, 韦建勋,等. 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24):2217-2221

[2] 李佳, 欧云生, 权正学,等.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J]. 激光杂志, 2010, 31(5):69-71

[3] 邱贵兴, 戴尅戎, 杨庆铭,等. 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座谈会纪要[J]. 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10):636-640.

[4] 樊明堂, 刘金榜, 郑永红,等. 腰椎手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1230例[J]. 临床医学, 2010, 30(5):104-105.

[5] Park Y, Ha JW. Comparison of one-level posterior lumbar inter body fusion performed with a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or a  traditional open approach.Spine,2007;32(5):537-543.

[6] 刘家瑞, 朱肖奇, 程小芸,等. Quadrant减压sextant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与开放TILF临床对比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3):37-40.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