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宝鸡段7.11洪水对滩区景观工程影响分析
宝鸡市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 吕 跃
1.引言
受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影响,7月4日至11日,渭河上中游及支流金陵河、千河、石头河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引发渭河干支流相继涨水,渭河宝鸡段防汛经受了严峻考验,省市各级科学研判,周密部署,全力应对渭河洪水,奋力抗洪抢险,夺取了迎战本次洪水的全面胜利,为更扎实地建设好渭河生态工程,渭河7.11洪水对滩区景观工程影响进行分析评估,显得尤其重要。
2.渭河水情及特点
2.1干支流洪水情况
持续的强降雨,致使宝鸡市各河流水位上涨。据渭河干流林家村水文站实测,2018年7月11日15时洪峰流量为2390m3/s,比2013年7月22日洪峰流量2220 m3/s大170 m3/s;渭河干流魏家堡水文站实测流量4290 m3/s,是198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2018年7月10日8时渭河支流千河千阳水文站洪峰流量为1340m3/s超出警戒流量,比2010年7月23日22时洪峰流量1760m3/s小420m3/s,也是冯家山水库建库以来第四次比较大的入库洪水。渭河7月上旬洪水主要来源于林家村以上的上游地区和千河流域。
2.2洪水特点
峰尖量小,陡涨陡落。点绘渭河中游段干支流主要水文站洪水过程线(见图1、图2),洪水峰型尖瘦,涨峰迅速,落水较快,历时2---3天。同时,干流主要水文测站的洪量较小,林家村站洪量为1.53亿m3,魏家堡站洪量为2.86亿。这与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特点相对应,呈现较为典型的暴雨产流特征。
同流量水位较高。据统计林家村水文站2390m3/s同流量水位2018年较2013年抬升0.15m,渭河虢镇大桥水位较2013年水位抬升0.2m,魏家堡水文站4290m3/s同流量水位较2013年抬升0.25m。究其原因主要是滩区生态景观增多,致使综合糙率增大,直接影响水流沿程能量损失,亦使水位增高。
3.洪水对滩区景观淹没受损状况
3.1渭滨区“海棠公园”项目:公园总面积53万m2,过水面积约36万m2,淹没面积约20万m2,1000m子堤及园内水系、绿化及两座岛屿全部冲毁。
3.2高新区文理水韵生态公园;园区3万m2遭漫水淹没,占总面积30%,各类主要设施完好。
高新区百草滩生态公园;过水面积300亩,占总面积100%,各类水生植物全部水毁。
3.3岐山县岐渭水利风景区:过水面积1440亩,占总面积鱼人60%,冲毁子堤5600m,木栈道2600m及部分观景设施和绿化苗木10万m2水毁;主要设施基本完好。
岐山南岸亲水平台:漫水面积12万m2,3座码头冲毁,主要设施完好。
3.4眉县槐树林公园:过水面积350亩,园内照明设施受损,临河侧人行步道冲毁500m,主要设施完好。
柳州湖畔:过水面积1152亩,占总面积100%,子堤、园内木栈道、游人道路、浮桥、管理房等设施全部水毁。
干沟河中水湿地:过水面积131亩,占总面积100%,水生植物5000 m2、栈道230m、1座观景台等全部水毁。
霸王河入渭口中水湿地:过水面积30亩,占总面积100%,渠道500m、木栈道120m水毁。
3.5扶风县西沙河‘油菜花海’:过水面积1220亩,占总面积65%,冲毁道路3000m,子堤2300m。
法汤桥紫薇园:过水面积200亩,占总面积100%,种植紫薇、樱花苗木全部水毁。
污水处理湿地:过水面积150亩,占总面积100%,绿化水生植物全部水毁,三级沉淀池设施基本完好。
4.洪水对滩区生态景观工程影响分析
4.1滩区生态景观超设防标准
据现场实际勘测并查阅相关资料,在本次被洪水淹没的滩区生态公园、景区及湿地大多是五年或五年以下洪水设防标准。如:渭滨区海棠公园设计两道防洪工程,护滩防洪标准为三年一遇洪水,洪水设防标准为1380m3/s,核心区防护为五年一遇洪水,标准为2090m3/s,而本次渭河洪水林家村断面最高流量达2390 m3/s,超护滩防洪标准1000 m3/s,造成洪水越堤直接入园,冲毁园区已建工程,这是造成滩区景观工程受淹受损的主要原因。
4.2滩区生态景观河床滩面随意抬高
在渭河行洪期间及洪水过后,我们对主要受淹地段进行了解调查,发现滩区生态景观工程有30%的受淹面积,均程度不同的存在清滩设计高程未按河道内自然形成的滩面高程为基准进行换填平衡,而是为了植草种花从河道外拉土入河,随意抬高河床滩面,据估算,滩面抬高约为0.5---1.5m不等;受损严重的河段人为堆成湖心岛,堆积体约占该横断面面积30%有余,高度约为3.5m左右(磻龙桥下游约100m处);另外,还有个别县(区)部分地段存在扩大园区面积、滩地绿化较多等超设计标准建设问题,导致进河的换填土方堆积体积过大过高,行洪断面缩小,形成新的阻洪点,妨碍行洪,使洪峰流量行进不畅。
4.3堤防安全保护区乱挖乱堆受侵害
依据省市有关河道管理条例要求,渭河分别从临河、背河护堤地边沿向两边各划五十米,为堤防安全保护区并严禁在此范围内乱挖乱堆,确需临时占用的,必须按照河道权限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如再建的渭河阳平大桥(桩号15+000---15+250),在堤防安全保护区内修建临时钢筋加工厂、围堰,内坡脚打桩乱堆物料,不仅使堤防受到侵害,而且是河道行洪过水横断面面积缩小,造成北侧桥墩水流下游约100米处形成顶冲段,导致该段渭河大堤150米基础铅丝笼及坡面被冲毁。
4.4滩区生态景观再建项目滞后
部分滩区生态景观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汛期度汛计划时间性差,防汛意识不强,使滩区生态景观再建项目建设与汛期脱节,加剧了水淹受损面积扩大。如:渭滨区海棠公园在主汛期到来之前仅修建了护滩防洪设施,而核心区五年一遇防护工程尚未开工修建,导致这次洪水全部进入园区核心区,造成园区核心区已成设施损毁严重,水毁面积扩大。
4.5滩区景观地被绿化过水面积大。
5.几点认识与教训
5.1渭河整治成效显著。渭河中游段大部分堤防临水,河道工程全部着流,洪水期间,河道、堤防、入渭口支流交通桥等防洪工程运行状况良好,效能发挥充分。说明流域防洪能力明显增强,防洪安全系数明显提高。
5.2河道趋势演变不大。从洪水过后查勘的结果来看,渭河中游段河势整体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然而有局部河段发生较为剧烈的变化,但不会影响河床纵横断面的稳定。横向上,受河道两岸堤防的约束,河道平面形态基本没有改变,主河槽普遍刷深展宽,部分河段主槽趋向顺直。纵向上,在弯曲型河段、游荡型河段上设有护基坝等控导性水工建筑物,有效的起到了固定河床防止冲刷的作用,基本处于冲淤相对平衡的状况。
5.3充分认识河流的形态、深潭、浅滩。自然条件下的河流,因为水力和地形条件的变化,走向蜿蜒曲折,宽窄、深浅不一,有滩地、滩林,两岸乔灌草自然分布,这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传统的治河理念强调河势顺直,为了行洪需要,治理中往往进行裁弯取直,建设左右对称、头尾封闭的堤防,而且堤防所到之处,滩林砍掉,滩地消失。久而久之,河道就变成了“渠道”,洪水归槽,洪水水位不断上涨。这样的河流肯定不能称之为美丽河流,防洪上也不一定就有一劳永逸。河流的形态是治河者应该着重研究的一大问题,滩地景观整治要顺河势、河滩自然而为。之所以要维持河流的形态,主要是在洪水期间,蜿蜒曲折的河势有利于洪水能量的消耗。在河道治理中慎对河道裁弯取直,切忌围滩造地堆景,就是为了尽可能地维持河流的原貌。
渠道是不可能有深潭、浅滩的,天然的河流因为弯曲,宽窄不一,通过产生漩涡,在洪水期就是洪水消能的场所,在枯水期间,又是水生物活动地方。河边的浅滩,就是典型的湿地。只有这些元素得到很好的保留、保护,河道的综合功能才能体现出来,也才有可能让人感到自然、美丽、亲切。
5.4滩区景观应科学施策。通过渭河7.11暴雨洪水,部分县区滩面景观工程不同的程度遭遇受淹受损,洪水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变化特点。滩区景观整治标准范围如何制定,清滩设计高程依何为据、河床滩面如何抬高;河槽过水断面流量大小如何核定;滩面景观工程建成后机构、人员、措施如何落实等,急需开展专项研究工作,弄清楚大洪水与中、小型洪水关系,河道滩区宽窄与中、小洪量的机理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科学治理改善,以便更好的指导河道景观治理与防汛抢险工作关系。
5.5滩区景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滩区景观绿化植树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乡土树种和经济作物,形成常绿与落叶树种、景观与生态树种相互搭配,要注重生态功能与视觉效果相协调,合理栽植灌木、藤本和少量乔木。严禁栽植名贵树种和奇花异草,走符合渭河滩涂、堤坡及护堤地生态绿化之路,尽快建成生态的、灵动的、宽畅的渭河,绘就美丽的民生画卷。
河道滩面绿化要突出绿色、水面和艺术性,建设草甸、湿地、水面、滨水公园和休闲活动场所,以多种形式恢复、形成河道自然生态与特色景观。草甸要选择当地适生草种,严禁在滩面栽植乔木。湿地要种植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为主。滨水公园和休闲活动场所应选择孔砖与草、砖与卵石、透雨水砖和碎石等具有透雨水功能的材料铺筑材料场地,发散地表径流雨水,缓解径流聚集污染。
6.结语
通过渭河宝鸡段7.11洪水对滩区景观工程影响分析,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河流的形态、深潭、浅滩的不同作用,滩区景观整治应科学施策,顺势而为,河道滩面绿化要以多种形式恢复、形成河道自然生态与特色景观,只有这样河道的综合功能才能体现出来,也才有可能让人感到自然、美丽、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