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智慧课堂”平台 助力语文课堂教学
宁德市古田县第一小学 陈小华 钟联英
【摘要】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也因此受到中小学教师的重视。本文笔者借助运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智慧课堂”, 深度融合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作了相关的尝试。
【关键词】智慧课堂平台 助力 课堂教学
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也因此受到中小学教师的重视。“智慧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电子终端和学习资源为载体,结合教学软硬件环境,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环节更优质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数字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的高效整合,以及师生间的互联互动,构建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搭建无处不在的学习平台,推进课堂内外的智慧教学。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开发的“智慧课堂”似一缕春风吹进了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笔者借助运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智慧课堂”, 深度融合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作了以下尝试, 收到良好效果。
一、课前——备课预习简捷方便
1.教师备课快捷方便
“智慧课堂”的“教师端”设置了云盘、教材资源、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课堂、在线检测、课后作业等项目,并提供了丰富的课件资源,支持教师的个性化编辑。比如《海底世界》这节课,备课时,只要打开平台,云盘里已经集成了海底世界视频、音频、图片和PPT的课件,教师就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情,挑选相应的素材,在“教学助手”上几分钟就可以制作好上课的课件,保存并上传即可准备上课, 省去了到处查找资料的时间与精力,十分方便。当然,平台也支持上传分享自己的素材,尊重教师的独立设计。
教师还可利用平台的分享进行单元集体备课。备课组教师分别上传分享自己的设计和课件,在平台上形成校内共享资源,再根据班级学生实际进行内容的取舍,尽量生成最佳的学案和教学流程预设。
2. 学生预习便捷有趣
课前的有效预习,可以促进学生课上的有效学习。因此,对学生而言,课前预习很重要。而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可以更加便捷、有趣。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端”下载教师布置的课预习微课素材,上课前预习的资料,如朗读的语音、课前查阅的资料等,这些不仅能让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而且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随时调取出来作为上课素材使用。
教师也可通过“智慧课堂”中的“教材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资源,包括微视频、电子文档、语音、网页等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古诗教学中,理解古诗要与诗人在创作时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经历进行紧密的联系。许多诗作大部分在遭遇不平、仕途不顺、喜出望外时有感而发,所以大部分诗词都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于是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所处时代的概貌等学习资料,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微视频、文档发送平台,也可以将整理归类好的网址或者网上搜索的关键词等推荐给学生,或者教师可在平台上发送以上资料给学生阅读。当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学生能更准确、具体、全面地把握诗词中所涵盖的文化底蕴,在后续的课堂鉴赏和学习中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中——教学互动生动有效
“智慧课堂”中“互动教学”中有“批注答题”功能,利用这项功能可以让学生圈画诗句中难以理解的字词。提交答案后,可以查看班级里其他同学的答案,汲取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
“智慧课堂”中“互动教学”中还有“讨论”的功能。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平台上提交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再研讨有价值问题,上传和发布到班级讨论栏,并显示在白板或大屏幕上,学生便可以看着白板或屏幕展开讨论。若在讨论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现场上网查找探究相关的内容,电脑屏幕可以将探究的全过程投影显示出来,学生能通过讨论,唤醒回读文本研究的意识。如:教学《渔歌子》时,学生将“此时可是斜风细雨呀,张志和为什么还说他不须归”这个问题通过移动终端发布到班级讨论栏中,学生展开了大讨论,有的学生说:“这儿的景色优美,他被迷住了不想回去。”有的学生说:“他想在这儿多钓点鳜鱼,现在还不想回去。”还有的学生说:“当时微风细雨,他戴着箬笠,披着绿蓑衣,不需要回去”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这“不须归”中会不会藏着词人其他的什么情感呢?让我们借助一首诗走进张志和的内心。这样通过“智慧课堂”中“互动讨论”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主动地学习,在讨论中领悟了诗情,也让课堂中迸发出学习的激情,智慧的火花。
三、 课后——复习巩固分享提升
“智慧课堂”的“学生端”设有“个人空间”和“我的课程”。“我的课程”含课前导学、互动课堂、在线检测、课后作业等模块,每个学生都有实名制的互动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通过手写拍照,语音传送,视频拍摄等方式完成作业,可以随时翻阅老师上课的课件,回顾自己没有听懂的地方。而且,从作业的质量、完成速度到课后学习巩固、经验分享,这些学生的“动作”都会被系统记录下来,形成学习的大数据。同时,小伙伴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点赞与交流。
比如:学习了二年级下册《生字表》的复习课,我通过平台布置作业:请你搜集象形字“山”“火”“口”做偏旁的形声字(看谁写得多),各组一词,答题上传答案。学生通过手机端把要写的形声字上传,每个同学和老师都能看到,老师可以点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又如:教师结合“智慧课堂”的“作业平台”、“个人空间”“互动功能”可以开展“飞花令”诗词游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如教学《峨眉山月歌》一诗后, 第一步:搜集诗句。先由教师确定“飞花令”的主题字为“月”,课下,学生通过“班级空间”搜集诗句,相互分享。第二步:朗读诗词。每位学生将搜集的诗词读通顺,通过“作业平台”的朗读作业,发送自己朗读时的语音,熟读成诵。第三步:游戏比拼。通过“互动”中的“抢答” 或“随机”产生两名选手对战,再经过多轮比拼,产生擂主。
综上所述,使用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的“智慧课堂”,可以助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可以轻松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场景的“智慧”覆盖。课前,教师可以在办公室快速完成备课,还能针对不同班级学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适时做“批注”和“讨论”,开展互动教学;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发起一场“作业秀”,同时还可以发挥大数据学情分析优势,帮助老师精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