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乡村工业发展、困境及转型研究
——以乐从家具行业为例 The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Guangdong Shunde Rural Industry--Taking Lecong Town as an Example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 II 1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 1.2.1 国外文献研究.................................................................................................... 2 1.2.2 国内文献研究.................................................................................................... 3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4 2 乐从镇乡村工业的发展.............................................................................................. 5 2.1 乐从镇与家具行业的起步.................................................................................. 5 2.2 20 世纪 90 年代:快速发展.............................................................................. 6 2.3 新世纪:艰难发展.............................................................................................. 7 3 乐从镇乡村工业的发展困境...................................................................................... 8 3.1 工厂生产发展问题突出...................................................................................... 8 3.1.1 环境污染严重................................................................................................... 8 3.1.2 安全生产问题突出.......................................................................................... 9 3.1.3 劳资纠纷不断................................................................................................ 10 3.1.4 缺乏创新开拓精神........................................................................................ 10 3.2 社会大环境的推波助澜.................................................................................... 10 3.2.1 产品同质性高,竞争力上升........................................................................ 10 3.2.2 人力资本上升,各类负担重........................................................................ 11 3.2.3 经济上的发展瓶颈........................................................................................ 11 3.2.4 城乡统筹投入失衡........................................................................................ 11 3.3 村民的文化心理................................................................................................ 12 3.3.1 外地人员的大胆创业.................................................................................... 12 3.3.2 村民追求稳定生活........................................................................................ 12 4 乐从镇乡村工业转型的方向及建议........................................................................ 12 4.1 营造转型升级的外部条件................................................................................ 13 4.1.1 降低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 13 4.1.2 相应扶持本地企业..................................................................................... 13 4.1.3 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 13 4.2 优化工厂的内部管理........................................................................................ 14 4.2.1 逐步过渡到环保企业................................................................................. 14 4.2.2 以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突破传统................................................................. 14 4.2.3 融入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14 5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7 附 录................................................................................................................................. 18 摘 要 I 摘 要 1978 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出现新景象,顺德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天时”、毗邻港 澳的“地利”和敢于经商的“人和”,主动承接港澳及周边地区的制造业转移,通过乡村工业化发展 道路带动本地工业化。于是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慢慢打破以往单一农业的格局,乡村工业的潮流迅 速扩展。然而从 21 世纪开始,随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工人与企业主的矛盾升级、可持续 发展战略实施、国际环境的恶化,本文主要以乐从镇为例,研究家具行业的发展、困境、转型,分 析出乡村工业在社会变迁中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顺德;家具行业;发展;困境;转型 ABSTRACT II ABSTRACT Since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 up in 1978, there has been a new scene in China. Shunde take full three advantages of "Good timing" with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geographical convenience" adjacent to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the "good human relations" with daring to do business. The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undertak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fer of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surrounding areas and through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path to promote local industrialization. Therefore,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developed rapidly and gradually broke the pattern of the single agricultural industry. The trend of rural industry has expanded rapidly. However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labor law and strengthe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workers and business owners to upgra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in trouble. The article taking Lecong Town as an Example, mainly expounded the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Industry.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furniture industry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resenting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the base of the phenomenon. KEYWORDS: Shunde; furni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Transformation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1 - 广东顺德乡村工业的发展、困境及转型研究 ——以乐从镇家具行业为例 社会学,201412731307,何绮珊 指导教师:佟春霞 1 导论 1978 年改革开放带动了顺德乡村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经过 40 年的发展变迁,顺德乐从乡 村工业也呈现不一样的形态。本章主要梳理关于广东顺德乡村工业发展,困境与转型的背景、意义、 内容方法以及相关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978 年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迈开历史性的脚步,中国人民在这 30 年的奋斗中慢 慢由一个经济弱国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1980 年 5 月 1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 建两省会议纪要》,定名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之风吹向了南方。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指引下,顺德人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走出了一 条发展乡镇企业的成功之路。被称为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种模式一一“顺德模式”。20 世 纪 80 年代初期的顺德,有那么一批人,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敢于开拓一条血路,从无到有,乡村 工业的春潮也悄然蔓延。一时间乡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工业也在时代的潮流下变迁着, 盛衰枯荣。即将迎来的 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新年贺词中表示:“2018 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 40 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 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回顾 2008 年,这一年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度患难,同样也享受着奥运健儿冠军台上光荣神圣 的时刻。这一年绝不平淡,因为它也承担着非常重要划时代的标志,那就是改革开放的 30 年。 而 2008 年对企业家来说也是一个转折时期。因为在那一年同乐从镇很多工厂倒闭,甚至会感觉 有一种倒闭潮蜂拥而至。这一年发生的很多事情让人印象深刻,很多企业家至今也能难以逃脱那个 时候的十分低落的情绪,周围弥漫着忧郁的情绪,很多人至今不愿意提起。2008 年在乐从镇乡村工 业已经发展到瓶颈阶段,由于国家政策的转向,乡镇企业的原有优势消失。加上技术、资金、人才、 管理等多方面的不足,都使得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同时期的很多家具工厂企业家都纷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2 - 纷投降,表示撤退这个行业。2008 年是一个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对于制造业工厂主而言却不是好 的转折,这是变迁过程中一个充满挑战的转折点。 本文主要以顺德区乐从镇为例,研究改革开放后家具行业的短暂蓬勃发展时期、各方冲击所遭 遇的困境以及现代化的转型趋势,分析乡村工业在社会变迁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家具行业转型升级 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转型发展的建议。 本研究的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一,研究乡村工业发展、困境及转型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行发 展有着启发作用与参考意义。20 世纪 80、90 年代发展的乡村工业多为中小企业,它们的规模都大 企业小,更脆弱。它们在发展中受到来自各方的变动而对企业本身影响会更大。魏征常对唐太宗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意思是以历史为借鉴,可以了解国家兴亡更替的原因了。乡村工业在改革 开放以来的经营生存方法以及他们是如何改变自身适应时代,甚至他们当中的创立和倒闭的艰难过 程对于中小型工厂而言来说都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第二,乡村工业的变迁发展不仅直接关系一个乡村地区经济的命运,同时对乡村人与环境,人 与工业,人与人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探索以及乡村工业化 道路的完善。乡村工业一方面对乡村经济有着迅猛推动的积极作用,可是另一方面它产生的副作用 也是巨大,能源的消耗,环境各方面的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功利化。传统很多人文色 彩逐渐被工业化所冲击,乡村之间的人情开始变得支离破碎。 本文的理论意义是:本文基于乡村工业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它的发展,困境和转型。乡村工业的 研究在新世纪也进入新的方向,笔者沿着这个方向对自己家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今乡村 工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了能切合时代发展的路径。同时代的研究更加关注的是乡村工业对环 境的污染及整治,新型乡村工业建设。与同时代的研究相比,笔者则从更宏观的角度观察乐从镇家 具行业在 40 年风雨中的变化,曲折的发展,如今的状况以及未来可持续的道路。本文在乡村工业研 究运用了新的角度,乡村工业未来的转型道路,为后续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总体而言,国内外对于乡村工业的研究比较少,且关注点比较零散。相比较而言,城市工业的 研究起步早,学术关注度高,研究处于逐步上升的过程。 1.2.1 国外文献研究 一般来说,乡村就是镇以下的村和自然村,是农民世代居住的地域,乡村工业是农村乡镇和乡 镇以下的一切工业的总称。它是农村对自然的矿产资源的开采,采伐和采集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和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村工业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不同层次的乡(镇)办工业,村办工业、 村以下工业及其它形式的合作办工业和家庭工业。 国外对于乡村工业的研究是非常少的,主要关注的点是在乡村创意产业和乡村产业聚集问题上, Tulus Tambunan1提出了一个问题,乡村小规模产业的高速增长是否成为社会贫穷或进步的标志。根 1 Tulus Tambunan. Rural small-scale industries in a developing region: sign of poverty or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3 - 据调查,表明乡村地区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家是被动地建立自己的行业,这表明这些行业的增长实际 上是贫穷的标志。Wang Mark; Webber Michael; Finlayson Brian; Barnett Jon2从工业污染与工 业环保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乡村工业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水污染。虽然中国有着世界上较为严格的 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在乡村地区实施这些法律有效程度低。他解释了实施不到位的原因,并且认 为乡村的水污染成为了乡村工业发展一个重大的障碍。这意味着控制农村水污染不仅仅是设计一个 更合适的治理体系的技术问题和寻找更完善的政策工具或更多的资金,解决方案的重点是在于中国 农村发展模式的改变。Kazuko GOTO3对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角度探讨,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建筑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严重依赖于国家公共财政。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 来,农业收入只占农村收入的 20%左右,在讨论在农村地区的建筑转型,集中点是发展创意产业; 以日本为例子,研究文化在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文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过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文化能激励我们的能力,去重新思考乡村文化的作用,从传统农村研究中批判文化的 定义,并从网络功能的角度来考察它。 1.2.2 国内文献研究 中国学界对于乡村工业的研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开始了,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达到第一 个高潮。但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慢慢冷却下来了,2000 年达到最低点。直到 2005 年,乡村 工业的研究又开始热起来,2005 年至今,学界对乡村工业的研究处于一个总体偏少,波动的趋势。 对于乡村工业的研究方向,20 世纪 90 年代年代的研究主要是乡村工业崛起发展,经济效益,发展 因素,城乡工业关系,工业化道路成功探索、前景等研究。魏后凯4指出,1978 年以前中国的工业化 主要是依靠城镇的力量来推动的,1978 年之后则主要是依靠乡村来推动的。乡村工业化能吸纳农村 剩余劳动力,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其代价是相当大的,像环境污染,浪费土地资源等问题。 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苗长虹5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兴起的乡村工业化对中国的乡村城市转型产生了不可取代的影响,“新乡村空 间”的形成与乡村工业有很大关系。正是农民直接参与工业生产,以及工业规模生产在乡村的大规 模开展,才使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加速。 21 世纪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工业转轨,建设农村小城镇、科技创新、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progress?[J].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Routledge,1994. 2 Wang Mark; Webber Michael; Finlayson Brian; Barnett Jon. Rural industries and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7:648 – 59. 3 Kazuko GO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and Creative Industries[J]. JOURNAL:JOURNAL OF RURAL PLANNING ASSOCIATION: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2010:21-28. 4魏后凯.中国乡村工业化的代价与前景[J].中州学刊,1994,(11). 5苗长虹.乡村工业化对中国乡村城市转型的影响[J].地理科学,1998, (10).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4 - 转型升级可持续、新型化道路问题等研究。杨云彦、陈浩、陈金永6本文认为,乡村工业的发展,不 仅能形成新工业化的动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新的城镇化模式。乡村工业只是“自下而上”城 镇化在特有体制与发展背景下的一种发展形式,其普遍性受到多方面制约,“自下而上”城镇化的真 正动力,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的根本变革。于秋华、于颖7在“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 制度分析”回顾了乡村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贡献,肯定了廉价 劳动力资源、农业剩余积累和市场环境等重要条件之余。分析了乡村企业发展的浪潮与改革开放在 时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强调了对中国乡村工业增长与发展的根本性作用的是制度变迁。罗亚娟8 本文以东井村个案为例,分析了乡村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东井村村民持续八年的环境抗争中,对 污染企业的迁移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潘永、陈稳、王福建 9以新型乡村工业的内涵界定为研究 起点,选取埇桥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埇桥区具有发展新型乡村工业的外部机 遇、资源禀赋和自身产业基础好等优势条件。分析了宿州市埇桥区发展新型乡村工业面临的主要问 题,并提出了未来主要发展建议。 从整体而言,学者对于乡村工业的研究伴随着时代的特性,各阶段同样能反映出政府对于乡村 工业的政策方向,从侧面能折射出乡村工业的兴衰变迁。而关于乡村工业变迁的研究直到 21 世纪初 才崭露头角,但并没有引起比较大的研究热情,所以不会持续很长的研究过程。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广东顺德乡村工业的发展、困境及转型研究,以乐从镇为 例。第一部分主要是交代关于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文献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叙述了乐从镇 及其工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分别介绍乐从镇水藤片区乡村工业的兴起,快速发展以及如今的艰难发 展这三大阶段。第三部分主要从工厂自身发展、社会大环境和村民的文化心理三方面详细指出了乡 村工业如今发展的主要困境,认识到乡村工业面临着转型的必然选择。第四部分提出乡村工业转型 升级的相关对策,从政府和工厂自身出发,探讨相关的对策措施。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总结。 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是:第一是文献研究法。主要对有关乡村工业的变迁,顺德模式的发展, 乡镇企业等多方面的期刊,硕士,博士论文进行收集,有助于我在思考论文的基本框架,以及基本 走向,给予我更多空间上的思考。同时在互联网收集相关产业的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加以佐证,并 且进行简单的定量分析。 第二是田野调查法。采取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到所调查的村庄。选择的是乐从镇水藤片区的 4 个村庄,分别是水藤村、罗沙村、沙边村和杨滘村。因为水藤片区是改革开房的前沿,是建立第 6杨云彦、陈浩、陈金永.乡村工业嬗变与“自下而上”城镇化[J].广东社会科学,2000, (02). 7于秋华、于颖.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 (12). 8罗亚娟.乡村工业污染中的环境抗争——东井村个案研究[J].学海,2010, (03). 9潘永、陈稳、王福建.宿州市埇桥区新型乡村工业发展路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4, (02).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5 - 一间家具厂的村庄。笔者生长生活在该村庄,调查便利,进行 6 天的调查。主要是进行 4 个村的行 政人员进行访谈,个案研究,实地走访相关的工业区,观察发现调查地区的现象,乐从镇水藤片区 的每间厂,每一个烟筒,每一扇铁门,都印证着乡村工业变迁的脉络。收获都颇大,并在调查过程 中对部分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采取录音,摄像的方式进行记录,保持论文分析资料的真实性与 可靠性。获得本研究一手的资料以相关村庄的村史复印本。田野调查让我对本课题背景有重新的认 识,认识到家乡的社会经济变迁,访谈令我更深入地了解到前辈企业家的昔日艰苦奋斗及如今破产 倒闭的困境。 第三是比较研究法。主要进行纵向的比较,辅之以横向对比。横向主要是对不同企业,它们各 自的发展现状,发展性质会有哪里差别的地方。纵向主要是对比不同历史阶段乡村企业的变化,看 到比较完整的乡村工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其中一些关键转折点。 2 乐从镇乡村工业的发展 本章主要叙述了乐从镇及其工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分别介绍 20 世纪 80 年代乐从镇水藤片区乡 村工业的兴起,20 世纪 90 年代的快速发展以及新世纪到现在艰难发展的三大阶段。 2.1 乐从镇与家具行业的起步 地理位置:乐从镇,位于顺德西北部,处于佛山市中心城区的南部,距广州市 30 公里,距香港、 澳门仅 100 多公里,G325 国道贯穿南北,东平水道和顺德水道夹镇而流,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 便利。本次调查是分别是水藤村,罗沙村、沙边村和杨滘村。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片区的 四个村,村内交通便利,其中有重要的运输道路途径,G325 国道,121 省道,佛山一环大道,亦有 重要河道经过,珠江流域北江,水藤片区距离乐从镇约 7 公里左右。 乡风与民俗:逢年过节,村中传统习俗丰富,如除夕旧俗,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佳节。 村内祠堂众多,重大节目都有去庙宇烧香祭拜的习俗。经济发展:解放初期:主要是桑基鱼塘,也 有相关的茶楼生意,码头贸易,缫丝业。文革时期,经济发展停滞。改革开放后,村内发展集体经 济,发展手工业,农副产品,服装厂,到后来 20 世纪 80,90 年代发展五金厂,家具制造厂,物流 业。对于水藤片区来讲,乡村工业已经是经济支柱,并且家具行业占了很大的比重,税收,管理费, 占很大部分都是来自家具行业,达到 8:2 的比重,如果没有这些工业区的工厂生产,就相当于村委 没有经济收入,是没有办法维持日常运作的。 20 世纪 70,80 年代的乐从,还仅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然而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乐从 已经发展成为辉煌的家具业,享誉国内外。20 世纪 80 年代初,乐从镇诞生第一间家具企业。当时 的乐从镇,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所带来的冲击中,一些民间的头脑跃跃欲试。这当中,就包括有 罗沙村的马荣洪,他本来只是一个木匠,却大胆抓住商机,从技术活转向了头脑活,成为第一个开 办家具厂和家具展销店铺的人。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6 - 1979-1988 年,贯彻改革开放政策后,百业复兴,水藤地区家具、服装行业,如雨后春笋,乡 镇企业、个体经营、外乡投资、港澳同胞来料加工,设公司,办工厂,百十成群,瞩目皆是。多年 来,境内有家具厂 50 家,品种繁多新颖,产品供不应求,多数沿广湛公路两旁设厂,绵延 3 公里, 前供不应求,前店后厂,名噪省内,集体厂占 31 家,其中水藤木器工艺厂,美华家具厂,年产值 100-150 万元,水藤沙发厂年产值 70-80 万元。服装行业,村办厂以外商来料加工为主,村集体办 厂 10 家,其中水藤服装车花厂、水藤服装工艺厂,年加工费 100-120 万元,夏巷卫生用品厂年产值 400 多万元。 村中从桑基鱼塘的农耕模式逐步转变为以家具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模式。村中开办集体经济,像 罗沙村的飞腾针织厂、水藤丝厂;1980 年 3 月,“沙边木器加工厂”登记注册牌照,免税 3 年,主 要产品是木制餐桌椅等简单家具。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由开办厂企,引进外资加工业,针织业从 集体经济过渡到个体经济体制。个体经营者有数十家,家庭设厂,发外加工,以自产自销为主,产 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工业发展,乡内劳动力供不应求,雇用外省、市、县劳工几千人,员工每月 薪酬,服装行业工人三、四百元,家具行业职员四、五百元,改善经济环境,年收入万元以上者不 少,是水藤村繁荣经济基础。 乐从镇最早起步家具行业就是水藤村罗沙村,家具厂是从 325 国道两旁开始。刚开始时,家具 厂都建在鱼塘上,用竹木搭建石棉瓦“天面”商铺,原来的家具厂不是水泥结构的,搭起的是木棚, 松棚。并非很安全,没有考虑到安全生产。以上都是违反规定的,但是政府并没有实行一刀切的政 策,政府有打破保守封闭思维定式的勇气,给予了这部分企业家特别的支持,认可他们且减免部分 税收。上为工厂,下仍养鱼,最终使吊脚楼商铺在 325 国道“疯狂生长”。 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服装加工业、家具业为快速兴起的第二产业,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 水藤村的主要产业结构,产业比重农业仍高于工业。 2.2 20 世纪 90 年代:快速发展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乡村工业迅速发展,水藤片区的乡村工业 逐渐从传统手工业过渡到机器生产阶段,日夜鸣响的工厂打破了昔日宁静的水乡,他们这代人抓住 了改革浪潮中的机遇,实现了他们对财富的渴望。当时企业家依靠政策勇于闯荡,借助银行贷款扩 展企业规模,当时同类企业比较少,物价水平低,工人工资低,生意做得非常好。 当个市场都非常活跃,设备要求简单,铺租低,工人工资低,水藤片区中乡村工业的发展飞快, 主要是以家具产业为主,很多工厂都从只有十几个人发展成为几十人的规模。 采访的企业家谈到“其实一开始做生意很难,没钱需要贷款,做了几年之后,资金才比较松动, 生活开始好起来。一开始,村民都很积极创业,起早摸黑,丈夫早上 5 点起床卖木,妻子早上 6、7 点去工厂打包装,看今天有什么货出。厂里的货车络绎不绝,订货的电话应接不暇,厂里的工人忙 得马不停蹄。随着乡村工业规模扩大,本地的乡村工业涌入一大批外地工人,并也逐渐成为当地工 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外地人是指非乐从镇户籍的人口,因为本地的人口有限,工厂劳动力是不足够 的。这批外地工人大多是互相认识的亲戚,来自肇庆怀集、江西南康,广西等外地工人在村中一间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7 - 普通家具工厂工人的占比是非常高,大概是达到七成左右,从事有机械、打磨、安装、扫油、喷漆 技术工作。” 1994 年左右,政府意识到,吊脚楼的商铺简陋,不能满足长远的需求,必须要谋求家具市场的 升级。于是人们填塘建厂,渐具规模,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开创乐从家具生产销售混合生产经营 先河。在此后短短的几年,这种形似吊脚楼的商铺纷纷以“前店后厂”的形态蔓延在沙边——水藤 ——沙滘的国道上,乡村工业不断地支撑着乐从家具行业的发展。这些看上去简陋临时的店铺,形 成后来“十里家具黄金长廊”的雏形。此后,乡村工业发展如火如荼。 在乐从镇罗沙村,在罗沙小学后面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旬的旧工业区,当时只有一个工业区, 是村中旧书记和企业老板开发,只有 20 多间厂。依靠着乡村工业发展赚到钱后,村委会通过收租, 资源占用费,管理费有了相应收入,当时的企业是个人和集体共同合资的形式。政府放宽后,在 1996,1997 年左右,就开发了北上工业区。当时同样是马荣洪书记开发了旧堤海路,放宽了路段, 两边是住宅区,直到北上,将原来的鱼塘和坟地开发了,有三四百亩。这就是第一期的北上工业区, 那里有几十间厂。在开发了北上工业区后,家具行业就有一定的规模了,所以直到那个时候,罗沙 村就有两个工业区了。大概 1997 年后到 2002 年,就连续开发了第二、第三、第四期北上工业区, 当时的工程师灌水泥,硬地化,整治下水道,北上工业区全部都是水泥结构,而不再是松棚结构。 工厂可以加固,一般都有三层以上。整建工业区之后,就有绿化建设,路灯,一套配套设施建设。 在沙边村,村民自筹资金在金沙湾、旧大坝一带填塘造地办厂,加上龙江旧桥建成通车,沙边村利 用交通和土地租金优惠等优势,吸引本村和周边各村大批家具行业老板到沙边村开办企业,工业区 也迅速扩展到海心沙、烂西丫、石斗、六涌等地,在水藤与沙边接壤的周边地带形成家具配套产业, 如物流、码头、家具配件、木材市场等。 直到 2000 年,水藤片区已经形成 500 多家的家具工厂,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的, 第三产业商业慢慢起步的格局。 2.3 新世纪:艰难发展 2000 年乐从在 G325 国道旁建成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家具展览馆——现今的罗浮宫国际 家具博览中心;2001 年开始举办乐从国际家具博览会;2004 年,乐从被授予“中国家具商贸之都” 的称号。可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支独秀的,被授予此称号的城市也有四座。随着家具行 业的发展,竞争也愈加激烈,各地逐步形成多个区域性的家具商贸中心,乡村工业遇到经济发展规 律中的危机,转型升级成为了乡村工业必须的举措。 从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中国进入转型阶段正面临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化。当 乡村工业成为水藤片区的经济支柱后,大环境的趋势,经济下行压力大,发展到了近将 20 年的乡村 工业遇到各方面如政策调整、环保、劳动力、市场的瓶颈。这个时候市场不再追求量的叠加,而是 需要质的飞跃。 在 2008 年金融风暴左右,水藤片区的乡村工业遇到重大的转变,出现奇怪的现象,很多本地企 业开始倒闭。很多企业家在茶楼闲聊都会不自主感慨生意实在是做不下去了。慢慢地更多的本地人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8 - 退出这个家具行业的市场。然而市场不会因为某一厂的倒闭而停止运作的,优胜劣汰的原则是就是 优的得以胜出,劣的将被淘汰,不再适应社会潮流的企业终将倒闭退出。 现在 50、60 岁是第一批发家致富从事家具行业的人。而到了他们的子女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是 做不了家具行业,没有办法接班,多数选择出来打工。可能他家以前是做家具厂的,不过如今很大 可能都变成出租形式。又或者年轻人会做其他生意。 本地人转为物业出租反馈给外地人员经营,乡村工业也逐渐由本地人经营向外地人转变,外地 人员取代这个家具行业的市场。本地人从租任方转为租上租。村委反映本地人宁愿收租都不自己做, 有百分之八十、九十都是这样,现在能够自己支撑是很强的,像马荣洪先生的奥迪华家具有限公司, 美丽华厂、新世界集团、橡木贸易。如今很多也是自己经营一半的厂房,然后出租一半的厂房出来。 现在占了 90%以上都是外地人在做工厂。水藤工业区主要是以外地人员经营为主,主要是江西,湖 南,湖北,四川。外地人做以家庭作坊为主 姨妈姑姊一起做,起步之后雇佣其他工人,多数是老乡。 所以造成一个水藤片区的经济结构以外地人为主,本地人以出租物业为主。 3 乐从镇乡村工业的发展困境 事物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20 世纪 80、90 年代乡村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引来大批商人 纷纷追求。可是乐从镇乡村工业在 21 世纪初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本章主要从工厂自身发展、 社会大环境和村民的文化心理三方面详细指出了乡村工业如今发展的主要困境,并且认识到转型是 乡村工业面临着的必然选择。 3.1 工厂生产发展问题突出 3.1.1 环境污染严重 家具生产逐步摒弃了手工作坊式的小生产模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随 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家具生产环境中的噪声、污水、 粉尘、有害气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乐从镇杨滘村的业务主管马振锋谈到,由于刚开始发展乡村工业的时候,规划不足,没有考虑 日后会有环境污染环保问题,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杨滘村中部分工业用地是和住宅用地混合在 一起的。当时属于粗放型的发展,有土地就建造工厂,基本围着鱼塘建起来的工厂,不是像其他村 一样四四方方,而是形状多边形。乐从镇会有一个环保的整治措施,在未来几年会严格抓环保,淘 汰产业落后一批,提升整改一批。企业需要自己整改,自行投钱整改生产。 乐从镇罗沙村在最近 5、6 年主要是环保整治和地下污水管网建设,全村污水建网因为以前污水 是直排的。整个北上工业区将喷漆,污染整治,所以现在罗沙北上工业区算是比较规范和有规模。 环保从 2008 已经开始整治了,很多企业在 2008 年的检查中由于环保设备不合格,回收经营许可证, 只有全部符合规格才能发证。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9 - 早期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环保的思想意识,可是家具业的污染严重,对村民的身体健康危害 极大。国家的可持续战略逐步淘汰家具行业中最污染的企业,如板式工厂(地柜,酒柜),实木工厂。 当初为了追求工业发展所以基本见缝插针,很多人因为致癌物质生癌症而死亡,越来越多人期待可 持续发展战略。 自从习主席上台后就更加强了环保战略,以前家具厂喷漆房有水帘机就可以了,可是有水帘机 后污水还是直排出去河涌,由于油漆的味道很大,而管道的污染太重,有很多致癌物质,水是直接 污染的。后来变成收集污水和活性炭,一步一步,现在已经变得很严格,现在的喷漆房是封闭式的 了,各种设备投入很多钱。要落实环保整治,企业就必须投入相应的资金新增设备,新增设备从可 能短期来说投入比较大,可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它会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和工伤成本。可是很多企 业已经适应了这种“粗放型”的发展,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胆量进行环保设备更换,因为如果置换 完设备,环保审查若是不过关,这些环保设备就只能报废了。乡村工业的企业家他们从 90 年代开始 发迹,他们积累的财富已经让他们满足如今的生活,所以企业家是不会冒着这么大风险去进行环保 整治,选择关了工厂,进行出租。 3.1.2 安全生产问题突出 消防安全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到 21 世纪开始实施的。起初,家具城全部采用竹木、油毡纸搭建 易燃,而且无明显防火分隔,先后发生火灾。后来由于多类安全生产事故,松木结构的工厂容颜易 发生火灾。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不断都在有发生,其中 20 世纪 90 年代是最多的,甚至有烧 死人的事故,烧伤人的情况也很多。当时的工厂存在很多三合一的结构,即仓库,经营和住宅混合。 当时的工厂是可以住人的,也有仓库也堆放货物,一旦火灾来临,致烧伤烧死的人很多。 1991 年用群(化名)家具厂,违规烧焊造成大火,全厂及门市部被焚毁。罗沙景顺(化名)家 具厂职工违章操作,引燃油漆,烧毁全厂及门市部近 200 平方米,波及近邻的永发家具厂,家具四 厂等,直接经济损失 60 多万元。1997 年 6 月 5 日,沙边邦杜(化名)家具厂广西籍民工以拜神用 的蜡烛照明,引起大火,烧毁永兴家具门市部 1400 平方米,损失逾百万。 2000 年 1 月 2 日零时 1 点 40 分;虹长(化名)家具商场电线断路,发生大火,烧毁商场面积 600 多平方米,其中波及永隆厂仓库、实惠、富丽华、华美丽(化名)商场全部被烧毁,三名广西 籍男子被烧死,一男一女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650 万元,被称为“千禧大火”。 2000 年 8 月 11 日下午 5 点 30 分;兴仁吴冠(化名)因用电筒充电,引发火灾,烧毁二层砖木 结构旧屋一间,面积 140 多平方米。2000 年 9 月 18 日,零晨 2 点 24 分,豪雅(化名)家具厂起火, 全厂被烧毁,公安消防部门列之为纵火案;直接经济损失 130 万元。 由于 1991 年家具厂火灾事故频繁,村委逐渐就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工厂进行全面检查, 不准三合一,二合一的工厂结构。并且要求工厂配备灭火器,安全生产电路电线,导致很多工厂成 本提高,毛利润就更少。现在一间厂要用十几、二十万去配套安全生产,可是原来几万元就可以, 有个厂房框架,运些材料,设备就可以生产家具出来。现在要求不同了,要严格配套安全生产,成 本提高,短期收入自然就会减少。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10 - 同时乐从镇政府发文整改水藤家具城,拆除违章建筑,清消防火通道,改用难燃材料,普遍采 用钢架星瓦。1993 年改造完毕。2000 年 3 月,家具城沿三二五国道的简易建筑全部清拆,至 12 月 31 日大部分商铺建成三层以上永久建筑。 3.1.3 劳资纠纷不断 这 20 年来,乡村工业发展中出现过不少工人和老板之间的劳资纠纷,以前的外地工人见识少, 思想没有那么复杂,因为在家耕地一年可能只有 2000 元多,可是来珠三角工厂,一个月都有过千元, 如果是做危险性比较高的,开料,喷漆的,就会更加高。他们不会太考虑生计以外的其他问题,可 是人的需求是阶梯上升的,工人也会要求更高的工资。传统的工业发展中,是工人工伤多发的阶段, 使用机器过程弄伤手指,上下班的意外伤害等等。当乡镇企业老板不能给予足够的赔偿和安抚后, 工人便不再维系乡土社会的无讼,而是通过亲戚工友甚至工会寻找律师走上法律的道路维护自己的 利益,是以工人与企业主之间的矛盾升级。 用合家具厂(化名)的邓某,因在生产过程中餐椅扫底油不均匀,于是企业主验收餐椅为不合 格。当时工人的工资是按件记发放的的,所以不予算数计入工资,邓某联合工厂其他被扣工人,一 起罢工。僵持数日,工厂企业家最后作出妥协,给予工人邓某一半的计件工资。才恢复正常工厂生 产。可见劳资纠纷是经常发生,这也归根于工厂的规章管理和设备安全问题。 3.1.4 缺乏创新开拓精神 尽管乐从镇一直处于求变的状态,可是改革开放初期优势已经不在,乡镇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 变通能力弱,老一辈的企业家的文化水平有限,在家具研发、创意设计、家具体验这方面的认识薄 弱,并不能使产品升级适应市场的变化。乡村地区的局限性也难以引进高质量的人才。水藤片区没 有上市的企业,因为老一辈企业家的思想是不会允许资金透明,因为上市表明资金需要透明化,他 们是不会上市的,也就封闭了扩宽融资的渠道,思维比较保守。 3.2 社会大环境的推波助澜 3.2.1 产品同质性高,竞争力上升 家具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是密不可分的。根据家具行业来说,2008 年的情况有点 低迷,2010 年有上升趋势,2013 年又变回低迷。家具的同质化高,创意设计弱。在 325 国道两边的 家私店,几千家店虽眼花缭,乱细看千篇一律,全国各地的家具行业发展飞快,乡村工业失去以往 的优势,竞争力不如以前,市场萎缩,生意冷淡。供大于求的市场,买方有更多的选择,必定会选 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导致不适应市场的工厂就自然被淘汰。 在初期,很多企业家在乡村工业中赚到很多钱,于是更多人投入到这个市场中,水藤片区的家 具厂建完一间又一间,325 国道两旁的销售商场建完一间又一间,而且经营的品种大多是红木餐桌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11 - 椅,木制沙发和布艺沙发,款式雷同。这个时候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家具产品价格下降,处 于买方市场。同时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大型家具城迅猛崛起,名为“中国家具商贸之都”的城市 已经有 4 个之多,更有来自附近石湾镇,龙江镇发展的直接挑战。 3.2.2 人力资本上升,各类负担重 随着中国的通货膨胀,每年过年后工人都要求工资上调;生产制造的材料费也在不断上升,投 入的成本高。因为自从落实社会保险之后,就强制性要求,每间厂有规定任务买多少个人社会保险, 是工厂老板比较艰难的时候,发展到现在社会保险已经是几百块钱一个月了,据用合家具厂(化名) 负责人描述,当时每人的社保缴纳额从一开始的一百多元慢慢上升到七、八百元,杂工工人工资从 2500 元上升到实际支出 3000 元,技工工人工资从 4500 元左右上升到实际支出 5000 元,同时企业 所得税也增加了比例,无形中就加强了企业家的压力,企业不堪重负。其次是发生工伤意外赔的钱 较多,因为现在是以人为本,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大,只要是“因工”有伤亡,就算不在工作单位 发生伤亡企业主也要赔钱,若是“非因工”企业家也适当发慰问金抚恤家属。工厂同时也面临着劳 动力紧缺的尴尬,到处都在开发和建厂,都需要人,工厂招工难,不仅是招募技工难,就连打杂的 工种也难以招到。过年后开工,工厂就上陷入用工荒,企业没有办法正常运行。 3.2.3 经济上的发展瓶颈 乐从镇水藤村的行政人员谈到:“乡虽然有金融风暴,但是乡村工业规模比较小,而且始终是做 实体产业,不是虚幻产业,冲击的影响不算特别大。因为它的市场整个环节已经独立完成了,同时 相对于其他行业,它所承受的风险不算太高。最糟糕的结果就是生产出来的材料剩余,成品货物卖 不出去,而并不会出现像炒期货那样倾家荡产的现象。但是总的而言,贸易经济是相互的,金融风 暴对中国整个经济的影响仍然是巨大。” 2006 年的次贷危机中,美国与中国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中国自然不可能“豁免”。尤其 是与房地产联系密切的家具生产制造业和其出口贸易将而临严峻的考验。美国的经济环境变差,中 国家具进口的数量和进口金额都有所减少,市场的需求的骤减,高端的家具、饰品依赖出口的商家 更加受挫[10]。导致家具的出口减少。 2008 年金融风暴直接导致当时银行资金断裂。贷款对于工厂的正常运营要是很重要的,生产材 料费大多向银行借钱,此时贷款更加严格,银行也不能任意贷款太多给企业家,导致融资困难。资 金后盾少了,危机一环扣一环,导致家具的出口减少。 3.2.4 城乡统筹投入失衡 顺德区政府于 1993 年就率先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编制《顺德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 但在集约园区、民营经济、科技工业园及城镇化的带动下,乡村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工业[11] 乡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12 - 村工业化起步没有长远的规划,并且政府对乡村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难以走向城乡统筹。 首先是硬件问题,道路、绿化,这些配套设施在乡村工业园中是不完善的,投入都是不足的,甚至 很久之前需要修补的路段,如路坑,依旧没有修缮好,村委会办事人员却是看不见的漏洞睁只眼闭 只眼。其次村民文明建设的素质没有跟上,农村人的劣根性依旧很强。 乐从镇罗沙村行政人员梁俊铭说道能走城市化进程当然好,然而农村还是按照我们实际自己的 道路来走,乡村的工业园每样都是村委会掏钱,上级政府不会补贴的,比如村的工业园的电灯电费, 一个月的电费几万块,成本高,可是回报太低。村委会对工业区收管理费是要用于很多维护的,比 如道路维护,电灯维护,还有其他治安巡逻,办公人员,所以城市化的进程没那么快实施。如果上 级政府对整个村进行改造比如政府投入资金在工业区改造,就会立竿见影。 3.3 村民的文化心理 3.3.1 外地人员的大胆创业 改革开放初期本地人是靠板式起步的,是做实木,板式,餐桌椅。以目前的政策去投入的设备, 管理人员,要做大做强,材料成本太高。外地人员不同,两个人可以开一间厂,五个人可以开一间 厂,因为本身他们自己懂这个工艺的,江西人会做布艺的,湖南人和湖北人会做皮料的。沙发的工 艺是很简单的,它可以一家大小,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去做,申请个营业执照,租个本地厂房,工厂 结构性也非常简单。乡村工业并没有衰落,外地人一样大胆地在做,工厂的数量一样这么多。在本 地的工业区中,本地人还在经营的企业占大约一成,而外地人员经营的企业则能占到高达九成的比 例,外地人员的大胆创业带给本地企业较大的冲击。 3.3.2 村民追求稳定生活 乐从镇年长的企业家在 20 世纪 90 年代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当社会提出转型升级的变迁时。 首先他们不愿意冒着巨大的成本风险去改造工厂,也不再愿意承担高额的人力资本;其次,市场的 供过于求和不稳定性使他们失去强烈继续经营的愿望;最后他们拥有更稳妥的出路,选择出租工厂 返给外地人员经营。年龄大的企业家更愿意追求稳定的生活,他们的第二代子女并不能在时代变迁 中继承父母的衣钵,第二代子女中有些人是专门建厂出租赚钱,有些是生意失败后也把工厂出租出 去。地产多的村民自然更加富有,仅靠收租的生活似乎也能使他们拥有稳定小康生活。 4 乐从镇乡村工业转型的方向及建议 乡村工业区的布局已经成型,有它的基础。巩固基础,需要抓好环保,消防,安全生产方面, 整合好乡村工业的资源,监管淘汰山寨厂,寻找有实力的、环保清洁的企业进驻村中;此外,外地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13 - 人口在村中多,监管好外地的流动人口,落实治安方面保障。针对上述乡村工业中的艰难发展,以 下主要从乡村工厂自身和政府两方面提出有利于乡村工业转型发展的建议措施。 4.1 营造转型升级的外部条件 4.1.1 降低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 中小企业负担五险一金的压力是比较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乐从镇传统家具工厂的工人较 多,劳资负担本来就很重,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承担如此庞大的社保支出。2016 两会期间,李克强曾 表态称,中央高度重视“五险一金”问题,国务院去年就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实际上已经下调了 它的缴存比例。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阶段性地、适当地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总的 来说是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让中小企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4.1.2 相应扶持本地企业 乐从镇家具本地企业在乡村工业中的比重在这十年中处于迅速递减趋势,表明本地人很少拥有 实业经济,可是这样一来村中的经济变成依赖于外地人员,本地人脱离经营管理工厂的能力和掌握 家具行业运行的技术。反而滋生消极的心态,懒惰,吸毒、赌博,无所事事。失去原有的积极的精 神品质,影响本地纯朴的民风,家庭的纠纷增加,处于亚文化的状态。政府适当扶持本地企业,给 予他们更多的支持,比如租金优惠,培训讲座,市场营销部,人才吸纳等政策,让本地人返回制造 业、商业,这才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真正的贡献。本地村民对于建厂创业,他们是很强烈的意 愿,可是由于多方面因素考虑,使很多本地人只停留在想做这个层面,需要更多外在的政策推动力 去促成这个建厂创业想法落地。 4.1.3 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 乐从镇家具乡村工业的基础建设落后,顺德区和佛山市政府应该继续关注本区本市乡村工业和 城市工业之间的联系,让乡村工业向城市工业道路靠拢,实现城乡统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 化促进信息化,建立新型乡村工业园,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投入更多资金建设乡村工业园,引进其他产业去完善这 个产业结构,是长久而必须的计划。展望通过政府会出台相应的产业升级的五年计划,加大资金的 投入整改。低端的城市只能发展低端的产业,所以乡村工业应该摆脱低端的产业链,引进高端的产 业,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14 - 4.2 优化工厂的内部管理 4.2.1 逐步过渡到环保企业 现行很多环保的政策实施的过程是一刀切的,如在 2011 年 1 月 21 日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第十 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低端整治推动产业优化,整改了 73 家、关停 80 多家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家具生产厂企。”可是对于已经经营了十几年的传统工厂,进行 环保整治本来就不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停厂企更是致命的打击。政府应该对污染企业给予包容 和补助,实施怀柔政策,让他们有时间,有资本,有规划地进行环保整治,顺利实现转型。同时, 关于环保整治,很多企业家对政策要求不熟悉,模糊。所以政府有必要对关于环保整治开设培训的 讲座,邀请专家会谈,让企业有渠道了解转型环保企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供参观环保企业的机 会,让乡村企业家能了解整治的具体指标和设备的类型。 4.2.2 以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突破传统 乐从镇传统的家具企业在 325 国道两旁的靠门铺开拓业务,拉拢顾客。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日益发达,更多的企业主如衣帽,饰品选择关闭门铺,减少地租、节约雇佣等 劳务成本,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营销,效果显著。乡村工业应该以发展电子商务为突破口,推进家具 产业的市场升级换代。广东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黄伟群指出“乐从的电子商务模式与阿里巴巴等不 同,它是建立在庞大的实体商贸流通业基础上的,这就赋予了它极大的生命力。”显然电子商务还 有乡村工业作为强大的后盾,物联网产业园 2012 年在乐从落地。乐从镇乡村工业的企业家也应顺应 互联网时代,发展电子商务,扩大销售的渠道,不停留在原地。 4.2.3 融入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古人云“富不过三代”,像水藤片区域本地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都是子承父业的形 式,他们很难传承到第二代,更别说第三代了。可见守业是比创业更难,因为老一辈企业家大多从青 年时期经过时代变迁的磨砺,而其后一代面对的是已经逐渐小康起来的家庭,没有经历过创业阶段的 艰难,心态和技能相对而言较弱,同时大环境的急剧变换,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的创业家更难以适应 现代化,导致家族企业纷纷倒闭。 可是家族制并不是导致企业“富不过三代”的根源,家族企业之所以短命,其关键在于家族企 业的治理模式没有随企业发展主题的变迁而适时做出调整。乡村工业再继续发展,必须要融入现代 化的工厂管理机制,不能再任意唯亲是用,工资乱定。否则会造成制度不公平和随意性。家具企业 需要主动吸引优异的人才,人才是公司发展竞争力的重要筹码;同时参考借鉴同期优秀家具企业提 高劳动生产率,找到适合企业阶段管理的管理模式。制定工厂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处 理好工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企业管理者要设想企业的目标,制定计划和战略目标。 广东海洋大学 201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 15 - 5 总结 在乡村工业变迁过程中,根据产业经济学中产业发展理论可以看出其变迁这是按着产品生命周 期的四个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1978 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出现新景 象,顺德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天时”、毗邻港澳的“地利”和敢于经商的“人和”,主动承接港 澳及周边地区的制造业转移,通过乡村工业化发展道路带动本地工业化。于是民营企业迅速发展, 慢慢打破以往单一农业的格局,乡村工业的潮流迅速扩展。家具行业作为 20 世纪 80,90 年代时期的 主导产业,对乡村整个产业结构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有着关键重要的导向作用。发展到现在,家具行 业已经成为乡村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它在乡村整个产业中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可是支柱产业的地 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水藤片区的乡村工业发展也充分验证了优胜劣汰产业发展规律。经济环境 是随着时代发展快速变化的,如果不求变,安于现状,支柱产业也会变为夕阳产业。 在目前的发展中,家具行业陷入发展困境包括劳动法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工人与企业主的矛 盾升级、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国际环境的恶化,使企业家处于一个比较不利的地位。发展中,家 具行业面临着生产污染严重,消防安全不到位,企业与工人劳资纠纷处理不当,产品竞争力上升, 金融风暴,国际大环境的推波助澜,家具行业面临着转型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发展困境,对家具 行业的转型分别从工厂自身内部管理和政府创造的外部条件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六大方向,降低五险 一金缴费比例、相应扶持本地企业、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逐步过渡到环保企业、以电子商务销售 渠道突破传统、融入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笔者自知学识浅薄,亦希望通过自己总结提出的建议能为 家乡的工业发展走出困境贡献力量,迈向新的台阶。 - 16 - 参考文献 - 17 - 参考文献 [1]Tulus Tambunan. Rural small-scale industries in a developing region: sign of poverty or progress?[J].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Routledge,1994. [2] Wang Mark; Webber Michael; Finlayson Brian; Barnett Jon. Rural industries and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7:648 – 59. [3] Kazuko GO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and Creative Industries[J]. JOURNAL:JOURNAL OF RURAL PLANNING ASSOCIATION: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2010:21-28. [4]魏后凯.中国乡村工业化的代价与前景[J].中州学刊,1994,(11). [5]苗长虹.乡村工业化对中国乡村城市转型的影响[J].地理科学,1998, (10). [6]杨云彦、陈浩、陈金永.乡村工业嬗变与“自下而上”城镇化[J].广东社会科学,2000, (02). [7]于秋华、于颖.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12). [8]罗亚娟.乡村工业污染中的环境抗争—东井村个案研究[J].学海,2010,(03). [9]潘永、陈稳、王福建.宿州市埇桥区新型乡村工业发展路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4,(02). [10]卢杰.家具产业集群竞争力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08,(03). [11]罗春生.转型背景下顺德乡村工业化地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J].规划师,2014,(05). 附 录 - 18 - 附 录 同志: 您好! 我是何绮珊,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家具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 题,并就如何促进本地乡村工业转型,向有关的政府部门及相关的部门提出建议。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村委行政人员访谈提纲) 1. 本地工业化什么时候开始?家居行业的历史?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中外合 资企业比重? 2. 本地工业化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特性?以及盛到繁荣再到转型的历程? 3. 影响工业化兴起的因素?(改革开放的政策?地理位置?市场?) 4. 本地乡村工业主要是哪些产业?乡村工业的企业家本地人的比重 5. 导致工业变迁的因素又是什么?(时代,环境,政策) 6. 工业的变迁对本地生活(衣食住行)和思想等产生哪些变化? 7. 家具行业的技术有哪些进步? 8. 农民如何变为工人?这个历程是怎么样的? 9. 家具行业的市场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 10. 乡村工业吸引较多的外来人口吗?外地人口与工业变迁存在什么关系吗?工资的变 化是怎么样的? 11. 顺德模式这种乡村的工业的发展怎么样? 12. 乡村工业(家具行业)对本地经济的影响? 13. 乡村工业化中是否有杰出的商人代表(上市公司)? 14. 家具行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如何?对周边有环境污染问题吗? 15. 乡村工业(家具行业)的企业管理变化? 16. 乡村工业的政策支持变化? 17. 请你总结下本村落工业变迁的状况 18. 倒闭的厂商的原因是什么?现在他们这一代去往什么行业?经济来源是什么? 19. 本村对乡村工业未来的展望是什么?下一阶段的措施又是什么?可持续发展战略实 施状况如何? 附 录 - 19 - 同志: 您好! 我们是广东海洋大学的社会 1143 班的何绮珊,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家具行 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促进本地乡村工业转型,向有关的政府部 门及相关的部门提出建议。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企业家访谈提纲) 1. 你好,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创办企业的?你是本地人吗? 2. 你主要从事哪个行业 3. 当初为什么会创业?创办企业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 创业企业有多少年了?中途有过波折(转折)吗? 5. 你是否还有发展(或转行)其他行业? 6. 初办企业之处,你印象中的整个社会环境是怎么样的?(市场、政治、经济、生活 条件、工业氛围、自然环境) 7. 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工业(家具行业)应该怎么样划分阶段呢?现在的乡村 工业迈进一个怎么样的阶段?乡村工业的节点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划分? 8. 你当初支付工人薪酬的水平是怎么样变化? 9. 在工厂中,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比例?你认为在乡村工业发展中,外地人起着一个怎 么样的作用? 10. 乡村工业是否面临过一次环保大洗劫,你是怎么解决的? 11. 你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合理? 12. 你如今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13. 你关闭工厂的原因是什么? 14. 你认为乡村工业(家具行业)的未来趋势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