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教育思想初探
柯白杨
(福建电大三明分校 福建三明 365000)
摘 要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相关会议上和考察学校时对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二十多次给教育系统写信,其中有回信、慰问信、贺信等。在上述会议和回信、慰问信、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我国教育的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教育的战略定位、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作用及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指导方针等诸方面,构成了完整的习近平教育思想体系,对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引了方向。
关键词 习近平;教育思想;初探
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讲话,他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并希望在全党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其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还就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讲话,是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工作发展的一次全面阐述,通篇闪耀着习近平教育思想的光辉。习近平教育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特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具时代特色的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二十多次给教育系统写信,其中有回信、慰问信、贺信等等,写信的对象既有学生、教师、青年志愿者、大学生村官,也有高校、中小学等。如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给全体在德留学人员的回信,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回信,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给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回信,致“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的回信,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的回信,给北京市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的学生的回信,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 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的回信,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和苏世民书院开学典礼的贺信,致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的贺信,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的贺信,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的贺信,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的贺信;致全国教师的慰问信等。这些信件饱含着深情,充满着关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相关会议上和考察学校时对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和在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时的发言,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等。在上述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我国教育的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教育的战略定位、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作用及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指导方针等诸多方面,构成了完整的习近平教育思想体系,对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习近平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源自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一样,习近平教育思想主要源自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1、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为习近平教育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毛主席对我国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论述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应该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办出理想的教育;论述了培养人的重要性,我国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优秀人才等。习近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观,他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对教育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如对教育本质的论述,毛主席于1957年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讲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习近平总书记则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提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的论断,深刻论述了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指明了我党必须奉行的教育方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为毛主席所制定的教育方针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2、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教育思想。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作为改革开放时代的教育指导思想,为习近平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论述了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和经济建设以及科技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和尊师重教等观点。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他认为我们必须站在国家的前途、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对邓小平的教育思想继承和发展,对于教育的战略定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因此,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品质人才。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同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统一的,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更好走向世界。他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慰问信中,希望广大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作出贡献”。这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3、借鉴和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丰富至极、影响深远,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是中华传统教育文化的基础,发现人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和个性是中华传统教育文化的核心,具体来说就是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儒家文化重视道德教育,处处体现“仁”这一思想。习近平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从当前我国新时代实际出发,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习近平教育思想中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等就是对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体现,法家、道家等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也为习近平系统完善的教育观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
二、习近平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教育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表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发展的战略位置。
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从根本上讲靠人才、靠教育。
习近平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途径”、“基石”、“优先”、“决定”、“依靠”、“公平”和“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等几个关键词对教育进行定位,指出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功能,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论述,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1]
为此,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至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已达3612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3%,其中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到2586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5%。在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下,中国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使13亿人民都能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自身发展和造福社会的能力,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话。[2]
2、教育的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表明: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习近平同正在北师大参加“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贵州小学骨干语文教师交流时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提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表明,中国发展教育一定要树立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教育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有实现抱负和梦想的机会。发展教育要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充分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出深刻的为民情怀,彰显出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担负着传承老一辈的生产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为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升品德、启迪智慧,培养出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坚持和平,还是战胜贫困、改善环境,都要依靠教育培养有远大志向、能为人类造福的人才。[2]
3、教育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回信中,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八一学校师生座谈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中小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同学们都要自觉加强道德养成,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注重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时说,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述中可以看出,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立德树人,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构建了一套非常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了丰富的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以及宇宙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教育理论。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崇德的传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总书记对立德树人和教育培养目标的论述,着眼全局、把握关键、立意深远,鲜明地揭示了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进一步回答了在新形势下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的问题。[1]
4、教师作用及教师队伍建设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总书记对好老师的标准强调了四句话:一是要有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指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心力。二是要有道德情操。尊师重教,核心是师德师风。没有师德,难以重教,难以尊师。三是要有扎实学识。为学生传授真知、解疑释惑,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自己要有真本领。四是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最有爱心的事业,没有爱心别当老师,没有爱心别搞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寄望广大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座谈时他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总书记的上述论述充分表明,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遵循,为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5、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党对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领导,在党的旗帜下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离开了这一点,就会偏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为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党对教育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国教育事业这些年能健康快速地发展,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加强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1]
6、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指导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统一的,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更好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慰问信中,希望广大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贡献”。“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理想、方向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座谈时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恵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基础教育是培育青少年儿童最重要的途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要重点解决的是公平和质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是对中国教育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基于对中外教育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适合我们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这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1]
结语。习近平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思考,走访学校、深入校园,细致聆听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期盼,深刻地阐释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见解。他在各种会议上和考察学校时,对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体系,使党的教育理论进入了一个丰收期,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加速期。正是教育理论的创新,指导和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治国理政进程中,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以世界发展大局的视野,论述了我国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发表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构成了科学完整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即习近平教育思想。[1]这不仅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同时指导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教育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学习习近平教育思想体会[N]. 中国教育报,2017-09-30.
[2] 顾明远.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前进方向[N]. 中国教育报,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