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头语:
忆往昔,“山连山来峁连峁,三山五岭不见树”。看如今,绿色已成为正宁的主色调,从沟壑到坡梁、从塬面到川台、从县城到乡村,满目苍翠处处成景,房前屋后花果飘香,展现了生态建设的成效,凸显了林果产业的成果,承载着正宁林业的希望。
千沟万壑绿浪涌 生态建设硕果丰
——正宁县造林绿化及林果产业发展综述
正宁县位于庆阳市东南部,全县辖8镇2乡,总面积197.9万亩,总人口24万。境内被支党河、四郎河、嘉峪河三条河流分割为四塬三川,形成了梁峁相间,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2000年以前,全县林业用地52.6万亩,县属农区森林覆盖率24.77%,是西北黄土高原水源涵养能力较弱,森林蓄积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正宁县委县政府巧借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按照“全社会办绿,科技兴绿,多方活绿,依法治绿”的指导思想,带领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城乡绿化行动,拉开了“构筑绿色屏障,建设秀美山川”全民造林绿化的序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坚持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领林业工作全局,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全面推进“全域绿化、五彩正宁”建设,走出了一条“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新路子。
我县紧扣全市“再造一个子午岭”的宏伟目标,结合政策趋向、市场导向、立地条件和群众意愿,加快推进农业大县向生态大县转型,坚持整流域、整面坡、整架山开发,多层次、多形式推进,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进”的苗林产业开发格局,带来了兴林富民的“正宁之变”。机制之变,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及时转换造林机制,打破过去产业培育一直由政府主导的惯例,充分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政府+民资+企业”的投资方式,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导自主栽、整合项目规模栽、启动民资大户栽、招商引资示范栽”四种苗林培育模式。主体之变,从“财政推动”到“社会推进”。有效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在整合用好中央、省市专项造林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从苗木投放、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带动社会资金1000万元投入苗林开发,实现了政府投资要生态,公司造林要效益,群众参与得实惠的良性循环。模式之变,从“常规绿化”到“风景营造”。遵循“生态性、景观性、社会性”于一体的建设理念,摈弃单纯营造刺槐等阔叶树种的传统做法,采用加大油松、侧柏等针叶常绿树种比重,增加大苗栽植比例,逐步发展彩叶树种等途径,真正把苗林工程建设成质量高、效益好的林业精品示范工程,达到苗林培育区域一次成形、一次成景。对象之变,从“耕作农民”到“产业林农”。改变原来荒山(撂荒地)无收益、偏远地块不便耕作低效益的现状,把依附在这类土地上的农民吸纳为从事林业建设的产业林农,使其不仅取得森林效益补偿之类的直接补助收益,而且为其今后依靠销售苗木长期增收奠定了基础。奖惩之变,从“要我造林”到“我要造林”。在总结以往苗林培育热情不高、造林保存成活率低的基础上,以奖代补巧花钱,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列出专项资金65万元,对苗林成效突出的乡镇进行以奖代补;对从事苗林培育规模较大的企业(合作社或个人),采取协助流转土地、配套基础设施等办法予以优先扶持。通过加强督查检查、组织观摩评比、严格兑现奖惩,提高参与苗林建设的积极性。
截止2017年底,全县现有林地面积84.12万亩,其中:有林地46.64万亩,较2000年有林地面积增加26.94万亩,增长2.4倍,全县(不含子午岭林区)森林覆盖率32.94%,较2000年森林覆盖率增长8个百分点。正宁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先进县区”等40多项国家、省市荣誉。全县累计培育苗林30.48万亩,配套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央财政补贴造林等林业生态工程6.4万亩,先后建成万亩苗林示范片带10处,五千亩以上苗林示范工程14处,千亩以上苗林示范点20余处,为全县65个行政村、4.5万户群众建起了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构筑了县域绿色生态屏障。
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农民是不能缺席的主体。没有美丽乡村,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美丽中国。
在造林绿化过程中,正宁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黄土高原林地、物种等资源潜力,把治山治水的宏观战略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微观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梁峁治本,身边增绿,修复生态,兴林富民”的理念,强力扩大苹果产业基地规模,采取果企联动加快脱贫、政策扶持助推脱贫、合作社引领带动脱贫、精准培训智力脱贫、干部指导帮助脱贫等办法,探索出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新亮点。
截止2018年6月底,全县果园面积20.82万亩(含挂果园10万亩),其中:苹果17.82万亩,建成苹果专业村10个、千亩以上规模村36个,建办贮加销企业32户,建设大中小型果库16座,果品总产量达到15.5万吨、总产值6.7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600元。先后建成宫河万亩矮化苹果示范基地、宫河代店5000亩花椒基地、榆林子高龙头—永和房河5000亩山地苹果基地、西坡月南1030亩欧洲大樱桃种植园。同时开发出林下特色养殖、林产品采集、林家乐休闲娱乐以及森林景观旅游等立体复合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为人民造林、靠人民造林、造林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路子。
十八年弹指一挥间,十八年正宁大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宁,用一支色彩斑斓画笔,在黄土大原的画板上晕染出一幅美丽乡村的泼墨山水。明天的正宁会更加美好!
(正宁县林业局 朱涛 徐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