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童书:学生成长的又一种姿态

数学童书:学生成长的又一种姿态

琅琊路小学 张冬梅

 

什么是“吾童数”?

“吾”就是我们这一群快乐的小主人,是我们琅琊路小学一⑴班的全体同学们!“童”是儿童,“数”是数学。“吾童数”就是我们这些快乐小主人主宰的儿童数学世界!

我们的语言也许稚嫩,我们的画笔也许笨拙,我们的想法也许不够成熟,我们的观点也许不够科学,但是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对数学的向往!

我们用我们的心灵,表达我们情不自禁的数学热情;我们用我们的《吾童数》,见证我们坚持不懈的数学思考!

今天,我们是“苗苗”,明天,我们必然是参天的“梧桐树”!

 

这是我在我的孩子们第一本数学童书——《吾童数》的扉页上写下的文字。

学生成长是指个体在学生生涯阶段中身心上持续的规律的变化过程,特别学生的身心向积极方向的变化过程。我的孩子们从当初一⑴班到今天的三⑴班,写下的那一本本《吾童数》表达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成长姿态呢?

一、数学童书:认识世界的桥梁

只有唤醒和带动小孩子天生就有的好奇心、求知欲、表达欲、成就感和童真的善良,尊重孩子们的独立性,给他们展开一幅广阔的世界图景,引导孩子们尽情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才是更重要的。

──萧默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南京的一辆出租车里,我笑问司机:“你还记得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司机回答道:“量一量长和宽,大体能估计出来了。”显然,司机这样的回答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是不规范的:梯形何来的长与宽?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司机的回答里包含了一定的测量方法及数学思想与意义:如果把梯形稍作转化,可以获得一个相当的长方形。这样的一问一答,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一个担当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成年人,对于小学就学过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早已忘却,有的只是实践经验中的方法。是啊,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很少去关注知识的来源和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大部分学生只感受到考试时数学有用,走出教室,离开考场几乎感受不到数学的存在。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教学,要带给孩子更为广阔的视角,要引领他们能站在世界的高度,用自己敏锐的数学感觉去认识身边的人和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正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不是“数字符号”,也不是枯燥的运算和解决问题,它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

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内涵呢?如何让孩子用数学的敏锐去捕捉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呢?如何帮助孩子实践用数学去认识世界的行动呢?数学童书便是我们找到的一个答案,它架起了一座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桥梁。

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阅读孩子们的数学童书,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视眼遍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生活中的数学竟然是如此多姿多彩!

数学童书1:         今天,我98度

琅琊路小学一(1)班  晁洪岳

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天都要测体温的,今天妈妈让我自己测,等我测出了结果,吓得叫了出来:天哪!98度!

外婆一时没反应过来,也紧张得喊道:“什么?什么?”妈妈倒很镇静:“肯定是你量错了。”而爸爸却笑了:“98度,很好啊!”

还很好?我记得卫生老师说过体温在 36.5至37.5度之间才是正常的,妈妈也说过39度可就是高烧了。

爸爸接过温度计:“看,你的体温是 98度,不过这个符号是华氏度。”爸爸指着温度计上的字母“F”。“你再看这里,才是我们平时说的,叫做摄氏度。”这时我看到的是字母“C”了。我再仔细一看,36度8。

这是怎么回事啊?

爸爸伸开了食指和拇指,在桌子边上量了起来:“看,有几拃

“四拃”

“你也量量看。”

我照爸爸的样子量了量:“六拃。”

“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你的手大,我的手小呗!”

“说得对,摄氏度和华氏度虽然都表示温度,但单位不同,表示的当然不同咯。”

原来是这样啊,真有意思,一个小小的温度计也有这么多学问!后来爸爸还告诉我除了摄氏度、华氏度,还有兰氏度、开氏度、列氏度呢!

 

数学童书2:                        滑雪

琅琊路小学1班 严亦洋

寒假刚刚放时,妈妈就带我去了亚布力滑雪。东北的雪真多啊,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原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指的就是这儿。

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穿上滑雪服、戴着头盔和防护镜,跟着教练开始学习滑雪。最开始,我们是站在魔毯上上坡的,这个坡看上去很平缓,教练说,大概只有10度,站在坡上,身体就自动地往下滑,越滑越快,要用八字脚刹车才行。

可我好奇的还不仅仅是滑雪本身,还有别的呢。比如教练说的“10度”是指什么呢?

教练看我一脸疑惑,不由哈哈大笑:“小家伙,书上学的角在这儿也有呢!这坡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而坡的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就是坡度呀!”我听了有些似懂非懂的,但我发现,这个坡面跟水平面真的正好组成了一个角。

在休息的时候,我看到有缆车,很想上去玩,教练又坏坏地笑着说:“好吧,那你就上去吧,不过缆车可是单程的哦,那个30度的坡,你要自己滑下来。”听了教练的话,我抬头看看那个陡了许多的坡,还是没敢去。

虽然没有去体会滑那个更陡一些的坡,但我却终于明白了教练所说的“度”,那一定是用来衡量角的大小的,坡度越大,山坡就越陡,滑起来就会越刺激。

嗯,我得好好练习,下次去玩那个坡度大的、滑起来连滚带爬的坡!

 

数学童书3                        数也在“长高”

琅琊路小学二1班 庞真涵           

双休日,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南京的紫峰大厦。这座大厦的主楼地面部分有89层,总高度450米,屋顶高度389米,是中国大陆第2高楼(仅次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世界第7高楼(包括在建的)。站在紫峰大厦上,可以看到像蚂蚁般移动着的小汽车,在像线段一样的马路上行驶。房子都变得很小很小,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紫峰大厦好高啊,我不禁感慨。妈妈说:“宝贝,你知道么,我们小时候的中国第一高楼—金陵饭店,有110米高,当时可是南京的骄傲,现在已经成了高楼里的“小弟弟”了!”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寒假,我和妈妈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参观的情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成后,就以它492米的高度超过了旁边高度为420米的金茂大厦,成为中国第一高楼。站在100层的观光厅里,我看到的东方明珠就很矮小了,金茂大厦就在我的脚下!用玻璃铺成的“地板”,让我真担心自己要从100层掉下去呢!可是,这座让我惊叹的第一高楼,马上就要被另一座“中国第一”取代了,那就是2007年动工的上海中心,它在2014年建成后,将以632米的高度成为国内最高、世界第二高。

110,420,450,492,632……这些数在我脑海中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似乎也在“长高”呢!

 

这三则数学童书,语言虽然很简单,甚至还有些幼稚,可我们不难感受到孩子们对于世界的好奇,他们正张着想像与思维的翅膀,用他们童真而善良的数学感觉去体悟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孩子们亲身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孩子们在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童书就是这样吸引着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现实生活,更广泛地观察现实生活,学到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增强生活的积累,从而丰富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体会。

二、数学童书:点燃智慧的火种

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于老师去点燃。

──考留达克

人本是能思考的,但若要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则并不容易。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盖姆,因为获得了单层的石墨,也就是石墨烯,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也许大家会想,盖姆教授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得使用多特别的仪器,才能让自己获得这一殊荣啊?

答案恰恰相反。盖姆使用的是最便宜的工具──透明胶带。他的做法还被学术界命名为“透明胶带技术”。这样一个听上去不够“高科技”的技术,却帮助他获得了科学界曾经认为不可能得到的材料。

此前,一位中国人曾有机会分享盖姆的荣誉。他是盖姆的博士生,盖姆让他把一块石墨打磨出小薄片来,越薄越好。这个中国博士生,用一台精密的打磨器工作了整整三个星期后,最终放弃了去弄出更薄的石墨薄片。

盖姆与中国博士生的差别主要在哪里?是知识的多寡吗?

恐怕不是!

他们的差别,正在于各自的智慧!

我们的很多孩子正如这个中国博士生一样,常常成长于处处有标准答案的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像是一个“建超市”的过程。他们没有选择地把大大小小需要考试的东西搬进“超市”。即使是那些在“存货”时清晰分类、细致存储,考试时能顺利“提取”的孩子,当遇到没有标准答案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便也一筹莫展了。

那么这样的孩子是拥有智慧的孩子吗?回答一定是否定的。

什么是“智慧”?

真正的智慧是一个人发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锤炼出来的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工具箱”──思维方法和方法体系。真正的智慧,掌握在那些拥有自己“工具箱”的人手里,就如盖姆教授那样。

拥有了智慧,遇到问题时,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也能创造性地解决它。拥有了智慧就拥有了征服未知的工具。

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法。

面对挑战,我选择了“数学童书”,选择了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思考的自由、求知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以及个性发展的自由。只有有了精神自由与表达自由,才会有个人的创造力,才会成就个人的智慧,实现每个人都充分而自由地成长。

数学童书4:                     现在是几点?

琅琊路小学二1)班 薛睿

今天我和妈妈从老家南通坐车去扬州旅游。

上午11∶00,车准时出发了。车行了不长时间,我就发现车上的时间显示器不灵了,你看,它显示的是:。显然,表示分钟的十位上的数字有些残缺了,那这到底表示什么时刻呢?我问妈妈,妈妈笑着说只要动动脑筋就知道了。对呀,我只要把”中残缺的部分补起来不就行了。

我想:”有可能是“”,也可能是“”,还可能是“”、“”、“”。但是表示分钟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可能是6、8、9,所以只能是3或者5。我高兴地对妈妈说:“现在是11∶38或者是11∶58。”妈妈摸摸我的头说:“睿儿会动脑筋了,可是现在到底是11∶38还是11∶58呢?”这可不好办,总不能凭空猜吧。我往窗外看去,车正好驶在九圩港大桥上,对了,九圩港还在南通市区,不可能行了近1小时,一定是11∶38。我把我的想法跟妈妈一说,这下,妈妈满意地对着我竖起了大拇指。

 

数学童书5:             “懒”出名堂

琅琊路小学三⑴  李昊润

我们数学书上有这样一道题:一辆三轮车210元,李老师带1000元钱,买5辆三轮车够吗?

小朋友们一看到题目就动笔算了起来,我知道,大家一定是用210×5算出买5辆三轮车需要的钱,然后再看1000元够不够。我才懒得动笔呢?我想:如果一辆三轮车的价钱是200元,那么买5辆三轮车正好是1000元。可现在三轮车的单价是210元,比200元贵了10元,所以1000元肯定不够了。我还算出了用1000元买5辆三轮车缺了10×5=50(元)。

我把我的想法对大家一说,大家都夸我的方法简单。

怎么样?有时候“懒”还能“懒”出名堂呢!

 

数学童书6:                     移多补少算得巧

琅琊路小学二1班 张力欢

今天真是太高兴了,张老师和我们一起做了数学游戏,我得了第一名,润儿得第二名,小曦是第三名。张老师要给我们发奖品啦!

张老师说:“第一名奖5枝笔,第二名奖4枝笔,第三名奖3枝笔。我得准备多少枝笔呢?”

润儿和小曦用加法算了起来:5+4+3,5+4得9,9再加3得12。

,我的算法可不是这样的,还没等他俩算完,我早已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自信地说:“我是用乘法算的……”

我还没说完呢,润儿和小曦就叫了起来:“不行,不行,三人得的铅笔枝数不一样,也就是加数不相同,怎么可以用乘法呢?”大家都疑惑地看着我。

我不慌不忙地说:“是啊,我们奖得的铅笔是不一样多,但是,如果我把我获得的铅笔借1枝给小曦,大家想,我不就只剩下4枝笔了吗?小曦不也有4枝了吗?也就是说,我们三人的笔都是4枝了,那不就是3个4枝吗?”

“哦,是啊!是可以用乘法3×4来计算,我们只要想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就行了!”润儿和小曦也兴奋起来!

我有些得意忘形:“知道吗?我这叫‘移多补少’算得巧!”

 

从上面的三篇数学童书中,我们不难读出孩子们的独立意识与异质思维。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由于课堂受到40分钟的局限,很多学生有新的想法、新的发现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而数学童书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可以及时表达自己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孩子们可以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发展个性。

数学童书还为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同时,孩子们还可以通过数学童书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和建立自信心,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由此,我们不得不相信:数学童书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思考的自由,更是智慧的火种!

三、数学童书:体验快乐的殿堂

我们最应该给予孩子的是什么呢?我想依旧是快乐,我的童年是因为体弱多病才歪打正着地换来了孩子式的自由与快乐,而今天我当然要把这种快乐当做我的孩子最重要的学习课程,线孩子快乐并不是无原则的纵容和溺爱,而是尊重他们的天性。

──张晓岚

如果说自己的教学还有一些个人独特的风格,或者说自己对于数学教学还有着自己的坚守,那就是两个词:智慧、亲和!

数学是让人更“智慧”的学科,数学教学就应满溢“智慧”、富有“智慧”的魅力!关于这一点,在上面第二部分已经有了一些叙述,我想这不难理解,它是指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理性而深刻地把握教学。

而我的“亲和”落脚点就是“快乐”,它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教师本身的亲和力,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真心与爱心,营造出和谐、亲和的课堂学习氛围与师生关系;“亲和”的第二层含义,或者说是更深层、更本质的含义,是指数学本身的亲和力,儿童眼中的数学应该是“温柔、亲近”的。

曾对不同小学、不同年级的共896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调研,获得了这样一些数据:

项       目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数学是有趣的,跟其他学科比,尤其喜欢数学

5.7

数学虽然有些难度,但比较感兴趣,较喜欢数学

32.3

无所谓,跟其他学科差不多

31.5

数学难,有些害怕学数学

21.2

数学枯燥,不喜欢学数学

9.3

诚然,数学是理性与抽象的,但枯燥不该是它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不去计较“为什么只有5.7%的孩子尤其喜欢数学?”,但却一定要关注另一批孩子:为什么会有21.2%的学生有些害怕数学,更有9.3%的学生讨厌数学呢?显然,在这超过30%的学生眼里,数学是不可亲近的,数学的“神奇”与“美妙”反而成了这些孩子学习的障碍。

“冷峻”是数学的一面,“亲和”却是数学的另一面。数学的“温柔”与“亲近”到哪里去了呢?如何让数学成为我所主张的“亲和”数学呢?如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呢?我们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努力呢?

数学童书可以帮助我们!数学童书找到的便是数学的温柔与亲近,表达的真是孩子们学数学的快乐体验,它成就着孩子的幸福学习与快乐成长!

数学童书7:         并不美妙的“杯琴”

                          琅琊路小学⑴班 沈泽屹

 《美妙的“杯琴”》真正地吸引了我,我一回到家,就亲自动手做起了实验。

我先拿出碗、盘子、杯子等几个不同的容器倒入同样多的水,用筷子分别敲过去。咦,那清脆的声音让我觉得格外动听。实验的结果与我预料的相同:容器不同,敲出的声音也不同。

接着我拿出7个同样的碗,里面放了不同量的水,按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我用力均匀地敲过去,一遍又一遍,我听清楚了,那发出的音由低到高,分别是1、2、3、4、5、3、2。我很疑惑:为什么前5个杯子的声音很有规律,而后2个敲不出我预料的效果呢?尽管实验反复了几次,但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我迫不及待地查阅资料,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没有资料上写的那么完美。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猜想:影响杯子发出声音的因素应该还有很多吧?

虽然我想用杯子敲一个乐曲的愿望没能实现,虽然我的“杯琴”并不美妙,但是我还是特别地激动与兴奋,我一定还会继续我的实验,我相信自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数学童书8:                   开心桂林游

琅琊路小学1班 苍奕璇

暑假里,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到桂林去旅游。

8月初,我们一行15人,一起坐着飞机来到了美丽的桂林,来之前妈妈就找了一些关于桂林的资料给我看,来到桂林后,果然桂林就像书上说的:桂林的山又高又秀,漓江的水又清又绿,真像是在画里一样。我们坐着游船游览了漓江,在遇龙河的竹筏上打了水仗,在银子岩看了钟乳石,真是玩得开心极了。

在桂林的最后一天,我们去看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导游姐姐说:“大人全票是200元,小孩身高1.1米—1.4米是半票,1.1米以下不要票。”一共要多少钱呢?妈妈在旁边让我来算一算。我想了想说:“这还不简单,可以利用统计知识先理一理。小孩子中1.1米以下的是2人,不需要买票;1.1米—1.4米是2人,要买半票;1.5米1人,要买全票,10个大人也是要买全票。统计下来就是:11个人要买200元的票,2人买100元的票,一共是2400元,太简单了。”妈妈听完也笑了,说:“你现在是1.37米,明年肯定超过1.4米,再出来玩就需要买全票了,那可是个大人了。”

哈哈!我这么快就长大了!

 

数学童书9                       巧妙的发现

琅琊路小学二⑴班 张学豪

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找规律填数:2、6、12、20、(   )、(   )。

同学们通过思考发现,这个数列中,前后两个数之间分别相差4、6、8,所以后面应该依次加上10、12,结果就是30、42.

老师先表扬了我们,又鼓励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是呀,能不能有别的方法呢?我认真地思考起来。

教室里一片寂静,我想呀,想呀,突然,我眼睛一亮!

“1×2=2,2×3=6,3×4=12,4×5=20,所以后面应该是5×6=30,6×7=42。”我自信地举手说出了我的想法。

老师听了直点头,同学们也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尝到了甜头的我幸福地笑了! 

 

提到我们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熟悉的朋友会想起“小主人教育”、“愉快教育”。是的,琅小人一直秉持着小主人教育、愉快教育的信念,在琅小园里辛勤耕耘,快乐生活,守望着自己的幸福。步入“十一五”,“小主人教育”实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快乐做主人”的教育理念。“放飞小主人教育理想,浸润小主人快乐童年”成为琅小人幸福的愿景。

于是,在琅小园里,学习要变成快乐的事情;于是,在数学学科上,我们有了一个快乐的主张——快乐学数学。

从教育研究上来说,“快乐学数学”是琅小数学教育的主张,它是“快乐做主人”的教育理念在数学教育活动上的具体化。“快乐学数学”既有着鲜活的实践样态,又有着很深刻的内涵解读。

数学童书正是“快乐学数学”的实践成果,它是学生体验快乐的殿堂,它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欢乐、体验到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它的不幸。”上面的数学童书,你读出的是孩子们的快乐体验,而阐述的也正是“快乐学数学”的意义内涵。

 

数学童书的魅力就在于:不但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热爱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同时又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拓展了数学学习的时空,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数学童书陪伴着孩子们自由、快乐、充分发展。

于是,便可以这样下定义:数学童书——学生成长的又一种姿态!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