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摘要]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城乡融合的发展阶段,在振兴乡村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组织载体。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集体经济发展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土地流转困难,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集体经济监督管理缺失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应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因地制宜拓宽增收渠道,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制度建设方面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城乡融合的发展阶段,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也是乡村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组织载体,对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物质保障作用,对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意义重大。在振兴乡村的背景下必须加快发展。
一、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集体经济发展人才缺乏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身本领过强、作风过硬的带头人和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以来受市场经济和打工潮的影响, 加上村干部待遇偏低,农村里有经济头脑且年富力强的能人都离开农村到城里务工经商或创业,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奇缺。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的农村,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较为突出,尤其是缺少懂经济、有头脑,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一些干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整天疲于应付日常繁重的常规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造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难以实现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保值增效。
(二)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过程中,强调“分”的一面,而忽视了“统”的作用,村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几乎全被“分光”,多数村集体原始积累底子薄,空壳村问题突出。财政资金和集体土地征用提留是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渠道单一,产业支撑能力较弱,自身“造血”能力不强。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使农村的各项事业难于开,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广大农民对村领导班子的威信。
(三)土地流转困难
用地问题是我国各地发展的瓶颈。由于国家土地政策规定土地“红线”不能突破,使土地指标越来越稀缺,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农村部分“基本农田”撂荒严重,农民手里又有很多位于山坡、丘陵的贫瘠土地被闲置,开展土地流转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激活经济发展。然而由于过去农村集体资产的划分,很多都是口头约定,或是村集体成员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默契共识,产权界定不清晰,给土地流转增加了难度,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难于集中起来,造成土地利用率低,要素聚集不强,劳动力资源匮乏,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少。
(四)政策力度和措施有待加强
多年来,政府投入农村的财政资金主要用在农村行政事务支出和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上,只是注重村庄道路建设和环境整治,未能转化为有效资本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现行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政出多门”,专项资金整合难,没有形成合力;部分村可以盘活的固定资产少,村集体负债较多,缺少信用抵押,村集体上项目融资困难,发展集体经济举步维艰。
(五)集体经济监督管理缺失
尽管各地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村级资产和财务管理的文件、制度,但是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一些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制度还不健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还不够透明,外部监管不规范,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和惠农方面存在贪污挪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受到阻碍。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更需要有一个懂经济、实干、有奉献精神的领路人。贵州安顺市塘约村,2014年前是一个典型的村穷、民弱、人散、地荒的国家级二类贫困村。3000多人的村子,贫困人口占五分之一。村里人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勉强度日。2014年,两委班子成员动员村民将土地入股合作社,集中种植,发展多种经营和三产,依靠集体的力量办起了妇女、运输、建筑、劳务四个公司,2014年到2016年短短两年间,农村人均年收入从3786元增长到10030元,集体经济积累从不到4万元增长到202万元,贫困人口数从643人减少到19人,外出务工人数从860元下降到50人。为此,要进一步配强村“两委”班子,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产业大户、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人群中,推选那些有较好政治素质,乐于奉献集体事业,有开拓创新精神,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进入村级领导;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考察交流、集中示范培训、普遍轮训、等方式提升引领发展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对村干部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对发展集体经济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进行表奖励、提拔,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内在动力。
(二)因地制宜拓宽增收渠道
我国各地经济基础、资源环境、地理位置、要素禀赋千差万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在充分了解市场竞争对手和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差异化发展。要从各村实际出发,找准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有地域特色和竞争力的特色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补齐农村农业发展短板,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依托资源优势,以股份合作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现代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集体收入。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充分利用靠城、靠路、靠景点的区位优势投资建造综合市场、酒店宾馆、铺面等设施,发展物业经济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性服务;为农户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科技咨询、、病虫害绿色防控、烘干储藏、集中运输等综合性服务;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收取服务费,增加集体收入。鼓励引导村集体充分利用村内自然生态资源、乡土风情、特色产业及优质的农产品等资源,吸引工商资本和优秀人才下乡,开办乡村旅馆、农家乐等项目,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海南定安县龙湖镇桐树村过去没有产业,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管理, 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黑山羊是桐树村的优势产业,2013年,村“两委”干部自掏腰包成立天堂山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鼓励农户种植牧草、养殖黑山羊,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强大动力。2016年12月,龙湖镇投入200万元与天堂山共建生态农庄,每年可为村集体提供5万元的保底分红,还能为村民提供十余个工作岗位,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2016年5月,桐树村引入酸菜加工企业,将村中闲置土地入股,以“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参与经营,企业每年要向村集体缴纳9600元地租和经营分红,村集体不仅有稳定收入,而且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2017年引入海南瑞亚花卉有限公司,为村集体提供每年至少1.5万元的保底分红。桐树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发展旅游业,使闲置资源得到盘活,激发产业活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破解了“空壳村”难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让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村庄的落后面貌焕然一新。
(三)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只有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此,必须实施“三变”改革,在实施“资源变产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中,要加快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完善推进土地资产股份制度,促进土地流转。打破土地地缘固化,削弱不同区域土地流转市场形成的价格差,建立覆盖面更广、交易价格接近的土地流转体系。加快农村金融配套服务,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匹配。尽快从国家层面上搭建平台,由政府信用或相关资金做担保,撬动金融杠杆,推动经营权、股权利用,吸引更多基层群众参与改革。强化资产股权的动态管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探索建立成员进入、退出机制,将成员资格的放弃与产权的有偿退出、成员资格的获取与产权的购买相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贵州六盘水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值得一提:六盘水市大部分村的集体积累很少,相当一部分属于“空壳村”,通过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即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加以盘活;资金变股金即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农民变股东” 即农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参与分红的“三变”改革。采取以村集体土地流转入股、集体资产入股等模式,盘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有效破解了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和资金短缺问题,壮大了新型集体经济实力。2014-2015两年全市共消除“空壳村”548个,实现了“空壳村”全面消除。2015年村集体收入最高的达1031万元,最低的为5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2.4亿元。2015年,全市农民股东年人均分红1200元以上。
(四)加大扶持力度
资金缺乏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普遍碰到的难题。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基金,对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要给予一定扶持,帮助集体经济迅速成长。对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应采取贴息、补助或者奖励办法给予大力扶持。加大各项税费优惠。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各类企业或物业出租的房产税、营业税应要给与税费优惠和减免,实行优惠利率或基准利率,并提供审批、咨询指导方面的良好服务。加大信贷融资倾斜。金融部门应加大支农资金投放率,给予条件成熟的村办集体企业资金扶持和利率减免政策,农村信用社要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整合现有扶持新农村建设与公益事业发展各项资金项目,对扶贫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各涉农部门要开展对经济薄弱的集体组织对口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探索开展村企联建、强村与弱村联建等方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经济强村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五)强化制度建设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强化制度建设,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收支的预决算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的透明度,严防集体资金挪用和浪费;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在集体经营的过程中,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坚持阳光操作。对村级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大监管力度。开展农村“三资”清查和村级债权债务清理,落实村主要干部离任审计,每年开展一次集体资产专项审核,减少农村“微腐败”,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资料来源: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创新》作者王启尧来源学习时报时间2017年6月21日
2、《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路径探索》作者左臣明来源《中国财政》时间2016年11期
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选择作者:李晖来源《光明日报》时间2015年10月3日
4、《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分析与选择》作者:胡佳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时间2013年第24卷第2期
5《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卢林来源《贵州调研》时间2016年第7期
6、《定安龙湖镇多种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作者邓钰司玉黄祥来源
海南日报时间 2017年7月15 日
7、《万变不离其宗:打造“股份农民”——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调研中央农办调研组》作者唐仁健、赵阳、何予等来源农民日报时间2016年12月29日
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考》作者汪恭礼来源国家治理时间2018年第3期
9、《壮大集体经济 推动乡村振兴》作者赵志斌 伊巍来源:鲁中晨报2018年1月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