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失效专利成因与对策分析

科研机构失效专利成因与对策分析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

罗劲梅 陆海燕 马子龙 徐兵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1101)

 

[摘要]应用专利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佰腾网专利文献数据库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失效专利进行统计分析,从专利的申报情况、获批情况年度趋势进行分析失效专利的原因,结合实地调研和电话访问,剖析科研机构失效专利的成因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研机构  失效专利

 

专利是技术首创者的智力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法保护的有效途径,它是人类技术创新产物,也是全世界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1]。失效专利是专利申请被授权后,因为已经超过法定保护期限或因为专利权人未及时缴纳专利年费而丧失了专利权或被任意个人或者单位请求宣布专利无效后经专利复审委员会认定并宣布无效而丧失专利权之后,称为失效专利[1]。失效专利对所涉及的技术的使用不再有约束力。

近几年,随着科研机构越来越多的专利申请到授权,也越来越多的专利变成了无效专利,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失效专利成因,帮助科研机构树立专利全过程管理的意识,从而指导科研机构制定正确的专利发展战略,也为政府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及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佰腾网专利文献数据库,时间跨度为2000.01.01年-2017.12.31年,数据检索时间:2018年9月27日,检索工具:佰腾网。检索条件:法律状态为无权,申请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法律状态公告日为200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2]

本文是从失效专利的角度,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从2000年到2017年的专利申请数,申请种类,失效专利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根据佰腾网查出来的数据,我们对失效专利的17年的趋势与申请数对照分析,通过现场调研和部分人员电话访谈,与发明人和管理人等进行交流,对失效专利的原因和后期管理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对失效发明专利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建议和对策。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失效专利现状

2018年9月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2000-2017年专利的失效专利检索,一共1026件,其中发明专利274件,实用新型专利681件,外观设计专利71件。而检索同一期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利的申请总数为2709件,其中发明专利1532件,实用新型专利1093件,外观设计专利84件;检索同一期间的授权总数为1690件,其中发明专利644件,实用新型专利968件,外观设计专利78件。从总量来看,失效专利的数达授权数的60.7%,是申请数的37.9%。说明在这期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利有效量仅保持在授权数的40%左右。进一步检索无效专利中因未交年费导致失效的数量达904件,占总失效专利的88.1%,说明大部分专利是主动放弃的,不是到期失效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2000-2017年专利申请、授权和失效情况

 

进一步从年度趋势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失效专利数进行分析,发现从2000-2009年失效专利数量很少,自2010年开始,失效专利的数量开始上升,在2013、2014、2015这几年升得最快,从2013年的83件,到2014年的163件,到2015年的268件,几乎保持直线上升的趋势,2016至2017年基本与2015年持平。对照同一期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利的申请数,申请数在2000-2006期间数量较低,从2007开始,申请数量开始上升,在2011、2012、2013年升得最快,从2011年的申请数155件,到2012年282件,到2013年达343件,之后,申报数量还是呈上升趋势,只是相对缓和。可以看出申请数的拆线图与失效数的拆线图保持同一运动趋势,只是相对推后几年。也说明失效数量的多少与申请数有直接关系。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利申请情况与失效情况对比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失效专利原因分析

通过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属研究所现场调研和电话访谈,与专利的具体发明人和管理人等进行交流,并组织失效数最多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座谈,对失效专利的成因进行了交流和剖析。

3.1 单位不重视对专利的后续管理

大部分科研机构的专利是属于谁申请谁维护,科研机构中基本上不设专利管理部门和专程人员,每年对专利的管理基本上就是统计一下申报情况和授权情况,对专利后续的经营管理基本上是停滞不前。一些专利因发明人调离了原来单位,这个专利授权后就像没有娘管的孩子一样,不仅没有人交纳年费,有时甚至失效了也还不知道。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有一部分专利是科研单位已经转让或许可使的的专利,这部分专利是由企业负责缴纳专利的年费,而企业却疏于管理或缺少意识导致没有缴纳年费,专利代理机构也未履行职责作为对发明人的提醒或及时将专利的状态给予通知,发明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导致专利失效了。

3. 2专利申请维护费用过高

据检索结果,因未交年费的原因导致专利失效占总失效专利总数的88.1%。专利的申请费、代理费、年费对科研人员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申请代理一个专利约4000-8000元,维护一个专利刚开始900元,以后每三年增加一次,最高达8000元,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个科研团队中如果专利数量在10个左右,有些更多,高达70多项,这种情况下,专利的年费和维持费是要30-60万元的费用,对于大部分科研团队来说,科研项目的经费为专利的主要支出途径,在项目经费不足或无法支出相关费用时,专利自然而然就无法维护了。此外,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专利是因为科研人员研究方向的转变或缩小,导致前期的一些专利因为科研项目经费的限制,不相关的专利不能在课题和项目中列支,没有经费来源,专利年费自然无法缴纳,不得不放弃。

3.3 专利本身价值不高或商业价值低

科研人员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是职称评审要求,单位年度考核需要等原因去申报专利,专利申报从一开始就是以数量为指标,不追求质量,也没有什么商业价值,这个专利在获批没多久就自然而然被遗弃[3]。另外科研机构主要以基础研究为主,这种专利的申报目的主要在于推进科研发展进行基础探索,没有商业价值,发明人也认为没有维持的必要[4]。还有一些专利在申请中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导致授权后一些技术已经过时或应用价值不高,有新技术代替,也使发明人最终放弃了专利。

4、失效专利的对策建议

专利的失效,从短的方面说,是资源浪费,是对纳税人的亵渎。纳税人辛苦赚的钱,由政府拔到科研机构,却变成了无效专利,一张废纸,这不能不说是浪费。从长远来说,科研人员虽然做的是与产业和商业无关的研究,却是基础性研究的进行,将这些研究进展以专利的形式公布出去,成为外国机构和企业窃取我国科研资源的有效途径,属于科研秘密的泄露。因此,加强提升专利的质量,加强专利的全过程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1加强单位对专利的全过程管理

不管专利是否有用或有效,相当一部分专利是因为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失效的,比如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后产生的一些专利无人管理、发明人研究方向转化后专利无人管理、专利转让或许可出去以后导致管理不善,这些都是专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专利在科研机构中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专门管理的人员,且大部分单位重视专利前期申请和授权的管理。授权之后,对专利是否有效,有没有商业价值只有申报人偶尔会关心一下,单位并未担起管理的主要职责,这样导致专利无论是否有价值均被流失掉,这不仅对我国科研成果赞成巨大损失,也给外国科研机构窃取我国科研资源提供了很好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科研机构要承担起专利管理的主要责任,加强专利全过程管理。不仅要加强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管理,更要加强授权后的管理。一方面加强专利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增设专利申报筛选环节,加强专利的市场评估,另一方面授权专利后是否应该维持,维持多长时间,什么专利可以转让,什么专利可以许可,什么专利自己应持有等进行全面分析,重点是发现好专利,把有价值专利管理好,有商业价值的专利经营好。可以将专利授权后的管理委托给一些专利公司,让其去做商业评价和商业应用开发,发挥好专利的价值和应用[5]

4.2改变专利资助方式

政府对专利有不同程序的优惠和资助,如《海南省促进知识产权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对获批的发明专利有4000元和实用新型专利有2000元资助,另如政府也制订了专利前三年减免年费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科研机构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但这种激励也仅限于专利的申请,对专利申请授权后的维护仍然起不到作用。为了提高有效专利的人均持有量,可以改变资助的方式,一是资助方式从一次性资助改变为分年度资助;二是除了普遍资助外,对科研机构的有效专利比例高,维护时间长的专利要另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专利申请人把控专利质量,加强授后的管理。

4.3提升专利的质量,从政策上把好关

专利的独占性或排他性的重要意义即是商业意义,因此,专利质量的高低,也基本上是由于市场属性来评价的,政府主体和科研机构要充分认识其市场属性。首先,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考核科研机构的时,不能简单地将专利以申报数量、授权数量来考核,简单认为专利的数量是衡量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标准。其次,不能将专利的数量和考核结果与科研机构获取的资源,如人才认定、专利资助,课题申报等结合在一起[6]。如果政府在认定人才、考核科研机构中只是强调专利的数量,不强调专利的质量,这也会导致了科研机构不得不在考核科研人员、职称评审、奖励中也以专利的数量来考核,而科研人员明知一些专利没有价值,为了获得更多资源,评上职称或是多拿奖金,只好申请多一些价值不高,商业应用价值少的专利,这种恶性循环就这些一直下去,导致失效专利也越来越多。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意识到专利的商业性特征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将专利的转让、许合、合作开放或抵押等商业应用指标来考核专利的质量,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提升专利质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淑芬 浅谈失效专利的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8:124-126.

[2] 宇萍. 论专利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J].科技创新导报,2015,06:209-210.

[3] 李小娟等 基于专利价值分析体系的专利分级分类管理方法[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422292-95

[4] 吴红 高校专利分级管理实现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  国书情报工作 2016.2 59-62

[5] 袁晓东. 专利信托管理模式探析[J]. 管理评论,2004,6:18-23.

[6] 腾诣迪 高校专利运营体系研究[D] 硕士论文 南京理工大学2017公共管理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