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彭婷婷
摘要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3日--2018年8月23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差异性。 结果 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模式 ;脑卒中;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是卒中常见的和潜在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吞咽困难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增长呈现相关性,它增加了误吸、误吸相关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脱水和营养不良的风险,急性卒中患者中,营养不良者较营养优良者的痊愈时间延长,且有较高的病死率。[1]集束化护理模式是当前一种有效的和科学的护理模式,我科通过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选取2017年1月23日--2018年8月23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困难是指食物从口腔至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受阻而产生咽部、胸骨后或剑突部位的梗阻停滞感觉)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80岁,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8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吞咽器官的功能训练:鼓腮、空吞咽,每日3次,每次20次,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口腔护理,根据BOAS评分确定护理频次;进行肌力训练。
1.2.2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模式进行护理。护理人员是经过了统一培训考核,并且考核合格。①饮食调整: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吸的胶冻样食物,如果冻、香蕉、蛋羹、豆腐等。②进食体位:坐位时,身体坐直,稍向前倾约20°,颈部稍向前弯曲。半坐位时,30-60°卧位,头部前屈,偏瘫肩部以软枕垫起。③进食训练:进食前用冰棉棒刺激诱发吞咽,确定有吞咽功能后才开始进食,进食时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于舌根部以利吞咽,吞咽和空吞咽交互进行。⑤吞咽训练:舌的运动包括被动训练和主动运动。脸及下颌的运动包括微笑、皱眉、鼓腮,双侧面部按摩,每日3次,每次20次。咽部冷刺激,用棉棒沾少许冰水,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吞咽治疗仪训练,把治疗电极放置于患者颈部,仪器中输出得低频电流对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肌肉产生电刺激。⑦心理护理: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
1.3.1 能够一次性将水顺利咽下表示优( Ⅰ级) ; 分两次才可咽下水但未发生呛咳反应代表良( Ⅱ级) ; 一次性咽下水但存在呛咳反应表示中( Ⅲ级) ;分两次以上咽下水且存在呛咳反应为可( Ⅳ级) ; 无法咽下水,呛咳反应持续不减代表差( Ⅴ级) ,统计两组的吞咽功能优良率。[2]
1.3.2 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生活能力分为无需依赖:100分,轻度依赖:61-99分,中度依赖:41-60分,重度依赖:0-40分。
1.2 统计学检验
数据录入采用Excel工作表,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两组进行比较,等级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统计结果,以例数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统计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比较
表1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V级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V级
观察组 50 3 10 20 15 2 20 20 8 1 1
对照组 50 3 9 19 17 2 8 13 12 15 2
卡方 0.132 16.865
P 0.716 0.000
2.2 两组生活能力比较
表2
组别 Barthel评分 (±S)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51.3+5.4 82.2+1.8
对照组 51.1+5.5 70.8+2.4
t 0.573 11.367
P 0.569 0.000
3 讨论
脑卒中是目前内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3]吞咽困难作为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进食,轻度会造成患者营养摄入不均,重度会导致患者死亡,同时也会造成患者极大的心理负担,影响疾病恢复。在传统护理工作中,只能够解决疾病对于患者产生的影响,无法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起到的效果比较有限,对于康复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而集束化护理则是有很多具体的方案,护理方法具有高度的系统化,能够提升其科学性和规范性,因此能够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该护理其实是循证护理的一种,能够将文献、指南以及政策转化为具体的护理方案,并系统化分散的护理措施,转变经验主义,保证了护理发展方向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护理的效率以及质量,使患者更加受益。[5]此外,集束化护理干预降低了患者再次入院率。[6]本研究分析显示,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后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模式的运用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具有更好的效果。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不仅仅是促进疾病的恢复,降低患者再次入院频数,还可以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进而可以改善焦灼的医患关系,是奠定良好医患关系的一块基石,所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情况至关重要,集束化护理模式在改善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情况效果显著,应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 滑蓉蓉,丁则昱,王春育. 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难的识别与治疗临床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11,6(6):480-494.
[2] 周颖.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7):59-60.
[3] 陈辉英,楼月惠,冯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吸入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2015,21(34):4155-4157.
[4] 李学英.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4):31.
[5] 许金善.集束化护理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3):92-93.
[6] 吕芬.吴荣钰.李文巧.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再入院率的影响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7,16(8):85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