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卵巢Brenner瘤临床及声像图特征分析
杨田1 卢峰* 吕明丽 孔晓晓 曹云云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 瘤的临床及声像图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卵巢Brenner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卵巢Brenner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35例病例中16例超声表现无异常,19例于超声检查中发现异常;5例双侧病变,15例右侧病变,15例左侧病变;47%(9/19)超声表现低回声,11%(2/19)超声表现为混合回声,16%(3/19)为无回声,26%(5/19)为中高回声;63%(12/19)伴明显声衰减;63%(12/19)伴斑点状钙化,其中5例密集点状钙化;实性及混合性病变中75%(12/16)伴斑点状钙化;均为乏血供(未见血流信号或见点状血流信号);4例合并子宫内膜腺癌,5例合并囊腺瘤(4例粘液性);均为良性Brenner瘤。结论 卵巢Brenner 瘤的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超声有助于卵巢Brenner瘤的诊断。
【关键词】Brenner瘤 卵巢 超声 鉴别诊断 病理
卵巢Brenner瘤于1907年由Brenner首次报道[1],其发病率极低,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 -3﹪[2];Brenner瘤属于卵巢上皮-间质肿瘤,其组织细胞与泌尿道正常的移行细胞极为相似[1],分属于移行细胞类肿瘤;按分化程度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Brenner瘤和移行细胞癌。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 年8月至2018年3月间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卵巢Brenner 瘤患者资料,年龄30 ~ 74 岁,中位数年龄 55.3岁;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腹痛、阴道排液、盆腔肿块等非特异性表现,于体检或临床检查偶然发现。
1.2仪器与方法
仪器:配备腔内探头(频率5-9MHz)的超声检查仪器。
方法:搜集我院手术病理诊断为Brenner瘤的病例35例,逐一查阅其病史,回顾主要临床症状、超声图像及手术所见,对所得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2.结果
35例病例中16例超声表现无异常,其中14例为镜下病理诊断;19例于超声检查中发现异常;5例双侧病变,其中4例为镜下诊断,15例右侧病变,15例左侧病变;47%(9/19)超声表现低回声(图4),11%(2/19)超声表现为混合回声(图1、2),16%(3/19)为无回声(图5),26%(5/19)为中高回声(图3);63%(12/19)伴明显声衰减(图3、4、6、7);63%(12/19)伴斑点状钙化(图3、6),其中5例密集点状钙化;实性及混合性病变中75%(12/16)伴斑点状钙化;均为乏血供(未见血流信号或见点状血流信号);4例合并子宫内膜腺癌,5例合并囊腺瘤(4例粘液性);均为良性Brenner瘤。
3.讨论
3.1 临床特点
卵巢Brenner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50岁以上者占50% 左右,交界性及恶性者发病年龄较良性者大10岁左右。一般无明显的特异性临床症状,多因非特异性的腹痛、阴道排液、盆腔肿块及子宫异常出血等于就医时意外发现。有文献报道卵巢Brenner瘤常伴发胸水、腹水,是Meigs 综合征[卵巢良性肿瘤合并胸水和(或)腹水][3,4] 的常见肿瘤之一,但本组病例均未见胸水、腹水,与文献[3,4] 报道不相符。良性Brenner瘤手术切除后预后好,交界性Brenner瘤具有一定的恶性倾向,恶性Brenner瘤预后很差,文献报道多数于2年内死亡[5]。因该病的发病率低,本组未收集到交界性及恶性Brenner瘤病例。
3.2 病理特点
卵巢Brenner 瘤发病率低,在组织学上由梭形细胞或纤维结缔组织和特殊的上皮细胞巢构成,梭形细胞或纤维结蹄组织包绕上皮细胞并紧密排列,该特殊上皮细胞与泌尿道正常的移行细胞极为相似[6,7],因此,WHO将其归为移行细胞肿瘤组,并分为良性、交界性(增生性)、恶性和移行细胞癌,其中良性占绝大多数。肿瘤体积相差较大:本组中体积最大为76×69×54mm;最小则为镜下病理诊断,常并发于其他体积较大的肿瘤,如畸胎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黏液性囊腺瘤[8,9],本组中合并粘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瘤体多变现为实性,质地偏硬,无完整的包膜,切面大多呈灰白色,实性成分退变可导致钙化的形成。少数良性Brenner瘤的体积较大且呈明显囊性,本组含3个囊性病例,平均体积大于50mm3。交界性大多以囊性为特征,多房或单房,伴有菜花样乳头状实性结构突入囊腔中。恶性者多由良性病变恶变发展而来,含有良性及恶性两种Brenner上皮成分,若只含有恶性Brenner上皮成分者则称为卵巢移行细胞癌。
3.3声像图特点
Brenner瘤体内含特殊的上皮细胞巢及纤维间质,纤维间质围绕上皮细胞巢紧密排列,两者之间界限清楚[10-12] 。纤维间质是由不同的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成束交织紧密排列而成。超声回声强度取决于入射波散射或反射的强度, 胶原纤维是不溶解的、高抗张强度纤维蛋白, 声速比其它组织快,其与周围组织的声阻抗差大,因此其反射系数也大。故胶原含量丰富的组织声衰减较高[13] 。因此, Brenner瘤具有明显的声衰减特征,本组实性及混合性病例中75%(12/16)伴明显衰减。
Brenner瘤内亦存在不同程度的钙盐结晶,血管成分较少,因此其声像图特征多伴钙化且乏血供。本组实性及混合性病例中75%(12/16)伴斑点状钙化,全部瘤体乏血供。肿瘤实质内广泛的钙化被认为是Brenner 瘤的特征性表现[14]。
本组中包含3例囊性Brenner瘤,体积较大(71x66x58mm,70x60x57mm、46x39x32mm),均为单囊,内部透声均尚佳。巨检均可见局部囊壁增厚,质硬。表现为囊性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的生长过程中实性部分逐渐囊性变,导致囊腔内压力逐渐增大,实质成分被挤压至肿瘤边缘,最后形成单一的囊性病灶,超声检查时难以区分出微小的实性成分(图2)。
3.4鉴别诊断
①卵泡膜细胞瘤:当良性Brenner瘤为实性成分时需要与卵泡膜细胞瘤相鉴别。卵泡膜细胞瘤多有内分泌功能,多伴腹水,肿瘤内少有钙化[15];②浆膜下及阔韧带肌瘤:浆膜下及阔韧带肌瘤合并钙化时需与卵巢Brenner瘤鉴别,通过仔细扫查发现正常双侧卵巢结构有助于诊断;③卵巢成熟畸胎瘤:肿瘤内常可变现出其他多种成分的特殊性征象。
3.5漏诊及误诊
当Brenner瘤后方回声衰减明显时很容易漏诊,本组病例中存在3例漏诊,其中一例先后由三位医生检查,但仅一位医生发现病灶,因此若卵巢无法清晰显示时要警惕衰减现象的存在,切莫轻易视作肠气干扰(图1);另两例为卵巢可以显示,但边界不清晰,因此当卵巢显示、但边界不清晰时也要警惕周边存在病灶的可能(图2)。
总之,卵巢Brenner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为偶然发现,其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多伴斑点状钙化及声衰减,超声对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Balasa RW, Adcock IL, Prem KA, et a1.The Brenner tumor:a clinicopathologic review. Obstet Gynecol, 1977, 50(1):120-128.
[2] Takahama J, Ascher SM, Hirohashi S, et al. Borderline Brenner tumor of the ovary: MRI findings[J]. Abdom
Imaging, 2004, 29(4):528-530.
[3] 邝贺龄.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 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412.
[4] Nemeth AJ, Patel SK. Meigs syndrome revisited. J Thorac Imaging,2003, 18(2): 100-103.
[5] Sugimura K, Okizuka H, Imaoka I. Malignant Brenner tumor: MR findings. Am J Roentgenology, 1991, 157(6):1355-1356.
[6] Tavassoli FA, Devilee P. 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71-176.
[7] 常晓腾, 陈自谦. MRI 发现卵巢Brenner 瘤一例[J].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3, 2(2):50.
[8] 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外科病理学. 2 版. 武汉: 湖北科技出版社, 1999:845-846.
[9] Jung SE, Lee JM, Rha SE, et a1. CT and MR imaging of ovarian tumors with emphasis 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Radiographics, 12002, 22(6): 1305-1325.
[10] 黄志勇,主编.实用妇产科病理学.第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93.
[11] 李建云,刘月仙.卵巢勃勒纳氏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河北医药,1994,16(1):454.
[12] 李爱英,李秀林,刘兰瑛.卵巢勃勒纳氏瘤5例临床病理报告.中华肿瘤杂志,1987.9(3):218.
[13]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7.
[14] Moon WJ, Koh BH, Kim SK, et al. Brenner tumor of the ovary: CT and MR fi ndings[J]. J Comput Assist Tomogr, 2000, 24(1):72-76.
[15] Mak CW, Tzeng WS, Chen CY.Computed tomography
appearance of ovarian fibrothecomas with and without
torsion. Acta Radiol, 2009, 50(5): 57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