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青海省海东市教育局 王应森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并日益深入人心,教育改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语文教学了,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作文教学。小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一直是令许多老师头痛的问题,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让作文回到学生生活中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一直以来,我们努力把作文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而不是局限在每周两节的作文课内,不固守于老师命题学生做的习惯做法;努力让作文回到学生生活中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需,而不是仅仅成为一种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练习。
一. 把作文训练与集体活动统一起来。
为了实现培养一代新人的终极目标,作文训练与集体活动不仅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等方面承担着共同的任务,而且作文训练与班队活动还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章反映的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作文必须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而班队集体活动正是学生生活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把作文训练与班队活动统一起来,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投宿农村、参加公益劳动、游览风景名胜,采集动植物标本等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深入生活,指导学生从种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中,逐步提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以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和认识能力的发展。
学生积极参加了活动,才会真正做到细心观察、认真体验,在这基础上,我们再引导他们回忆叙述活动进行的情况,交流收获和感受,既活跃思想,沟通感情,又训练了作文。
例如,对于山区的孩子,我们组织学生开展“野炊”活动。我们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野外烧饭的知识和本领,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团结友爱的品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渗透作文训练的因素,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思考、运用语言、学习表达,成了他们学习别人、倾吐感受的心理需要和愿望。
二. 加强作文教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加强作文教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建立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作文训练是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认识表达能力提高的统一过程。寓作文训练于其它学科之中,让作文成为各科学习的组成部分。
在作文课上创设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观察、思维、表达和训练,例如在作文课上组织学生画画、听音乐、开展体育活动、做小实验、做小制作……引导学生观察、叙述,激发学习对各科学习的兴趣,学习写观察笔记。
此外,要指导学生以各科课堂教学、各种学科活动(如数学游戏、地理知识竞赛等)为素材进行作文,指导学生做各科的学习笔记,组织问答题的答案,把地理、历史课中学到的地名、人名、朝代编成儿歌或谜语……从各科教学实际和作文训练的要求出发,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做好作文训练与各科学习的沟通工作。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着力于加强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的联系,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是学习、生活的一种需要,从而产和强烈的写作欲望,而且使作文训练的范围逐步扩展延伸,发挥各科教学对学生语言发展的综合作用。无疑,这必定有利于营造科学的作文训练的大系统工程。
三. 在学生个人生活中渗透作文训练。
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在“班队活动”与“各科学习”之外,学生各自的个人生活更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养金鱼、下象棋、学武术、“打游击”、“捉老鼠”……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能发展学生的个人特长;买新衣、一场风暴、生病住院、家庭小事……这些生活中的特殊事件,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学生对这些事件准确、生动的描述,能极大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为了把作文与育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必须把作文训练渗透到学生各自的生活中去。从低年级开始就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练习观察说话,学习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让学生留心各自生活中的这些有益的、有趣的活动和特殊事件,认真观察,随时记下来,一句话、几句话都行,不强调有头有尾,也不强调文字优美,而着重强调真实,强调句子通顺,让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活动、感受等朴朴实实、真真切切地写下来。
通过观察和说写训练,我们鼓励、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进一步搞好各自喜爱的有益活动,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从对这些活动和事件的观察、思考,使学生提高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能力。
对学生的一些绕有趣味的日记,及时向全班学生介绍,组织讲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跃跃欲试。他们的课外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他们也越来越爱观察自己的生活,刚发芽的“蓖麻”、春天的“珍珠河”、闪亮的“小星星”、“塑泥人”,“学书法”、做 “打雪仗”、“车上让座”……。在观察、叙述这些事物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