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患者家属 心理, 护理

l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此时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病人的焦虑通常来源于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通过日常的工作中我发现有部分家属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在此我就家属的不同心理表现进行相应护理的体会如下:

1. 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1.1焦虑和和紧张: 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陌生感到焦虑和紧张,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者不断查询资料与自己的病情做对比对医生反复陈述自己的病情,担心遗漏病情,还有部分患者及家属担心长期住院的费用,从而产生的一种焦虑和紧张。

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感,对其他相同疾病患者预后敏感,由于心疼病人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治疗产生的恐惧,家属常表现为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不敢去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3同病相怜感:相同疾病的患者家属之间亲和力极高,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绝症或重症新人入院患者家属对老病人的经验信任程度超过医生。

4.:依赖感:患者家属对病人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护理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行的行为会伤害病人。

5容忍:对患者不正确的行为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属的共同表现,他们对病人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过激行为如辱骂医护人员也不劝阻,特别是一些绝症患者的家属,任其放纵,并对医护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二,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关系。人际关系的这种双重作用,在患者这一

特殊群体中影响更为明显。许多调查研究表明,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有效

地减轻或消除患者来自环境、诊疗过程及疾病本身的压力,有助于治疗和

加速疾病的康复进程。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应该谨慎执行的治疗性关

系。由于治疗性关系是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的.除了一般生活经验等因素

外.患者家属内心的情绪,以及行为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要学习和倡导“人性化护理”的精神和理念,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为其疏导心理的焦虑以及恐惧,使其患者及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此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