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治疗婴幼儿肌力低下引起膝过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频治疗婴幼儿肌力低下引起膝过伸的临床疗效观察

潘丽朝  张敏  杨蕾  池霞  洪琴  葛庆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中频治疗婴幼儿膝过伸的介入时间及疗效观察。方法:对正在本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下肢肌力低下伴有膝过伸患儿,按开始治疗的运动水平进行分组,其中扶站阶段组54例,独走阶段组37例。两组儿童均使用改良后的肌力补充分级法判断肌力,同时进行膝关节角度测量,通过检测中频治疗前后肌力、膝关节成角及后遗症发生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①中频治疗可以纠正和改善膝过伸;②膝过伸治疗的最佳时间为扶站阶段。结论:①中频治疗膝过伸要在扶站阶段介入,可以有效的纠正和改善膝过伸,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②对于肌力低下引起的膝过伸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  膝过伸,肌力低下,中频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al time and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mediate frequency treatment for knee hyperextens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Methods: the children with lower extremity muscle strength and knee hyperextension who were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 in the center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otion level of starting treatment, including 54 cases in the stage of help standing stage and 37 cases in the stage of independent walking. Both groups of children used the improved muscle force supplement grading method to judge muscle strength,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knee joint Angle was measured,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determined by detecting muscle strength, knee joint angulation and sequela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treatment. Results: Intermediate frequency therapy can correct and improve knee hyperextension. The best time for catheter hyperextension therapy is the help standing stage. Conclusion: Intermediate frequency therapy on percutaneous hyperextension with should be intervened at the help standing stage,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and improve knee hyperextens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equelae. The type of knee extension caused by low muscle strength should be detected and treated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 Knee hyperextension,Low muscle strength,Intermediate frequency therapy


膝过伸,又称膝反张,凡膝关节向后成角者均属此类。临床上引起膝过伸的常见原因有很多,本文就婴幼儿肌力低下引起膝过伸这一分类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本文对符合研究条件的91例患儿进行分组训练、并观察临床疗效,进而分析中频治疗对肌力低下引起的膝过伸的疗效。

一.资料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05月至2018年05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干预康复中心定期随访的患儿,(包括:曾在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及经门诊体检发现的发育偏离患儿),按照运动水平分为两组,A组:扶站阶段,年龄范围为8~18月,平均月龄为12个月,肌力在3+级以下 (改良后的肌力补充分级法)膝关节最大伸直度超过5°的患儿54例。B组:独走阶段,年龄范围为12~24个月,平均月龄21个月,肌力在3+级以下 (改良后的肌力补充分级法)膝关节最大伸直度超过5°的患儿37例,两组患者均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治疗。

(二)诊断标准

由于目前对婴幼儿膝过伸角度测量上没有明确标准,所以我中心在成人膝关节角度测量基础上,通过临床效果,改良总结,方法如下:根据骨骼肌肉解剖学知识及发育学,正常情况下膝关节成角最大伸直度接近0°,超过5°即为膝过伸。A组:在患儿早期可以扶站的情况,采用扶腋自然站立状态,利用专业角度测量器进行膝关节角度测量,测量次数在3次以上,取平均值。B组:可独自行走患者,采用自然站立状态,进行角度测量,测量次数在3次以上,取平均值。

(三)治疗方法

①中频治疗方法    由物理治疗师进行评估,主要有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胫骨前肌,臀大肌,臀中肌和髂腰肌。分析引起膝过伸的肌群,准确找到导致膝过伸的肌群,并定位该肌群的起止点。使用广州一康生产的中频治疗仪,(型号YK_2000)进行治疗。治疗参数设置:处方:20、时间:30分钟,刺激模式:同步/不同步(据肌力调整);强度设置:15-22(据年龄和肌力敏感度调整)每天一次,每周连续治疗五天。

②康复训练治疗方法    由运动治疗师一对一进行主动或被动训练,1次∕天,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疗程为3个月。由于 A、B两组患者,月龄、认知情况不同,采用方法各有不同,大致方法有 : 1.Bobath神经促通,改善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肉力量训练:加强膝关节控制力量;2.蹲起训练:加强膝关节控制能力 3.膝立位行走训练 :纠正躯干和骨盆在行走过程中的正确力线关系;4.单双腿跪立训练 ;5.四点爬行训练:纠正过伸,促进协调运动能力 ;6.俯卧位小腿屈伸训练:提高腘绳肌肌力;7.负重训练:提高膝关节稳定性 ;8.利用平衡板或MOTOmed控制训练:改善重心转移;9.上下楼梯训练:协调步态。其中,8-10月龄儿童采用1、3、4、5、7训练方法。11月-24月龄儿童采用1-9训练方法。所有训练手法、强度均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通过中频治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肌力低下引起膝过伸的作用分析的疗效判定,把疗效分为:1.显效:通过中频治疗,肌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级左右,膝关节角度测量最大伸直度接近0°,无行走状态异常。2.有效:通过中频治疗,肌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1级左右,膝关节角度测量最大伸直度为0°~3°(不包含0°),在行走状态上存在小范围不典型异常。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将数据导入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经过平均3—6个月左右治疗后,两组肌力均有所提高,患儿在原来肌力基础上提高了1-2级。

(二)通过扶掖下自然站立或独自站立状态,用角度测量器进行膝关节角度测量,膝关节最大伸直度有改善,平均在3°左右。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组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²=4.490,P<0.05),中频治疗的早期介入对于膝反张的恢复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组别

显效

有效

人数

构成比(%)

人数

构成比(%)

A

45

83.3

9

16.7

B

24

64.9*

13

35.1

A组显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85,*P0.05)

三.讨论

膝过伸又称膝反张,凡膝关节向后成角,通过关节角度测量,膝关节最大伸直度超过5°,临床上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腿向后弹出,人的重心明显往后倾斜,形成了站立和行走姿势的异常。临床上导致膝过伸的原因有:1.肌力低下,包括股四头肌肌力低下、腘绳肌肌力低下、关节囊及韧带松弛导致膝过伸 2.痉挛性瘫痪,股四头肌产生痉挛,膝关节过度伸展导致膝过伸 3.姿势代偿引起膝过伸,步行初期,骨盆或躯干未见完全伸展,步行过程中,可产生代偿性膝过伸。

膝过伸产生后,根据人体力线关系,人体重心会出现明显向后倾斜,而整个身体为了保持平衡,会对重心偏离产生代偿性的姿势纠正,就会出现代偿性躯干前倾,代偿性骨盆屈曲,代偿性头颈后仰等现象,大大增加了站立和行走时姿势异常现象,久而久之不仅对膝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及血管等是严重的慢性损伤,而且也对骨盆和躯干产生严重的骨性磨损,可见膝过伸是要进行治疗的。中频治疗及运动疗法的实施在膝过伸早期治疗上产生了很大作用,可以使膝关节在正确的力线上运动,从而保证骨盆和躯干充分伸展,进而让整个人体不会因为代偿而产生错误站立、行走姿势,降低了由于膝过伸引起的后遗症的发生,所以膝过伸要及时进行治疗。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干预康复中心通过对高危儿早产儿定期随访及门诊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纠正膝过伸,本文数据论证中显示A组在扶站阶段中频治疗,显效率为83.3%,B组在独走阶段中频治疗,显效比例为64.9%,可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行走状态。总之:治疗肌力低下引起的膝过伸的关键时点就是扶站阶段即在8~18月,平均月龄在12个月左右。针灸、按摩、推拿、平衡训练等均为临床对膝过伸开展的常规治疗手段,可以对患儿的异常运动模式进行有效的抑制,对患儿形成正常的运动模式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一定程度上将患儿的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提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但是常规治疗手段对患儿治疗期间的依从性有极高的要求,而患儿普遍存在年龄小,配合程度低下以及缺乏主观能动性等情况,对治疗的效果存在一定影响。中频治疗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在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强烈的肌肉收缩,通过肌肉运动将本体感觉信息处理能力加强,进而对患儿神经元兴奋性产生影响,对患儿控制靶向肌肉活动准确性提供帮助.有研究表明,在6000-8000赫兹范围内,肌肉收缩的阈值比痛阈低得多,因此中频治疗,患儿更容易接受。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通过扶掖下自然站立或独自站立状态,用角度测量器进行膝关节角度测量,膝关节最大伸直度有改善,平均在3°左右。研究结果表明,中频治疗婴幼儿肌力低下引起膝过伸,要在扶站阶段介入,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行走状态提高生活能力。治疗肌力低下引起的膝过伸的关键时点就是扶站阶段即在8~18月,平均月龄在12个月左右。

综上所述,中频治疗肌力低下引起的膝过伸的关键时点为扶站阶段,平均月龄在12个月左右。临床应用效果可观,值得广泛推广于今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卢庆春 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治与治疗[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22.

[2] 黄颖江 孟宏 余林权等 瘢痕性拇指内收畸形18例修复体会[J]广东医学 2004.12 25卷第12 1441—1442

[3] 李惠枝 漆带丽 苏珍辉等 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拇指内收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 2009年第2 3 55—56

[4]励建安 特殊儿童物力治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

[5]冯鹏飞, 尚清. 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

代药物应用, 2015, 9(22):266-267.

[6]中国医院药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ISSN 1001-5213,CN 42-1204/R电子生物反馈对治疗小儿脑瘫膝过伸的临床作用分析 作者: 邹会艳

[7]吐鲁娜依.万力, 不艾吉尔.艾力,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疗效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3):164-164.

[8]钟世镇 柏树令 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

[9] Brown J Cooper Kuhn CM,Kempermann G,etal.Enriched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eity stimulate hippocampal but not olfactory bulb neurogenesis[J].Eur JNeurosci,2003,17(10) :2042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