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种绵策128的选育与利用

玉米新品种种绵128的选育与

何丹,王秀全,张华,卢庭启,蒋晓芳,税红霞,庞启华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23)

摘要: 群策128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群策种业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用绵7237为母本与18-59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全生育期124d左右,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抗倒等特点。在四川省2015-201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9420.0kg/hm2较对照成单30增产6.9%。适宜在四川及周边省份平坝、丘陵及低山区推广种植。子粒淀粉含量78.2%,超过国家高淀粉玉米标准(粗淀粉含量≥76.0%)标准,适合淀粉加工。

关键词:玉米 群策128 选育 利用

中图分类号 S513.035.1           文献标识码:B

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是目前玉米育种的方向和基本要求。随着国内外畜牧业的发展和玉米加工业的不断壮大,对玉米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外玉米品种不断涌人中国市场,先锋种业选育的先玉335是其中代表,该品种自2006年通过审定以来。其突出的丰产性、稳产性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青睐。而我国选育的玉米品种却暴露出诸多不稳定因素,如产量高而不稳定、抗倒耐瘠性差等。我国的玉米育种目标从稀植型向密植型、从一味追求高产型向稳定高产型、从生理型向抗贫瘠型转变。

四川及西南丘陵山区玉米生态、生产突出特点是坡土旱地、土壤贫瘠,干旱频发、后期阴雨多降温快、病虫害重,阴雨寡照、雨养种植;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劳动力缺乏,管理粗放,投入不足,对高产稳产品种的依赖性强。为此,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玉米育种组确定了适宜四川及周边地区的育种目标,在组配育种基础材料时选择抗逆、耐瘠性突出的地方种质或热带亚热带种质作为亲缘之一,同时组合筛选过程中在干旱频发、土壤瘠薄的生态条件下鉴定其抗逆耐瘠性,利用夏播高温、高湿的发病条件,提高对抗病性和抗虫性的选择压,在产量结构上以中密度中大穗为主,历经8年育成高产稳产性好、抗旱耐瘠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群策128,于200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杂交种选育

群策128以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交系绵7237为母本与四川农业大学自交系18-599为父本2011年杂交选育而成。2012-2013年参加观察鉴定及品比试验 2014年参加四川地市州农科院(所)联合试验20152016参加四川省平丘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是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中偏晚熟大穗型玉米杂交种。2017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2017同时申报了国家新品种保护权,申请号为CNA017943E

1.2亲本绵7237的选育

7237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723×SCO177)为基础材料经多次自交和异地加代选育而成。该系主要优点是一般配合力高、株型紧凑、籽粒大、制种产量好。幼苗第一片叶长椭圆型,叶鞘绿色,株高168cm左右,穗位高67cm左右,株型半紧凑;全株总叶片数16左右,叶型斜向上;雄穗分枝较多,平均10枝;护颖绿色,花药黄色,粉量较大,散粉良好,苞叶正常,花丝浅黄色。果穗型筒型,穗长15.5cm,穗粗4.6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30粒,千粒重275g子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抗大、小斑病,抗纹枯病、青枯病,抗倒伏。在四川春播生育期105d左右。适宜种植密度6~6.7万株/hm22017申报了国家新品种保护权,公告申请号为CNA017066E 

1.3亲本绵714的选育

18-599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所以引自美国用杂交种78599系统选育而成的自交系。其主要特征特性:第一叶尖端形状近圆形,叶鞘;成株叶色淡绿,全株总叶片数20片左右,株高175cm左右,穗位高80cm左右,株型半紧凑。天花一级分枝数10支左右,花药紫色,花丝紫色,花丝紫红色,雌雄协调,结实性好。果穗偏锥型,苞叶适中,穗长17.6cm,穗粗4.5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38粒,穗轴白色,千粒重289g,硬粒型黄色籽粒。绵阳春播120天左右,适宜种植密度6万株/hm2左右。抗大、小斑病、纹枯病,矮花叶病,根系较发达,抗旱性强。

2 产量表现

2.1区域试验

群策1282015年参加四川省平丘组区域试验,9个试点平均产量为8910.6kg/hm2,较对照成单30增产6.6%,2016年继续参加四川省平丘组区域试验,8个试平均产量为8962.8kg/hm2,比对照成单30增产7.2% (1)

2.2生产试验

群策128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7个试点平均产量10123.1kg/hm2,较对照成单30增产9.5%(2)

1   群策128参加四川省玉米平丘组区试产量结果(2015-2016)

试验地点

2015

2016年

绵单1273

成单30(CK)

绵单1273

平均值

 kg/hm2

 kg/hm2

%

 kg/hm2

 kg/hm2

%

成都

8241.3

8224.9

0.20

8802.8

10003.1

-12.00

达川

7633.8

7009.9

8.90

 

 

 

大竹

10624.8

10167.3

4.50

9910.5

9270.8

6.90

广元

11106.9

9649.8

15.10

12880.5

11378.5

13.20

绵阳

9151.5

8127.4

12.60

10771.5

9415.6

14.40

南充

9167.1

8797.6

4.20

10621.7

9954.7

6.70

内江

8641.8

7906.5

9.30

9088.4

8224.8

10.50

雅安

8513.85

7897.8

7.80

8433.0

7873.9

7.10

宜宾

7113.6

7448.8

-4.50

8907.0

7981.2

11.60

平均

8910.6

8358.9

6.60

9929.7

9262.8

7.20

 

2   群策128参加2016年四川省玉米生产产量结果

试验地点

 

群策128

 kg/hm2

成单30CK

 kg/hm2

(%)

达州

9352.4

8509.9

9.90

乐山

8523.3

7347.7

16.00

绵阳

12800.4

10684.8

19.80

南充

11600.6

11143.7

4.10

雅安

8600.1

8098.0

6.20

南江

10162.8

9392.6

8.20

内江

9818.6

9532.6

3.00

平均

10123.1

9244.8

9.50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绿色,第一叶卵圆形。成株株高275cm,穗位高104cm,全株叶片20~21片,株型半紧凑。根系发达,茎杆坚韧抗倒性好。雄穗分枝12~14个,雄穗颖片基部颜色浅紫,颖片除基部外颜色浅紫,花药颜色紫,花丝颜色浅紫雌雄协调,花粉量大。

3.2生物学特性

在四川省春播全生育期115d,生育期间需≥10℃活动积温2600℃.d左右。属大穗型中熟品种。

3.3经济性状

果穗筒型,穗长19.7cm,穗粗5.4cm左右,穗行数18左右行粒数38~42粒,千粒重345g,出籽率84.8%,穗轴白色,子粒马齿型、黄色,穗轴白色。经国家粮油食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测试,子粒容重762g/L,含粗蛋白9.3%,粗脂肪4.6%,赖氨酸0.28%,粗淀粉78.2%

3.4抗逆性

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2015~2016年连续两年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群策128抗大斑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穗腐病,感丝黑穗病。群策128热带血缘的种质为亲本之一选育而成,在多年多点区域试验中,田间表现对四川省主要病害抗性好,抗倒性强,耐旱耐瘠性突出,对环境适应性好。

4  适宜地区与栽培要点

4.1适应地区

群策128高产、稳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在四川平丘区及浅丘山区种植,也可在云南、贵州、重庆、陕南、陇南、鄂西等省(市、区)的类似生态区引进试种。

4.2栽培技术要点

群策128春夏播均可。净作密度以4.5~5.0万株/hm2为宜小麦中宽带预留行密度以4.2~4.8万株/ hm2为宜。四川及周边土壤瘠薄区域最好采用肥团(或方格、营养体)盖膜育苗移栽。结合育苗移栽足施底肥,适施苗肥和拔节肥,重施攻穗肥。加强田间管理,抓好全苗,及时防治病虫害。群策128活秆成熟,即当全田果穗苞叶70%变黄、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时达到生理成熟,此时为最佳采收期。要适时抢收抢晒,防止子粒霉变。

4.3 制种技术要点

在四川省春播制种,母本较父本迟5天全播。父本较母本提前5天播50%,与母本同期播50%。父母本比例为15,母本公顷保苗6万株左右。

 

参考文献

[1] 张彪,黄海涛等.四川玉米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利用现状与展望[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增刊):67-72

[2] 张世煌.中美两国玉米育种思路和技术水平比较[J].种子世界,2007(4):9-10.

[3] 柏大鹏.先锋玉米育种试验系统和现代玉米育种有关问题探讨[A].孙世贤,杨国航.中国玉米品种科技论坛[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12—321.

[4] 刘传兵,王黎明等.玉米新品种恩单80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811(增刊):67-72

[5] 王建军,刘佼等.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晋单79号的选育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3(1):17—18,35.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