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关门诊部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某机关门诊部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孙忠  (309医院小西天门诊部,北京,100082)

 

[摘要] 处方调配是门诊部直接面对患者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处方调配质量直接关系着医疗活动的安全和效果。本文对门诊部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措施,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  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药品是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合理、正确使用药品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反之,若使用不当,就会减弱药效,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1]。药品调剂是指配药、配方、发药,又称为调配处方,工作量约占整个药房业务工作的50%-70[2]%。药房处方调配是门诊部直接面对患者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处方调配质量直接关系着医疗活动的安全和效果。本文对门诊部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措施,以利于提高处方调配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处方调配易出现差错的情况

1.1 药品名称相似且为同类药品: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以及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这三种药均为降压药,药名和功能主治均有相似之处,极易出错。

1.2 药品名称相似但不是同类药品:如氯沙坦钾片是降压药,而氯化钾缓释片是补钾的药,两药名中有部分字相同,容易混淆。

1.3 同种药品包装基本相同但规格不同:如辉瑞制药生产的10mg阿托伐他汀钙片与20mg阿托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生产的5mg瑞舒伐他汀钙片与10mg瑞舒伐他汀钙片,其包装盒子大小、标签及颜色均相似,取药时如不仔细看清楚规格,极易拿错。

1.4 同种药品剂型不同:如阿奇霉素片与阿奇霉素分散片;马应龙麝香痔疮栓与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应细心调配。

1.5 同种药品包装数量不同:如妇科千金片有72片包装的也有108片包装的,

取药的时候应认真核对处方。

1.6 同种药品厂家不同:如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有德国进口的,有国产的;氯雷他定片有拜耳医药生产的,也有其它国产厂家生产的。

1.7 不同药品外包装相似:如西安杨森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与多潘立酮片,两种药品完全不同,但外包装极其相似,易产生视觉误差。

1.8 发出去的药品数量不对:如处方开了4盒药却凭经验发给患者5盒。

1.9 药品发错病人:应该是患者甲的药品却在忙乱中发给了患者乙。

1.10处方调配不完整:取药高峰时,药剂师可能会同时接受几张处方,若不仔细核对可能3张处方只调配了2张或在调配大处方时,药剂师拿1种药品放到窗口,在拿下一种药品时,患者误以为已经配齐而离开,造成差错。

1.11 发出去的药品为过期药品:药品都具有有效期,当药品超过有效期时易发生变质,已经到效期的药品如果没有及时清理报废,药师发药时也没有仔细核对有效期而发给患者,易造成严重后果。

1.12审方把关不严:对医生处方的一些错误药剂人员审方把关不严,如维拉帕米片不宜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合用,硝酸甘油片服用方法为口含写成口服等,药剂人员审方时未能及时发现,也未跟患者交代清楚服用方法。

1.13 药品摆放位置改变:药品调换摆放位置后药剂人员之间没有及时沟通,调剂药品的药剂人员仍按照以前的习惯取药,且没有仔细核对而造成差错。

常见差错原因分析

2.1主观原因

2.2.1 药剂人员调配处方时没有按规定程序执行:药剂人员收到处方后首先应进行“四查十对”。所谓“四查十对”是指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进行“四查十对”时若其中存在异议,应当向开具处方的医师询问具体信息,得到明确回复后再行调配。

2.1.2 药剂人员业务知识不够扎实:药剂人员未经过严格系统的药学专业培训与教育,缺乏相关药学知识,不能熟练掌握药房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规格、剂型、用法用量等,对新药基本常识了解不够,业务不熟练。

2.1.3 药剂人员责任心不到位:门诊部的患者很多都是熟人,如果一边调配处方一边与患者聊天,思想不集中,工作粗疏,无形中便增加了出错的几率。有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时接打私人电话、心不在焉、听音乐等,对正确调配也会造成很大干扰。

2.1.4 药剂人员身心状态不良:药剂人员在单独值班时或个人、家庭、工作遇到挫折时,往往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这是发生差错的重要因素;药剂师带病工作或连续值班时身体极度疲惫,也易发生差错[3]

2.2  客观原因

2.2.1 药房的布局:药房整体布局不合理,药品抽屉或货架摆放位置不利于调配。

2.2.2 药品的摆放:外包装相似或作用相似的药品摆放在一起,易造成视觉误差,忙乱中核对不仔细很容易拿错。

2.2.3 人员因素:由于种种原因,药房人员少,工作强度大,门诊发药窗口不能按照规定执行双核对制度。一人独自调配处方时药剂师常有从速心理,导致没有按照规定先调配药品,然后逐个核对药品和处方后逐个发放,而是一边调配一边直接发放给患者,出错几率大大增加。

2.2.4 制度因素: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出现的处方调配错误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纠正错误的方式仅仅是予以调换药品了事,药剂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常见差错防范措施

3.1 提高药剂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 提高药剂人员岗位责任意识和工作自觉性,是防止药品差错发生的根本措施。药剂人员应重视业务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更新,通过定期培训、讲课等方式督促药师及时掌握药品相关的新知识、新动向,处方调配时严格按照“四查十对”要求执行,仔细审查药品名称、用量、剂量、服用方法、配伍禁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准确无误后再投药[4],遇到一品多规的药品要提高警惕,看清药名、剂型、规格[5]。药品调配齐全后,药剂师应将处方上的药品全部放入一个小框或塑料袋内,一次性交给患者,不可零散发药,以避免药品未调配齐全时,患者仅将前几种药取走而造成差错。未发完原包装内的药品时,原包装不能脱离药品,原包装已打开后不要将口封上[6]。药品要贴用法标签,针对老年人、儿童及特殊用法的药品,不仅要写明用法,还应特别予以口头叮嘱[7]。药剂师应特别注意不假设或猜测模糊处方的内容,发现问题要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确认处方准确无误后方可调配。发药时应呼唤患者姓名,确保药品发给相应的患者[8]

3.2 良好的环境和科学合理的布局 药房取药窗口最好在门诊大厅宽敞的环境,窗口设计和药房内部布局应合理,调剂台应无多余杂物,药品摆放应有利于调配,并对药品按照用药途径、性质、剂型、贵重药品、特殊药品等分类、分柜摆放,在易发生差错的药品摆放位置上加贴醒目的警示标签[9],经常使用的药品就近摆放。发药时不凭经验和感觉,要头脑清醒、耐心细致,仔细核对确认。药品摆放位置应相对固定,尽量减少调换,如有变动药剂人员之间应及时沟通告知。对于模糊不清的药品瓶签应及时更换。内服和外用液体制剂要用颜色不同的标签区分,还要分柜摆放。麻醉药品要严格按照“五专”进行管理,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用账册、专册登记,每次发药必须双人签字,以最大限度减少差错的发生。

3.3 妥善贮存药品,严把药品有效期 定期对药品进行效期检查,离有效期半年内药品应及时下架返库,确保失效或近效期药品勿流入患者手中[10]。药品上架入柜时,要注意剩余药品的效期,远效期的靠里放,近效期的靠外放,发放时要按照“先近后远”的原则。药品贮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如胰岛素制剂、注射用胸腺法新、唑来膦酸注射液等需要在2-8℃的冰箱中冷藏保存;氨茶碱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等在光线作用下容易变质,应在暗处保存;肾上腺素注射液、阿卡波糖片、头孢呋辛酯片等需要在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等,确保药品质量。对于患者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回的药品,应加强核查,尤其是药品名称、批号、有效期等。

3.4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经常性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保证调剂质量的重要环节[11]。药房应制定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健全调剂工作规范的操作规程。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事前教育,为使药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应建立差错登记本,定期进行讲评、分析,可与年底考核等挂钩。药剂人员应充分意识到正确发药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风险意识。一旦发生调配差错,应及时查找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差错的再次发生。

    用药是决定患者能否顺利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安全、正确的药物使用,门诊药房的管理至关重要[12]。切实想要改进药品调配差错,药房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对处方调配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药剂人员之间要注重协调配合,及时沟通,端正服务态度,对每个环节严格把关。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开展提高医院药学工作质量活动,将对以后门诊药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3]。而有国内多家医院设计的“有两药房工作准则”可作为药房制度规范化的金标准[14]。药品调剂人员应具有药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并不断提高专业能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全面地未患者安全、合理、经济用药服务。总之,防范处方调配差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药房每一位药剂工作人员付出巨大的努力,相信只要我们每天都能以高的工作标准、强的专业知识、端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饱满的服务热情面对工作、面对患者[15],一定可以对处方调配差错防范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千美子,刘阳.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5):255-256

[2] 吴蓬.药师管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72

[3] 黄乐珊,郑师明,严鹏科等.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业,20091811):42-43

[4] 李洪兰.浅谈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使用医药杂志,2010,5(32):259-260

[5][8] 张焰明,麦献玲,余婧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常见差错及对策[J].药物与人,2014,27(10):5-6

[6]朴爱善.门诊药房常见药品差错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291-292

[7][9] 吕红,潘柏良,张红梅.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13):44-45

[10] 武冬梅.影响处方调配准确性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J].北方药学,2014,11(4):161-162

[11] 安琪.医院用药差错信息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执业药师,2011,8(11):26-29

[12]曾令杰.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259-260

[13] 贾艳玲.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94-96

[14] 朱洪文.医院住院药房药品差错及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24-125

[15] 郑敏.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常见差错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98-200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