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关系研究—产业化发展阶段视角
李延敏 王雪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分析,发现虽然农村金融体系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但不同要素间存在差异。一方面,财政支农和农业信贷发挥的作用较农业保险更强;另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保险效应增强,出现了农业保险对农业信贷的替代效应。因此,应该依据区域产业化发展水平,调整农村信贷政策,满足农村金融的需求的变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信贷;农业保险;财政支农;山东省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Rural Financial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age
Abstract:Study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ral finance and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play a strong role,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elements. On the one hand,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credit play a stronger role tha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effect is enhanced, and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has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on agricultural credit.Therefore, we should adjust the rural credit polic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egional industrialization to meet the change of rural financial demand.
Key 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credi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Shandong province
一.问题的提出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中国农村改革开放40年,农业产业化水平获得长足发展,其中,农村金融发挥的巨大作用为理论和实践所认同。2018年,山东省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的就有80家,全省培育农业示范主体600家,示范县50个,全省家庭农场已经发展到了55000家,农民合作社18600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9600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1800万户,户均增收2680元。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同时高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使得原有的较为均衡但落后的发展状态出现分化,出现较大的地区发展差异,一些地域产业化发展水平很高,表现在新型业态、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农业三个产业的融合,这些变化对金融的需求带来影响。但现有的农村金融政策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虽然农村金融体系自身呈现发展和多样化特征,但这些变化是否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信贷、保险等不同金融机构类型的作用机制是否适合不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是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研究试图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阶段评价,探讨不同金融要素发挥作用的差异,为现有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提供建议。
已有大量针对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研究,多数学者认可农村金融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朱建华等以湖南为例,基于对现有的农村金融支持湖南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进一步分析了农村金融支持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障碍及其制约原因,并提出了创新金融市场机制、准确定位金融机构、强化农业信贷管理等建议[]。李世财等以赣南脐橙产业化为例,从农村金融在促进赣南脐橙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成效出发,对农村金融与产业化发展的缺位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和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信贷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发展农业风险保障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为验证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学者主要从农业信贷、农村储蓄率、农村金融机构的视角探讨了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在实证研究方法方面,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进行了验证。陈池波等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与农村金融供给的关系,结论表明在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与金融供给存在一定的正向变化趋势,而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的地区则没有[]。在指标体系的选取方面,我国也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张玉利等从上海市农业发展现状出发,选择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市场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水平等农业产业化指标和历年农业信贷的金融支农指标,发现上海市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出了为了加强上海市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力度,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打破正规金融机构垄断格局;创造性地发展多种渠道进行资金筹集,减少农村资金外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规范机制等[]。
现有的研究集中于农业信贷、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对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已有研究表明农业产业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产业特征,适用差异化的农村金融供给,但是并没有研究进一步的对山东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分阶段进行实证分析。因此,研究试图讨论农村金融各要素对农业产业化不同阶段的影响大小与区别,以更好地推动山东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1.研究假设
假设1: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阶段化的特点。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假设2:虽然农村金融体系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但不同要素间存在差异。在不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下,财政支农、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等农村金融各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
假设3:不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下,财政支农、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等农村金融各要素间存在替代关系。
2.指标体系的建立
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内涵体现在通过一定的利益连结形式,让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销售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根据这个角度,李豫新从利益连接紧密度、生产能力、加工能力、销售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农业产业化的评价指标[]。黄红球将农业产业化的专业化、规模化等九个特点作为产品特征层,进一步细分了15个指标作为具体目标层,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分析模型,运用加权平均与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设置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省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了评价[]。闫磊等在设计农业产业化指标时,将农业产业化的集约效应、结构效应、市场效应、资本效应、规模效应纳入其中,设为二级指标[]。
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应用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手段,例如机械化生产等,有利于提高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根据指标的意义,本文运用农业机械总动力与有效灌溉面积这俩个三级指标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生产规模化指标。规模化指标可以反映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程度以及规模。农业产业化的特征之一为规模化,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的提高会实现规模效益,如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也会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与农业竞争力。所以本文采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这俩个指标来衡量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农产品市场化指标。农业产业化的特点之一即为市场化。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农产品出口额与农民非农收入占比来反映市场化程度。
总的来说,本文将农业产业化各项指标细分为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产品市场化三个二级指标,并进一步在各二级指标下设置三级指标,如下: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为y1,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为y2;农业生产规模化指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元\人)为y3,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元\人)为y4;农产品市场化指标:农产品出口额(万美元)为y5,农民非农收入占比(%)为y6.
从山东省农村金融的分类来看,本文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俩个方面来衡量农村金融。此外,虽然很少有研究将财政支农归入农村金融,但是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导致各国普遍对农业进行补贴,因此财政支农不仅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资金来源,并且成为农业信贷和保险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重要前提,甚至成为信贷和保险进入农业农村市场的风险控制依据。因此,将财政支农资金引入农村金融指标体系。其中,农业信贷用涉农贷款余额衡量设为y7;农业保险用农业保费收入衡量设为y8;财政支农水平用财政的农业支出衡量设为y9。
(二)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本文研究所用的农业产业化的指标数据、财政支农数据、涉农贷款数据来源于历年《山东统计年鉴》;农业保险的数据来自于各年《中国保险年鉴》。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
统计量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均值 |
标准差 |
方差 |
偏度 |
峰度 |
y1 |
14 |
83367391 |
133530195 |
108863490.8 |
16814166.06 |
2.827E+14 |
0.047 |
-1.435 |
y2 |
14 |
4760.79 |
5161.16 |
4937.7529 |
137.10472 |
18797.703 |
0.224 |
-1.377 |
y3 |
14 |
24.96639344 |
5900 |
2542.168963 |
1906.801699 |
3635892.718 |
0.584 |
-0.534 |
y4 |
14 |
12747.37582 |
48700 |
29660.59245 |
12966.76277 |
168136936.8 |
0.234 |
-1.408 |
y5 |
14 |
658000 |
1629000 |
1175000 |
366358.169 |
1.342E+11 |
-0.081 |
-1.862 |
y6 |
14 |
0.4131 |
0.72 |
0.542036 |
0.1179546 |
0.014 |
0.784 |
-1.197 |
y7 |
14 |
1156.51 |
49000 |
12480.81 |
13329.46742 |
177674701.6 |
1.654 |
3.457 |
y8 |
14 |
0.057 |
19.9 |
5.752229 |
6.5723506 |
43.196 |
1.203 |
0.502 |
y9 |
14 |
61.8116 |
964.42 |
445.227086 |
332.6537182 |
110658.496 |
0.285 |
-1.491 |
通过表1可以看出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选取数值都是不同的,有正有负,这表明各指标的选取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下面就用y1、y2、y3、y4、y5、y6来进行实证分析。
(三)实证分析过程和结果
本文选取的农业产业化的指标体系包括多个变量,不同指标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能以较少的综合指标反映原数据,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来获取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得分。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农业产业化综合得分,然后用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得分对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状况进行阶段划分。因子分析的过程将数据进行了一个标准化的处理,因此计算出来的综合得分受数据之间极差的影响不大,所以用农业产业化综合得分描述农业产业化水平可信度较高。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本文运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对6个指标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0.755,Bartlett值为156.189,自由度为15,通过显著性为0.5的Bartlett球形检验,适合做因子分析。
1.构建因子变量并解释
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初始y1、y2、y3、y4、y5、y6的公因子方差均为1.000;提取后,公因子方差分别为:0.707、0.969、0.934、0.994、0.922、0.894,提取后公因子方差均很高,这说明提取后的公因子能够很好地描述原有变量。
表2 总方差解释
总方差解释 |
||||||
成分 |
初始特征值 |
提取载荷平方和 |
||||
总计 |
方差百分比 |
累积 % |
总计 |
方差百分比 |
累积 % |
|
1 |
5.420 |
90.338 |
90.338 |
5.420 |
90.338 |
90.338 |
2 |
.383 |
6.386 |
96.724 |
|
|
|
3 |
.134 |
2.228 |
98.952 |
|
|
|
4 |
.054 |
.899 |
99.851 |
|
|
|
5 |
.007 |
.114 |
99.965 |
|
|
|
6 |
.002 |
.035 |
100.000 |
|
|
|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
从表2可以看出,公因子F1特征根为5.420,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338%,提取该公因子可以解释原始变量的90.338%,因此选取第一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2.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及阶段划分
运用SPSS25.0得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构建因子得分函数:
F1=0.155y1+0.182y2+0.178y3+0.184y4+0.177y5+0.174y6
将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比作为权重,获得山东省2003年-2016年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主因子只有一个,权数为1.故F=F1,F即为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得分。
如表3所示,即为山东省2003年-2016年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得分情况。
表3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及阶段划分
|
农业产业化得分 |
农业产业化增长率 |
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划分 |
2003 |
-1.35220 |
|
落后阶段 |
2004 |
-1.24268 |
0.0809 |
落后阶段 |
2005 |
-1.06349 |
0.1441 |
落后阶段 |
2006 |
-0.883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