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都县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白明琼 艾祯仙 刘燕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植保植检站,贵州 三都558100
摘 要:简述水稻上主要发生病虫害,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影响因子;防治措施
我县属低热地区、常年水稻播种较早、夏季雨水丰富等因素有利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以迁飞性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较重。
一 影响害虫发生的因素
1 稻飞虱的发生影响因子
1.1 迁入期与迁入量。当迁入期早、迁入虫量大,发生相对较重。
1.2 气候条件。在飞虱发生期连续降雨,适宜的温、湿度有利发生。相对湿度80%到90%,温度在22℃-28℃,对稻飞虱的生长和繁殖十分有利。
1.3 食料条件。6-7月份,我县水稻正正处于分蘖盛期,养份丰富,十分利于稻飞虱取食为害。
1.4 天敌因素。由于历年来农药的施用对天敌产生了危害。田间蜘蛛、黑肩绿盲蝽等飞虱天敌数量呈逐年减少,导致田间飞虱发生加重。
2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影响因子
2.1 迁入量。当第二代迁入量大时,则发生重。
2.2 气候条件。当温度高于29℃,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发生。连续阴雨天气有利稻纵卷叶螟发生。温度在22-28℃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易暴发成灾。
2.3 食料条件。在水稻生育期偏施、迟施氮肥,作物生长嫩绿,利于稻纵卷叶螟取食危害。
2.4 天敌因素。由于近年田间施用农药过量生态受到破坏,天敌数量阻逐年减少。
3 影响稻瘟病发生的因素
3.1 品种抗性。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抗性也不同。在水稻整个生长过
程中,一般在4叶期、分蘖期、孕穗末到始穗时最易感病。 3.2 气象因素。稻瘟病发生与蔓延的主导因子,以温度、湿度尤为重要,其次是光照。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利稻瘟病的发生。在孕穗、抽穗阶段,如遇低温、阴雨或露水多时光照少,雾、露持续期长的地区以及水稻易感生育期处于雨季的地区发生较重。 3.3 田间管理。施用氮肥过多,特别是施用过迟,会诱发穗颈瘟严重发生。长期水淹或冷水串灌、漫灌,妨碍稻株根系生长,降低稻株的抗病力。据调查,凡是稻瘟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化学氮肥施用量偏高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稻株长势过旺,稻株体内游离氮含量高,从而诱发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 4 影响纹枯病发生的因素 4.1 气候条件。天气时晴、时雨、高温、高湿有利病害发生流行。温度在22-28℃、湿度90%以上最为适宜。湿度高于96%、低于90%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 4.2 肥水管理。长期深灌有利于病菌的滋生,过量施用氮肥也会导致发病严重。 5 影响稻曲病发生的因素 5.1 品种抗性。穗大粒多、密穗型、晚播、晚熟品种易发病。 5.2 气候条件。如抽穗扬花期多雨高湿、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易发病。 5.3 肥水管理。偏施、迟施氮肥,造成作物贪青嫩绿,抗病性差。
二、病虫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对我县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发生有利条件综合分析,应充分利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与生态控制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理。
1 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1 科学管理。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浅水勤灌,控制氮肥使用量,促进水稻健壮生长。 1.2 灯光诱杀。利用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对光的趋性,可在田间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 1.3 充分利用天敌。以生态控制为基础,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天敌,营造稻田天敌繁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然控害作用。
1.4 药剂防治。摒弃"见虫打药"的思想。根据田间调查及往年虫情,结合天气、苗情,做出准确预测预报。防治稻飞虱采用“压前控后”的策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2~3龄若虫盛期施药。可选用8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10g、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25%噻虫胺悬浮剂40ml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应坚持“治早治小,达标防治”的化学防治策略。掌握在卵孵化高峰期至1~2龄幼虫高峰期防治。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5%阿维菌素乳油、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防治。 2 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2.1 健身控害栽培。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发病环境,推迟发病时间和减轻发病。 2.2 科学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氮氮、磷、钾平衡搭配,适时、适量追施氮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3 科学用药。及时开展田间病害调查,根据病害发生情况,结合天气、水稻生长概况,把握防治关键时期,及时施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40%稻瘟灵乳油、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瘟病;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60g、或20%井冈.蜡蚜菌悬浮剂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稻纹枯病;用25%嘧菌酯悬浮剂40ml、或12.5氟环唑悬浮剂防治稻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