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寰枢关节错位探讨中医复位手法的研究进展

从寰枢关节错位探讨中医复位手法的研究进展

曹彦俊1,朱烱伟1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康复科(上海200082)

【摘要】

文章为说明寰枢关节中医手法治疗的研究现状,收集文献资料以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CNKI) 为基础的文献资料,从手法具体操作方法和实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寰枢关节错位涉及人体生物力学等方面,而相关中医复位手法具体操作要点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少且分析不足,实验设计深入空间也不足;今后寰枢关节错位的中医复位手法研究应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形成交叉学科研究,针对不同寰枢椎错位采用不同的中医正骨复位手法,也要进一步优化复位手法,形成规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寰枢关节错位;中医复位手法;综述

寰枢关节错位是以枢椎旋转、倾斜,导致寰枢关节为中心各组织的损伤,劳损,退行性变,长期造成十字韧带等受伤,肌力不平衡,或颈部生理曲度改变引起头后部胀痛,头昏脑胀、耳鸣、面瘫、失眠、健忘、血压活动以升高为多等系列症状体征[1]。寰枢关节错位是颈椎问题的常见致病因素之一,老少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居多;其在传统医学属于“骨错缝”和“筋出槽”的范畴,并认为多由于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经脉瘀阻;或者因为年老体弱,肾精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文献资料以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CNKI) 为基础,以“寰枢关节错位”为关键词,检索1979年1 月至2018 年09月学术期刊报道的文献48篇,其中以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为主要疗法的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符合要求文献27篇,其余给予排除,最后集中进行统计分析。

寰枢关节错位最绿色的疗法是手法复位,但是整复手法的分类甚广, 多数认为牵引后进行颈部手法的被动旋转,或者指压整复错位的颈椎;根据解剖学理论:寰枢关节的方向是相对水平位的,如果手法技巧掌握不熟练,很容易影响到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血供系统,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手法整复效果不理想;列举如下临床常用手法以作总结:

1.端坐位中医复位手法:

祖国传统医学文献记载:“骨错缝”,即指骨与骨相接触的关节面之间发生正常位置偏移,包括寰枢关节错位在内的各种骨关节之间的错位;寰枢关节错位是由慢性劳损、肌力不平衡等导致寰椎和枢椎构成的关节面之间相互位置的改变,因此寰枢关节错位属于“骨错缝”的范畴。寰枢关节错位最直接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然而目前寰枢关节错位的复位手法众多,其中以端坐位颈部被动旋转复位为主要方法,马跃敏和王秋梨等[2-3]认为旋转复位手法的作用力是作用于颈部相关部位的小关节而传导至错位关节的整复方法, 属于间接复位法,尤其适合初学者使用,结果发现有效率分别为100%和治疗组97.83%。

余勇等[4]认为颈项部是督脉和手足太阳经的循行部位,手足六阳经也交会于大椎穴以及筋喜柔忌刚的特点,运用端坐位颈椎侧屈顶推法作用于寰枢关节错位,可畅通经络,清阳得升,气血运行流畅。此套颈部复位手法强调把松解颈部软组织、畅通经络、恢复项背肌的功能以及重建寰枢关节的稳定性作为重点,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100%。

李阶聪[5]发现以寰枢关节为中心的颈部十字韧带和翼壮韧带的受伤为病理基础。其通过寰枢端转指压法整复错位的寰枢椎两侧,恢复其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从而减缓对神经、椎动脉的压迫,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高卫[6]也认同其病理基础,根据寰枢关节错位的不同类型而分别采用颈椎定点单向旋转扳提法和颈椎定点双向旋转扳提法配合中药汤剂内服芎芷二乌汤和自拟方聪明益气汤合桂枝汤化裁以补养气血、升提清阳改善寰枢关节错位引起颈部气血不足症状,其结果表明中药组结合手法治疗效果明显( P值均<0.01)。曾祥胜[7]认为寰枢端转复位手法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动中求正,动中求解” ,结合针灸的治疗加强颈部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温经通络、气血通畅的目的,其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0%。吴振东等[8]也同样认为寰枢端转法配合中药治疗寰枢关节错位,体现了标本兼治优于单一疗法。

安平等[10]也认为单一的端转指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在短时间内其手法疗效治愈率不高且治疗时间较长,同时提出手法治疗侧重点是颈椎下位的第6、7颈椎; 还强调从中医整体治疗的思想出发调节颈曲紊乱,有助于寰枢端转手法疗效。 从而得出寰枢关节错位端坐位单一手法只是恢复寰枢关节的解剖位置,而没有真正的解决颈部组织损伤的内部因素。

朱以蔚等[10]从寰枢关节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为基点,认为寰枢关节是颈椎活动中心,其中横韧带和翼状韧带防止过度前移,而翼状韧带限制其旋转,运用陈氏“颈椎矢轴小角度四步整脊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手法重点是以鼻尖为中心点,确定寰枢错位的横突或关节突部位,选用顺向或反向旋转头面部10~15°,研究表明其复位手法联合理疗、牵引及颈部伸颈肌的锻炼,可调节颈部软组织的微循环,促进颈部组织的营养代谢,平衡颈部肌力,进一步稳定寰枢关节椎体生物力学。周锡奎等[11]以同样手法配合针灸、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同样认为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关键在于改善颈部周围软组织微循环。

此外,端错位手法为主的治疗还包括范志勇等[12]将寰枢关节错位辨证分型为气血不足证、风寒阻络证、气滞血瘀证、肝阳上亢证;分别选取不同的复位手法治疗,其结果发现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孙可望[13]的定位扳法和邵开超[14]查氏复位手法研究结果,分别说明不同的端坐位复位手法可以改善错位的寰枢关节齿突与侧块间的位置关系( P<0.05, P<0.01)。 陈永亮[15]等认为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强调“上病下调法”改善脊柱关节力学平衡失调和颈椎生理曲度紊乱,和中医“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的上病下应及其中医正骨复位手法的力学理论相呼应。 总之,复位手法定位要准确,也要分寰枢关节的错位阶段和错位类型,同时复位手法用力要轻盈适当。

2.仰卧位中医复位手法:

头部旋转活动主要发生在寰枢关节, 因此寰枢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容易受到伤损,造成寰枢关节的错位。另外,寰枢关节错位所引起的颈椎问题与其他类型的颈椎病在病因病理有相似之处,都是颈部相关组织的静力性劳损导致颈部肌肉平衡功能不够所致。患者在仰卧位时,其颈部肌肉保持放松状态,神情安定,因手法治疗时引起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能够得到相应的缓解,可使手法复位寰枢关节错位时减少了肌肉对手法的对抗,这样不仅使手法更安全,还更省力,也更容易达到治疗目的。

刘志坤和陈海鹏等[16-17]选用仰卧位体位下复位,使得改良后的旋转整复手法复位错位的寰枢关节更舒适安全,增加手法复位成功率,结果显示优良率(治愈+好转)达到93.02%,获得满意疗效。另外结果还说明此改良后的复位手法适合初学者运用,也有利手法的发展和推广运用。卢巍等[18]采用仰卧位旋转复位手法整复寰枢关节错位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然而杨庆贤、刘文超和杨晓燕等[19-21]都是在仰卧位前提下采用仰头摇正法以及唐艺洪和孙建峰[22-23]根据不同的寰枢关节错位类型运用仰头摇正法、侧向搬正法整复错位的寰枢关节,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其复位手法都有属于龙氏正骨手法,而龙氏手法复位直接消除发病的原因,纠正关节错位,缓解颈部相关肌肉痉挛,解除错位的寰枢关节对椎动脉、交感神经的刺激或压迫,改善供应脑部血管的缺血缺氧状态,充分体现了龙氏复位手法“稳、准、巧、快”的优点。

来心平等[24]采用朱汉章教授的两点一面复位手法结合针刀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38例患者中仅有一例患者无效,占2.63% 。叶勇等[25]认为采用仰卧位“筋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重点是重建寰枢关节生物力学平衡,主要体现在筋骨肉并重的3个方面,即松解手法、拔筋手法、整脊手法的结合运用;而手法重点是在第2颈椎的关节突,以改善深层头前直肌、头外侧直肌抵达寰椎横突前结节,达到调整效果,也符合寰枢椎体的骨性结构与周围肌肉、韧带的应力,以期尽量纠正解剖位置,减少错缝关节对椎动脉的压迫,从而使头晕、头痛的症状缓解,其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P<0.05)。

3.侧卧位中医复位手法:

杨万松[26]认为侧卧位时,患者颈部处于放松状态,具备了实施手法复位的良好前提,使得侧卧牵压复位法调整寰枢椎错位的手法更容易松解颈项部,枕颈部痉挛的肌肉,特别是第2颈椎横突部肌肉的痉挛,其结果显示治愈率为85.3%,优于对照组。孙可望[27]根据寰枢关节错位不同情况考虑脊椎整体生物力学特征,针对性调整寰枢关节上下关节的解剖对位,采用挎角扳按法等龙氏手法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

4.问题与展望  

 张明才等认为寰枢关节错位可占颈椎病发生率的87.99%[28],在临床上容易被人忽视;在诊断时也不注重这一细节,一般认为是颈部椎间孔增生狭窄、上下关节突增生肥大、颈椎稳定性下降以及颈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颈部眩晕。生物力学失衡是导致寰枢椎错位的主要原因,调整寰枢错位的位置,使其恢复正常力学平衡是重点,综合上述研究结果,目前多数人认为手法复位是寰枢椎错位的主要方法,也是治疗的关键;然而复位的手法甚多,其都有一定疗效,但都没有系统的总结,也没有形成治疗规范,而且不易掌握。

近年来关于寰枢关节错位的手法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多数研究还存在弊端;首先在X线诊断方面没有形成共识,例如张口位X线诊断分型不细致,而且X线拍摄体位,以及球管的成角没有列出,也会对数据造成偏差;其次手法复位的体位(坐位、俯卧位、仰卧)以及定点位置(主要是C2棘突),在何种情况下适用也没有细致说明。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提高对寰枢关节错位的手法研究设计的质量,从寰枢关节生理、解剖学角度分析并应用运动生物力方法对复位手法进行分析以及相关核心肌力变化情况。根据不同寰枢关节错位特点,对其辩证分型,灵活运用相应的手法复位,以期形成安全有效、针对性强的手法治疗,发挥中医复位手法的特色优势。

参考文献:

[1]潘东华. 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分型和整脊治疗[A].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2007:4.

[2]马跃敏.牵引、手法整脊治疗寰枢关节错位234例[J].按摩与导引,2008(07):28.

[3]王秋梨,黄锦萍,梁亮标.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致颈性头晕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7,33(01):33-34.

[4]余勇,魏更兄,黄慧琴,郑巧珍.田小刚主任颈椎侧屈顶推法治疗颈性眩晕6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6,25(03):32-33.

[5]李阶聪.端转指压治疗寰枢关节错位18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24(12):22.

[6]高卫.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偏头痛47例[J].广西中医药,2002(05):16-17.

[7]曾祥胜.手法复位配合针灸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4):140-141.

[8]吴振东. 正脊骨法、壮药治疗寰枢关节错位60例临床报告[A].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第十次全国整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2014:3.

[9]安平,任丰涛,章恒,冯强.整脊调曲结合寰枢端转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2):3023-3024.

[10]朱以蔚,龚国胜.陈氏整脊推拿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85例[J].颈腰痛杂志,2012,33(01):77-78.

[11]周锡奎,高璟,徐东华.针刺加颈椎矫正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临床研究[J/OL].中医临床研究:1-2

[12]范志勇,田宁,张志坚,赖瑞美,陈佳声,查和萍,李珊珊,成磊.辨证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120例[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10):66-67.

[13]孙可望. 寰枢关节定位扳法整复侧偏型寰枢关节错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4]邵开超. 查氏正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5] 陈永亮,陶银利,谢小林,刘杰,魏巍,葛召方.综合方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2):1109-1110.

[16] 刘志坤,陈海鹏,吴竹涵,方成,程火生,柯继敏.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09):47-48.

[17] 陈海鹏,刘志坤,吴竹涵,方成,程火生,刘池.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8(06):39-40.

[18] 卢巍,杨来福,李辉,王文彪,胡琰如,钟世荣.手法整复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痉挛指数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7,52(02):123-125+130.

[19]杨庆贤.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引起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162-163.

[20] 刘文超. 仰头摇正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7.

[21] 杨晓燕,景明.仰头摇正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验案2则[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357-358.

[22] 唐艺洪.龙氏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导致颈性失眠60例[J].河北中医,2010,32(09):1371-1372.

[23] 孙建峰,段俊峰.龙氏手法治疗颈性眩晕46例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9,30(05):475-476.

[24] 来心平,来宾.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型颈椎病38例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1,32(06):472-473.

[25]叶勇,邵湘宁,汤伟,张立勇,朱静,张作鹏,王英,袁亮辉.“筋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7,23(10):101-102+109.

[26] 杨万松.侧卧牵压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04):420-421.

[27] 孙可望.龙氏治脊疗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1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04):81-82+85.

[28] 张明才,石印玉,黄仕荣,陈东煜,陈博,王翔,王辉昊,张开勇,郭凯,詹红生.“骨错缝筋出槽”与颈椎病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13,26(07):557-560.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