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指导绿化养护工作必须掌握的重要原则

检查指导绿化养护工作必须掌握的重要原则

贺赛先

(工作单位:兰州天正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单位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皋兰路78号;邮编:730030)

摘要:作者通过对自己多年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出了绿化养护应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为管理和指导绿化养护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绿化   养护  原则

做为一名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负责人,日常要对所负责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具体该如何去做,这里面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笔者有近三十年的绿化养护及施工经验,现将检查、指导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汇总出来,并做以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以便其他同行进行对照检查和指导,为顺利开展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首先,大家要知道什么是原则?

原则: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简单的讲主要包括水肥管理、植物保护、整形修剪、中耕除草、补栽补种、保护防护等六大方面,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每项都有其必须遵守的基本工作原则,遵守这些原则可以养护好花草树木,违背这些原则轻则花木生长不良,重则造成大量死亡。下面分别做以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一. 给花草树木浇水的原则

水分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草本植物的含水量在70﹪--85﹪之间,木本植物含水量低于草本植物。水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组成植物身体、运输矿质元素、保持植物固有姿态、调节植物体温。

浇水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也有一些必须遵守的原则,具体有以下四条原则:

1. 见干见湿的原则

这里所讲的“干”不是土壤的绝对干透,如果土壤干透了植物就会因缺水而枯死,这个“干”字的意思是每次浇完水后,要给土壤一个逐渐变干的过程,这个过程依据气温可长可短,气温越高变干的过程越短,反之则延长;那么,干到什么程度就必须要进行浇灌呢?这就要观察植物的需水临界期,当植物的新叶、新稍或花瓣稍微发蔫时就说明到了植物的需水临界期了,这时候就必须立即浇一次透水。如果是盆栽花卉就要浇到渗水孔稍微渗出一点水为宜;如果是草坪则应该让水渗下去至少15厘米;如果是灌木则应至少渗下去40厘米;如果是乔木则应至少渗下去80—100厘米。不允许在土壤还湿润的情况下连续浇水,这样做引起盆栽花卉烂根,会引导草坪和乔灌木的根系向地表发展,会降低植物的抗旱性,同时也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大量灌水还会导致草木生长过快,体内含水量增加,而降低草木的抗病能力和草坪的抗践踏能力。因此,“见干见湿”这个原则一定要记住并会应用。

2. 冬灌要迟,春灌要早的原则

     在北方地区为了保证花木能安全越冬,给所有越冬花草树木浇一次足量的冬水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方法。冬灌时间要尽量往后推,在灌溉设施允许的条件下,后推到当地土壤夜间稍稍结冻,白天还可以化开的时候为最好。最理想的冬灌是白天灌完后夜间立即封冻。在土壤未能封冻前,只要发现土壤缺水就应该进行灌溉,一直到灌溉完最后一次水后土壤封冻了为止。如果在土壤封冻前就提前完成冬灌,因为气温较高,水分仍在蒸发,倘若蒸发量大则会影响植物安全越冬。因此,冬灌一定要尽量推迟,即冬灌要迟

     经过一个冬季的蒸发和干寒风的吹蚀,到临近开春时植物体内和土壤中都已经开始逐渐出现缺水,为了保证植物能及时返青,只要当地的土壤一旦结冻就应该立即进行春灌,这就是春灌要早”的意思。

3. 不对花朵淋水的原则

所有开花的植物在开花期,都不要给花木施行喷灌或洒水,这样做有以下四个不妥之处:

1)花朵沾上水后,因为水的重量的原因,使得花柄支撑不住花朵,从而出现花柄弯折的现象,影响美观。

2)部分花瓣较多的花卉还会引起花瓣腐烂,也影响美观。

3)会引起花瓣提早脱落,缩短了花卉的赏花期。

4)花卉受到水的物理打击,影响花木正常生长,尤其草本花卉更甚。

4. 花草树木发生病害不得使用喷灌的原则

     花木的病害绝大部分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的繁衍和传播是离不开水的,尤其是发生了白粉病、月季黑斑病等病害的时候,一定不能使用喷灌,可以用漫灌的方法给花木浇水,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二. 除草和控制自播乡土树种的原则:除早除小除了

杂草和自播乡土树种会和主栽品种争夺养分、水分、光照和生长空间,同时放任生长的自播乡土树种也会破坏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效果。为此,清除绿化带内的杂草和自播的乡土树种是日常绿化养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能尽量干净彻底的清除清除杂草和自播的乡土树种,绿化人员应该对以上两种东西,采取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予以处理。

三. 杂草定义的原则:非我主栽皆为杂草

在日常工作中,部分绿化人员对混入主栽品种中的个别其它园林栽培品种不舍得清除,而采取了保留,从而导致整体绿化效果中有了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绿化美化效果。对这种混入的少量栽培品种,要么移栽到其它的同类区域中,要么象对待杂草一样及时清除掉,一定要记住:非我主栽,皆为杂草。

四. 病虫害防治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在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病虫害防治是必要的保障,无论其他的各项养护工作做的多好,如果病虫害防治工作做的不到位,那么其他的一切皆是徒劳。因此,园林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牢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预防就是在花木未发生病虫害之前,进行一些必要的防御工作,如做好冬季的清园工作、在休眠期对所有花木进行杀菌剂的喷洒等。综合治理的意思是不要单纯的依靠化学防治(喷洒农药)的方法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将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综合起来使用,并以此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公司的经济支出。具体可采用如下的方式方法:

1. 合理修剪花木,做到通风透光。

2. 选用抗病品种。

3. 合理密植。

4. 清除杂草、枯枝烂叶及各种垃圾。

5. 杜绝氮肥的大量使用,从而减少花木的徒长;提倡使用有机肥和多元复合肥。

6. 杜绝超量的浇水。

7. 做好中耕松土工作。

五. 合理施肥的原则:

合理施肥是做好绿化养护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要想让花木生长茂盛,合理施肥是离不开的。施肥有以下三个原则:

    1.勤施薄施,肥后跟水。

勤施薄施就是少量多次的意思,在生长季节每个月都可以给所养护的花木施一次少量的肥料,切不可为图省工一次性施入大量的肥料,这样做极有可能发生肥烧事件。其次,任何肥料中的有效成分只有在溶入在土壤中的水分的前提下,才能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要记住“肥随水走”的原则。尤其是施用了化肥后更要及时浇水,要不然其中的氮肥会挥发到空气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多元复合,勿施单一。

花木生长需要氮、磷、钾、钙、镁、硫、锌、铁、铜等多种营养元素。因此,任何化学肥料都不具备全效的能力,因此施肥时尽量选用多元复合型的化肥,施任何一种肥效单一的肥料都是不可取的。

3.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任何一种天然有机肥(动物的排泄物及动植物的尸体)的养分成分都比复合型化肥的养分全面的多。同时有机肥有良好的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的功能,因此要提倡使用有机肥。目前,化肥生产厂商生产销售的有机复合肥综合了有机肥和化肥的优点,可以是园林绿化养护的首选。

六. 乔木修剪(截粗树枝)的原则:宁让树受伤不让树扛枪

目前,许多园林绿化工作者,在修剪乔木截除树枝时,普遍有一个留树桩的错误做法,本可以将需要截除的树枝,在保留树枝基部肥大部分(肥大部分有发达的愈伤组织)的前提下齐根截掉,但工作人员错误的认为保留几厘米的树桩对树木的损失较小。其实不然,保留了树桩以后恰恰阻挡了愈伤组织的愈伤功能,使一个原本两三年能愈合的伤口,十年八年也愈合不了,在无法愈合的岁月里为腐烂病和皮下害虫的危害提供了适合的条件。实际上就是不保留愈伤组织,甚至将树皮都撕裂了,伤口也比留了树桩愈合的快得多。另外,树上的干枯树桩也有碍观瞻。

七. 绿化工作现场控制的原则:工完场地净

在日常工作中要给园林工人养成一个“工完场地净”的良好工作习惯,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的下班时间,在人员下班离开工作场地之前,必须要将拔下的杂草或修剪下的树枝、草叶及其它垃圾完全清理干净,任何时候要将一个干净整洁的绿化环境留给业主。

八. 除枯的原则:生长季节不见死树活树上不见死枝枯叶

     在绿化养护工作中,为了美观,“除枯”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要将枯死的花草树木及时的清理掉,并及时进行补栽补种;要将活树上的死枝枯叶及时的清理掉,给广大业主创造一个“生长季节不见死树活树上不见死枝枯叶”绿化环境。

九. 绿篱、色带、色块高度控制的原则:冬缩夏放

在日常的绿化养护工作中,生长季节每次修剪以上项目时,都要将新稍保留2至3厘米。如此,一年下来整体的高度要增加十多厘米,两三年之后,就会因为长的太高而影响美观和修剪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在冬末春初,植物尚未发芽时,一次性降低高度的办法来解决。因为,如果在生长季节大尺度的降低高度,会发生因枝叶修剪量过大而严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另外,也不能因为要控制高度而采取不保留新稍的修剪方法,那样也会严重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连续多次会导致植物衰亡。

十. 调整乔木和树下灌木、草坪生长关系的原则:树下见光斑

目前,各地的园林在设计之初,为了丰富品种、凸显立体美化效果,都会在乔木下面栽种灌木或草本植物。这就给园林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上下兼顾?坚持“树下见光斑”的修剪原则,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办法。在冬季修剪乔木时,一定要适当减少大枝的数量,尤其是树冠的西南方向一定不能保留大枝,要创造一个光线射入的豁口,不保留大枝上距离主干1米内的所有小树枝和过于稠密的内堂枝,以便下午的强光可以照射到地面。通过修剪要做到“大枝亮堂堂小枝不乱长”从而实现“树下见光斑”的目的。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树下灌木和草本生存所必需的基本光照,也才能实现乔木和树下灌木长期共同生存的目的。

十一. 草坪修剪的原则:遵循三分之一规则(要求剪后依然呈绿色)

通常,当草坪草长到6厘米时就应该修剪,从理论上讲,当草坪草的实际高度超出适宜留茬高度的三分之一时,就必须修剪。这就是三分之一规则。超低的修剪将会使草坪草叶片大量损失,草坪光合能力急剧下降,会严重影响草坪的正常生长。

十二. 灌木(色带、色块)不同品种间长势调控的原则:界线分明互不交错

为了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和层次,在许多园林中都设计了由两三种不同叶色植物组合而成的色带、色块。但是,这些植物的生长势是有较大差别的,有的生长旺盛,有的生长较缓。如果在日常养护中做不到正确修剪,就会出现强者逾强弱者逾弱”的现象,久而久之,长势强的植物会占领长势弱的植物的空间,原先设计的美化效果就会慢慢消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修剪规程中坚持“界线分明互不交错”的原则,这一问题则迎刃而解。在修剪过程中要长久保持各品种之间原有的设计宽度不变,这样就可长久保持原有的设计意图。

十三. 农药稀释的原则:按比例采用二次稀释法

    在日常的园林绿化养护规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会经常使用到各类农药,如何正确使稀释配兑农药是至关重要的。用时一是要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必须要按说明书所推荐的浓度使用;二是要进行两次稀释,即:先在容器中加入约三分之一的水,然后将量好的农药倒入,并进行第一次稀释,随后再加入剩余的水并进行第二次稀释,稀释时一定要充分搅拌。坚持这一原则对正确使用农药至关重要,一定要牢记。尤其一些很粘稠的农药(克螨特、阿维菌素等),更不能有违章操作,如果先将农药倒入容器内,农药粘到容器壁上或者进入到容器下方的管道中,则很难再溶解到水中,会造成所配兑的农药浓度不够的问题。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