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水稻“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栽培模式技术要点及效益分析


枝江市水稻“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栽培模式技术要点及效益分析

枝江属宜昌市辖县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居三峡之末,荆江之首,总面积1310.4km2。枝江市位于北纬N30°25′42.54″,东经E111°45′17.09″,平均海拔47.07米。年均降水量1041.8毫米,平均气温16.5℃。枝江市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业生产门类齐全,各农业产业发展均衡,是国家和湖北省确定的优质粮、棉、油和水果、水产、牲猪生产基地和大县。

为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质量兴农战略,根据《枝江市2018年粮食作物高效模式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围绕稳粮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安福寺镇秦家塝村和问安镇双湖村分别创建水稻“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栽培模式示范样板,   

1 示范样板基本情况

我们依托4家(枝江市绿景鑫水稻专业合作社、安福寺伍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宜昌市秦荷生态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问安镇田源水稻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安福寺镇秦家塝村和问安镇双湖村分别创建水稻“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栽培模式示范样板,以点带面辐射推动问安镇、仙女镇和安福寺等水稻主产区再生稻产业发展。全市推广种植再生稻面积2.5万亩。

全市举办水稻“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栽培模式示范样板2个,其中在安福寺秦家塝村示范面积1000亩,问安镇双湖村示范面积500亩。安福寺秦家塝村示范片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提供种子、统一集中移秧、统一机械作业、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绿色防控3月17日开始育秧,4月5日育秧结束。4月17日开始机插,5月10日结束,株距20cm,行距30cm,基本苗5-6万/亩。6月5-20日晒田,6月20-26日复水。8月6-16日完成安福寺秦家塝村中稻机械收割,10月15-25日再生稻机械收割。问安镇双湖村示范片实行“四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机械直播、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绿色防控。4月18日开始直播,4月22日结束。8月8-10日中稻机械收获。10月18-20日再生稻机械收割。

2  示范样板技术要点

2.1中稻栽培技术

2.1.1.适时播种:中稻品种选择生育期135天左右,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抗性优、丰产性好和再生力强的品种,如丰两优1号、天两优616、两优6326等。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下旬,适当早播。

2.1.2培育壮秧:播前晒种,浸种消毒催芽,旱育秧适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

2.1.3.适时移栽:机插秧秧龄25天以内,株距调整到4寸左右,每亩插足基本苗6-8万左右。

2.1.4.科学管水:头季稻除返青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一定的水层外,其他阶段均以间歇灌溉、湿润为主。适时晒田,收获前切忌断水过早。

2.1.5.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机插秧稻田在移栽后5 -7天追施返青肥。晒田复水后,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重施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10天内每亩施用尿素7.5-10公斤和氯化钾5-7.5公斤。

2.1.6.病虫防治:重点防治好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2.1.7.及时收获,合理留茬:头季水稻黄熟末期收获,机收时应注意尽量减少碾压毁蔸。根据头季稻的高度和收割时间确定适宜的留茬高度,留茬高度与倒二叶叶枕平齐为宜。

2.2  再生稻栽培技术

2.2.1.科学管水:头季稻收割后,及时灌水护苗,提高倒2倒3节位芽的成苗率。再生季齐苗后保持干干湿湿。

2.2.2.适时追肥:头季稻收割后2-3天施用提苗肥,每亩施尿素3-5公斤。再生稻始穗期用“920”促进再生季抽穗整齐和灌浆。

 2.2.3.病虫防治:主要注意防治稻飞虱、叶蝉等危害,重点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

2.2.4.再生季收获:黄熟期择晴收割。

2.3  油菜(绿肥)栽培技术

2.3.1.适时播种:选用早熟、双低、丰产稳产、抗性强、适合机械播种的优良品种,再生稻收割后及时播种或移栽。

2.3.2.病虫防治:冬前重点防治蚜虫、菜青虫,花期重点防治菌核病。

2.3.3.适时机收:茬口紧张的田块,可采用机械两段收割,早熟油菜可用机械联合收获,不能适期成熟的油菜直接机械粉碎还田。

3  示范样板效益分析

3.1水稻“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栽培模式投入产出情况

亩投入种子75元(1.25kg×60),肥料(含底肥、追肥)134元(复合肥40kg+尿素15kg+氯化钾5kg),病虫害统防140元,机械(含耕整、育秧、机插秧、两次机收)386.67元(90+86.67+80+130),用水13.25元,用工150元,合计898.92元。

水稻示范面积1000亩,中稻平均有效穗16.4万穗/亩,穗总粒212.9粒/穗,穗实粒170.1粒/穗,理论产量739kg/亩(千粒重按26.5克计算),8月10日收割实收稻谷652.5kg/亩;再生稻平均有效穗18.6万穗/亩,穗总粒81.6粒/穗,穗实粒57.1粒/穗,理论产量265.5kg/亩(千粒重按25克计算),10月9日取样实打稻谷235.4kg/亩。

中稻亩产出652.5kg×2.2/kg+再生稻亩产出235.4×3.6/kg=2282.94元,纯收入1384.02元。

3.2以直播中稻为例投入产出情况

亩投入种子90元(1.5kg×60),肥料(含底肥、追肥)100元(复合肥40kg+尿素5kg),病虫害统防140元,机械(含耕整、机收)170元(90+80),用水10元,用工100元,合计610元。

直播中稻平均有效穗17.9万穗/亩,穗总粒185.6粒/穗,穗实粒140.6粒/穗,理论产量667kg/亩(千粒重按26.5克计算),9月1日收割实收稻谷586.5kg/亩。

直播中稻亩产出586.5kg×2.2/kg=1290.3元,纯收入680.3元。

2018年水稻“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栽培模式比直播中稻,可助农民亩平增收703.72元(1384.02-680.3=703.72元)。

4 工作措施

4.1 成立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位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枝江市成立由农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相关单位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行政推动,统筹推广、教学、科研、企业等方面力量,将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

4.2 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增加再生稻面积。

再生稻米质优、安全高效,是一项节本增效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对于问安、仙女和安福寺等传统中稻产区,发展再生稻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我们通过发放宣传册、技术资料和召开现场会,让更多农民认识到发展再生稻的价值。

4.3 举办技术培训,帮助群众提高再生稻生产水平

3月14日特别邀请华农黄见良教授为全市技术员开展专场培训,同时还通过新型培训、春季科技大培训等渠道,专门面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开展再生稻生产技术培训8场,400余人次。让他们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措施,从而实现一定产量目标。

4.4 加强合作,突出新型主体在再生稻生产上的示范带头作用。

我中心与4家(枝江市绿景鑫水稻专业合作社、安福寺伍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宜昌市秦荷生态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问安镇田源水稻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生产主体联合,分片创建再生稻科技示范片,以点带面辐射推动问安镇、仙女镇和安福寺等水稻主产区再生稻产业发展。今年全市推广种植再生稻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

4.5 加强品牌建设,与新型主体联合打造再生稻大米品牌。

利用枝江市现有3家大米品牌(枝江市天清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楚穗香”大米品牌,枝江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四季安”大米品牌和枝江市谷雨春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谷雨春”大米品牌,其中二个品牌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打造枝江市再生稻大米品牌。将全市种植的优质再生稻全部集中 收购,统一加工包装销售。

4.6 实行订单生产。

再生稻生长与晚稻同季节,米质较中稻优,市场需求大。我们帮助分散种植再生稻的农户与相关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合同,实行优质优价,每斤高于普通中稻价格0.15元以上,保证了再生稻种植效益,解决了农民种植再生稻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4.7 创办科技示范片,攻关再生稻生产关键技术。

创建科技示范片2个,其中在安福寺秦家塝村创办1000亩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科技示范片1个。在问安镇双湖村创办500亩再生稻直播示范片1个; 4月18日在安福寺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科技示范片召开宜昌市再生稻机插秧现场会1次,达200余人次。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