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肠易激综合症20例体会
上海杨浦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洪敏申 卢月婷 庞怡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症 泄泻 灸法 参苓白术散
研究目的:研究临床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
主要方法:灸法和中药汤剂治疗联合运用
结论:灸法和中药汤剂治疗临床慢性腹泻患者,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在社区门诊,反复腹泻的病人很多见。予灸法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每位病人的腹泻次数或大便溏薄程度都有不同情况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共20例,皆为本社区门诊患者,其中,男15例,女5例。
诊断标准(1):。
(1)1年内至少累积3个月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下列中任意2项指标
(2)便后腹痛缓解或减轻;排便频率异常,每日3次以上;排便性质异常。
(3)大便镜检可有粘液,但无红细胞和脓细胞。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粘液增多外,无其他阳性发现。钡剂灌肠可显示结肠袋形加深,张力增强,或有激惹症状。
(4)排除器质性疾病。
选取症候属于脾胃虚弱的。临床表现兼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腹胀便溏,受凉或稍进油腻食物大便次数增多,舌淡苔白,脉濡缓。
2.治疗方法
(1)灸法治疗
灸具:选取本社区提供:灸具。太原市坏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晋食药监械生产许20150013号。
灸具操作:(根据临床效果,与说明书时间上,操作上有所不同):将灸桶用内置胶布固定于神阙穴(肚脐)上,拔开灸盖,把事先切好的新鲜生姜薄片放在灸桶内,安装好灸柱,点燃灸柱一角后,合上灸桶,左右旋转桶盖,留绿豆大小气孔出气,5分钟后,完全关闭出气孔。等待艾柱燃烧,最后完全冷却,移去艾灸装置。从点燃,到移去,前后共需要50分钟左右。每天操作1次。(划线部分为不同处,关键点)
(2)配合中药汤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5g,茯苓12g,白术(炒)10g,山药10g,白扁豆(炒)10g,莲子肉10g,薏苡仁(炒)30g,砂仁3g,桔梗6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100ml,早晚二次服用。
如:脾虚湿重,舌苔白腻,加藿香12g辛温散寒,芳香化湿。年老,久泻不止,畏寒,兼夹肾阳虚,酌情选用肉桂3g、熟附片15g、桂枝9g温阳。兼夹气虚症状,酌情选用黄芪30g、升麻6g、补气提升。有胃寒泛酸,加用吴茱萸6g,肉豆蔻3g,煅瓦楞纸30g温中散寒止酸,五味子6g、五倍子6g涩肠止泻。
3. 疗效观察
3.1疗效判断(2)
(1)治愈:大便正常,症状、体征消失,短期无复发。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
3.2治疗结果
经过1个月治疗,20例病例,根据疗效判断:治愈1人,好转17人,未愈2人。,总有效率90%。随访3月,所有症状改善病例,未见复发,未见症状加重。
典型病例,患者,男,60岁,高大,健壮,体育教头。有慢性肠炎史30余年,多年来长期口服治疗肠功能紊乱药物,每日大便仍有4-6次。大便质稀,溏薄,伴轻微腹痛。至2017.2治疗6个月后停药,随访1年,未见复发,大便每日一次,质偏软,无腹痛,能控制便意。
4. 讨论
肠易激综合症是肠道常见的功能性疾病。本病一般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三型。本文选取的是: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辨证属于脾胃虚弱。相当于中医学的“泄泻”范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临床治疗,主要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莲子、薏苡仁、砂仁、大枣、炒扁豆等。方中,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为主补气健脾,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增强健脾益气的功能,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诸药合用,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灸法和中药汤剂共用,是因为灸法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灸神阙,更是具有温补元阳、益气健运脾胃的功效。
据观察,灸法和中药汤剂治疗临床慢性腹泻患者,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上海卫生局编,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第二版),20013,112
(2)上海卫生局编,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第二版),200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