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乐活九一年
天堂幸福到永远
—悼念我的父亲
戊戌年霜降日,一个黑色的日子,敬爱的爸爸在医院与病魔抗争66天后回到家中,于11时16分安然长逝,享年91岁。
翌日5时许,已四十多天无雨的天空,竟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风神舞动着花圈,出现了天人同悲的一幕。
十月二十六日,风和日丽,我们为您举行隆重葬礼,在沉痛的哀乐声中,众多领导、同事、亲友来参加您的葬礼。
民间有:“五七三十五,亡人才知入了土”的说法,敬爱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月余,您的音容笑貌时刻萦绕在我的心间,对您无尽的思念令我每天泪眼涟涟。父亲没有走,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父亲不想离开,因您永远有忙不完的事业和工作,虽谈不上宏图大业,却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老年大学音乐班的讲义还需要复印;摄影班的器材还需要配置;给几位百岁老人装裱好的《百寿图》没送到家;还有几位百岁老人的《百寿图》没完全写好、装裱好;有些亲友的近照还没送达;新编《健康歌谣》需要充实、打印、分发;改革开放40年征文只写初稿;《杂文》还催要已约的稿件……您虽耄耋之年,却一直事务繁杂、忙碌不休。可见,您是多么不想走呀,您不是为了贪图安逸,而是想为社会多发一些光和热。
怎能忘,您出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日寇铁蹄践踏着中国人民的血肉,您也深受其害。十来岁时就被抓去为日本人看护铁路,捡石块垒防护墙、挖沟,夜间巡逻,不让休息,稍有懈怠,鞭打、枪砸,随时都可能被无端杀害。您曾亲眼看见难友们被打伤、枪杀。因您年龄小,几次幸免于难。
怎能忘,听爷爷和您的老师讲,您聪明过人。上学时,放学一回到家还要放牛、放羊,割草喂牲口。年龄再大些时,还要扯犁拉耙收种庄稼,真是生不逢时啊。虽因家务农活有时缺课,学习成绩却非常优秀,徐州范围内考试您都是名列前茅,给任课老师争得荣誉,您也名声大躁,被誉为神童。
怎能忘,您为淮海战役支前工作出力流汗,征粮捐物,冒着隆隆的炮火,不分昼夜送往前线。有次您在夜间运送粮草等物资时被车辆撞掉右手小指,简单包扎后您忍着巨痛坚持工作,因而右手少个小指,落下终身残疾。您却从不向任何人讲这段光荣历史,直到我十几岁时才发现这个秘密,才从我爷爷奶奶口中得知事情的原委。
怎能忘,建国初期,识字的人少,1951年您被组织安排在江庄乡学校当老师,当时好多学生与您年龄相差无几,您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弟弟妹妹,学习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多次为家庭困难学生交学杂费,这个行为一直贯穿在您工作全过程。至今你的学生中有的人都七八十岁了,谈起您仍感恩戴德。
怎能忘,您在江庄、利国教育教学工作特别优秀,组织重用,1956年县教育局把您调到茅村乡最偏远的微山小学当负责人。微山地处茅村、柳泉、柳新三乡交界,离茅村二十六七里,且要翻越两座大山,您风里来,雨里去,翻山越岭,披星戴月,步行来去,开会、学习、检查、评比,在此工作到1976年,累计步行约有两个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程。您语数教学能力特强,政史地特别是音体美教学也是很多老师所不能及的。您当过普通话讲师,全乡数学教学的难题您都能迎刃而解。除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您领导的扫盲工作被作为学习参观的榜样。文化大革命中坚持复课闹革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您创办了初中班,为三个接壤乡的青少年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成就了一批人才,走上乡、县、市级领导和企业领导岗位。在此期间,您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领导改建、新建教室几十间,校园面貌步步提升,校容样貌亮点纷呈,连年被评为优胜单位。当地干群一致认为,您为学校立下汗马功劳,对您赞不绝口。
怎能忘,您离休后,虽离而不休,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斐然。
一、积极投身到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被委任为江庄乡人口普查指导员。在您夜以继日、精心细致的把关指导下,普查数据完全准确、完整,是全省的先进典型,为此您受到省政府表彰。
二、您勇挑重担,具体办理六十年代下放人员农转非这一政策性强、复杂又容易产生矛盾的工作。您正确把握政策,不徇私情,该办的一定办好,不符合政策的您苦口婆心给解释原因。很多乡镇这一工作出现多次上访事件,江庄乡圆满完成任务,没出现任何风波,您又受到县政府表彰。
三、您不畏辛劳,帮助派出所整顿户籍建电子档案。几万人的乡镇,每个人的信息都要检查核实,工作繁杂枯燥,您把信息整理的井井有条,为以后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其间,您还帮助民政部门做了复转军人和五保老人摸底统计工作,您是哪里需要哪里去啊。
四、特别是您先后为铜山县教育局和江庄乡主编了首部志书。您不辞劳苦,到各校各村或居民家中调查摸底,搜集材料,殚精竭虑,为编纂志书费尽大量心血,领导和群众都说志书的出版是铜山教育界和江庄乡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这期间,您还帮助江庄中学做了大量的管理工作,您是干一行爱一行,再艰难复杂的工作您都能做好。
怎能忘,您多才多艺,才华横溢。您的文章书画作品屡次在国家省市区级报刊杂志发表并多次获奖。您热心公益事业,且德高望重,被贾汪区政府聘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十老工作团成员,多次赴各中小学校为青少年作报告。
怎能忘,晚年您在老年大学的学习,您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您虽是学生,又被称为老师,音乐、美术、书法、二胡、电子琴等您都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像您能力这么全面的人少之又少,像您这么热心的人也为数不多。
怎能忘,您虽然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之余也不忘家庭或家族的事,您特别关心我们姊妹三人和我叔家及我堂哥的工作、学习、生活,为我们操了不少心,家族和亲戚朋友需要您也热心帮助。前几年您操心费力,主持编写《王埠村杨氏族谱》,给家族留下永久的精神财富传家宝。敬爱的爸爸呀,没有您的关心爱护,我们的命运都可能会改变,我们都会对您感恩终生。
怎能忘,您一生体健貌端,八十多岁时仍仪表堂堂,两孙子都说爷爷是老年白马王子。之前,您还单独居住在五楼,此后身体逐渐衰老,把您接到一楼同我们一块居住,您总是尽量不麻烦儿女,坚持生活自理。临终前,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医生诊断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您吞咽困难、呼吸不畅、时而发烧,有时大汗淋漓,您仍然非常淡定,从不嚷不闹。您完全配合医护人员对您的治疗和护理,从不提任何要求。儿女们问您痛吗,难受吗?您总是说不痛不难受。医护人员都被您抗争病魔的精神所感动。我们深知您虽只是衰老,也会有痛有难受的时候,只是不想让我们看到心里难过罢了。这越发激起我们对您的疼爱,护士和亲朋们都说很少有对老人照顾这么好的,儿媳说照顾我爸永远没有够,“床头百天无孝子”在我们家不能成立,这都因您的感化。
怎能忘啊怎能忘,太多太多的怎能忘永远铭刻在心里。
您的一生是平凡而又光荣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是正直善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淳朴善良、受人尊敬的一生。为人子,您尊老尽孝,心细入微,三春晖、寸草心;为人父,您严慈有度,悉心教育,言传身教,尽职尽责。仰,您无愧天地事业;俯,您无愧父母妻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您的真实写照。
安息吧,敬爱的爸爸,您为之奋斗终身的祖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已民主、富强、文明、和谐地屹立于世界东方,两个一百年实现之时我将告慰您的英灵。
安息吧,敬爱的爸爸,您的子孙将铭记您的教导,在各自岗位上更加勤奋地工作,做出更优异的成绩,让您含笑九泉。
心啊,莫再悲痛,泪啊,莫再把我的视线遮挡,千言万语说不尽对您的无限思念,衷心祈愿您一路走好,在另一个世界里开辟一片新天地,天堂幸福到永远!
杨其田
2018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