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下腰痛患者腰骶部相关参数测量及分析

西北地区下腰痛患者腰骶部相关参数测量及分析

许兵强,刘慧通 ,陈小龙,肖庆,樊玮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 目的:测量西北地区下腰痛患者腰骶部相关参数包括腰骶角、腰4-5、腰5-骶1椎间盘夹角及骶骨倾角等,并对所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腰痛患者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7月90例门诊或住院行腰椎间盘CT检查确诊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腰痛患者,依据年龄进行分组,对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老年女性腰5-骶1椎间盘夹角大于男性,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女性腰骶角小于中年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男性腰骶角小于老年男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女性腰5-骶1椎间盘夹角小于老年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腰椎间盘膨突症腰痛患者腰5-骶1椎间盘夹角及腰骶角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改变,年龄越大,相应夹角会随之增大,尤其女性患者明显,在临床诊治中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下腰痛;CT;腰骶角;腰4-5、腰5-骶1椎间盘夹角;骶骨倾角

一直以来下腰部疼痛在不同阶段人群中都有一定发病率,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1],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其主要病因之一就是椎间盘膨突症。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飞速发展,CT逐渐取代普通X线平片成为辅助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测量、分析经CT确诊为膨突症不同年龄组下腰痛男女患者的相关参数腰骶角、腰4-5、腰5-骶1椎间盘夹角及骶骨倾角,期望对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90例2017年1月至7月本院门诊或住院不同年龄下腰痛患者行CT腰椎间盘检查确诊为膨突症的CT轴位、矢状位图像,层厚为4mm,男女性各45例,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41岁。

1.2 纳入标准 按以下标准选择病例:(1)下腰部疼痛,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2)CT椎间盘平扫确诊为膨突症;(3)无手术、外伤病史;(4)椎间盘、椎体及椎小关节无明显退行性改变或发育异常。

1.3 研究方法

1.3.1 CT参数测量方法 腰骶角测量:参考Ghasemi等文献测量方法[2],选取骨窗矢状位正中层面,延骶1椎体上缘平面作切线AB,由B点作水平线与AB所形成的夹角α定义为腰骶角,见图1。

      

               1                   图2                   图3

4-骶1椎间盘夹角测量:采用Benlidayi等文献测量方法[3],选取骨窗矢状位正中层面,延腰4椎体下缘、腰5椎体上下缘、骶1椎体上缘切面各作一条直线,彼此夹角β1、β2定义为椎间盘夹角,见图2

骶骨倾角:采用Benlidayi等文献测量方法[3] ,延骶1、2椎体后上缘连线作一直线与垂直直线之间的夹角γ定义为骶骨倾角,见图3

1.3.2 研究方案 将收集病例按照年龄分组15-30、31-50、51-63分为三组,每组男女性各15人,测量相应参数的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

1.3.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及组间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腰骶角、腰4-5、腰5-骶1椎间盘夹角及骶骨倾角测量结果见1。

                          1

年龄分组

(岁)

腰骶角

`s)°

腰4-5夹角

`s°

腰5-骶1夹角

`s°

骶骨倾角

`s°

15-30

30.91+6.16

7.27+2.32

11.96+4.24

44.49+8.38

31-50

35.65+6.31

7.04+2.04

12.90+4.18

49.81+8.30

51-63

35.86+6.92

6.97+2.39

13.89+4.86

47.21+7.86

              

2.2 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女性腰5-骶1椎间盘夹角大于男性,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女性腰骶角小于中年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男性腰骶角小于老年男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女性腰5-骶1椎间盘夹角小于老年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2

                            2

 

 

P

老年组腰5-骶1椎间盘夹角

(组内t检验)

青中年女性腰骶角(组间t检验)

青老年女性腰骶角(组间t检验)

青老年男性腰骶角(组间t检验)

0.008

0.024

0.045

0.018

3 讨论

下腰部疼痛是不同年龄段患者常见症状,椎间盘膨突症是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其中椎间盘突出主要发生在腰4-5、腰5-骶1椎间盘,有文献提出腰5-骶1椎间盘总的发病率最高[4],是承受脊柱压力主要椎间盘之一,容易发生退变与突出。一些学者[5,6,7]通过研究腰椎失稳的相关原因后,认为腰骶角的改变与脊柱失稳具有相关性。屈国林等[8]通过研究峡部裂性脊柱滑脱与与腰骶角的关系提出腰骶角增大是促使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可以加重滑脱程度。时宁文等[9]通过对部队司乘人员下腰部疼痛与腰骶角的关系提出腰骶角增大与下腰痛有直接相关性。段玉梅等[10]通过研究椎间盘突出症与腰骶角的关系后认为腰骶角增大可以作为怀疑椎间盘的指标。但是以往有些研究主要以X线腰椎片作为研究对象,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CT、MRI检查逐渐成为辅助诊断椎间盘膨突症的主要手段,且关于不同年龄下腰痛为主诉并确诊椎间盘膨突症患者的相关研究比较少,本次研究以具有明显下腰痛并经CT确诊为椎间盘膨突的症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分析,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腰骶角均值分别为30.91°、35.65°、35.86°,腰4-5椎间盘夹角均值分别为7.27°、7.04°、6.97°,腰5-骶1椎间盘夹角均值分别为11.96°、12.90°、13.89°,均小于文献报道的膨突症患者[3],存在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体质及生长发育有关,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膨突症患者腰骶角、腰5-骶1夹角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具有增大的趋势,腰4-5夹角、骶骨倾角则与年龄没有增长或减小的趋势;通过组内t检验,我们进一步发现,老年组女性腰5-骶1椎间盘夹角大于同组男性,大于青年组女性,中年女性大于青年组女性,老年组囊性大于青年组囊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内及组间各参数并不存在差异,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腰骶角改变会更加明显,由于长期生物力学等因素的影响引起腰骶角逐步增大,进而引起腰5-骶1椎间盘膨突症的发生,椎间盘突出会更明显,临床症状更加严重。临床诊治腰突症患者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这一现象,尤其是遇到女性患者时。

本研究局限之处是缺乏健康对照组数据,样本量比较小,所以后续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Barreno LH, Hsu YH, Terwedow H, et al. Prevalence and physical determinants of low back pain in a rural Chinese population[J]. Spine, 2006, 31(23):2728-2734.

[2] Ghasemi A, Haddadi K, Khoshakhlagh M, et al. The relation between sacral angle and vertical angle of sacral curvature and lumber disc degeneration[J]. Medicine, 2016, 95(6): 1-6.

[3] Benlidayi C, Basaran S, Seydaoglu G, et al. Lumbosacral morphology 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 “chicken and egg ” issue. 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 2016, 50(3): 346-350.

[4] 董振辉, 王德春, 李梦振等. 局部生物力学因素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的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康复杂志. 2010, 14(15): 2744-2747.

[5] Kasliwal MK, Deutsh H. Effect of total lumber disc replacement on lumbosacral lordosis[J]. J Spinal Disord Tech, 2012, 25(7):370-373.

[6] Chalian M, Soldatos T, Carrino JA, et al. Prediction of transitional lumbosacral anatomy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lumbarspine[J]. World J Radiol, 2012, 4(3):97-101.

[7] Devine JG, Sclinenk-Kisser JM, Skelly AC. Risk factors fo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a systemic review [J]. Evid Based Spine Care J, 2012, 3(2):25-34.

[8] 屈国林, 齐朝月, 曲宝田. 腰骶角与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相关性的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9(3):410-412.

[9] 时宁文, 赵建宁, 曲云才, 等. 腰骶角的差异与部队司乘人员下腰痛的相关性分析[J]. 东南国防医药, 2009, 11(2): 155-157.

[10] 段玉梅, 陈云涛, 曾小辉, 等. 腰骶角与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探讨[J]. 西部医学, 2011, 23(1): 141-142.

通讯作者:樊玮,硕士,主治医师,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陕西省人民医院CT室。邮编:710068。电话:15399416293。邮箱:yandafanwei@126.com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