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留学生局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郝彦利(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1436)
李清清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1436)
黄婉丹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1436)
摘要:【目的】探讨雨课堂在留学生局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2016 级和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级留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2017 级留学生设为实验组,采用雨课堂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面对面标本考试和理论考试对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面对面标本考试和数字化标本考试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运用雨课堂可有效提升留学生局部解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教师探索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互动。
关键词:雨课堂;留学生;局部解剖学;临床专业
基金资助: 广州市教育局教改重点项目 2019KC106; 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2016GXJK134
The Application of “Rain class” in the Teaching of Regional Anatom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o Yanli.(the Department of Anatomy,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36)
Li Qingqing (the department of Anatomy,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36)
Huang Wandan (the department of Anatomy,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3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ain class” in the teaching of regional anatom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ethods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grade 2016 and 2017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Guangh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mong them, the students from grade 2016 are set up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the students from grade 2016 were set up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method of the combination of “rain class“ and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were used. The face-to-face specimen examination and paper examin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 of the face-to-face specimen examination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paper examinati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ain clas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of regional anatomy for foreign students, enhance active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help teachers to devise the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rain class; international student; regional anatomy; clinical medicine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国际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国内医学院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留学生前来学习。我校自2011年开始招收临床专业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局部解剖学是主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着重于器官和组织的毗邻、层次关系,连接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很多留学生对比较复杂、抽象的结构理解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1]。然而,局部解剖学对于留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临床实践,甚至回国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课程考试都非常重要。因此,如何有效调动留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率,是从事留学生局部解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直面的问题。
雨课堂是2016 年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与“学堂在线”共同研发推出的教学工具。雨课堂利用微信和PowerPoint软件,结合传统学习活动与手机终端,系统、完整地实施学习方案,覆盖学习活动全周期[2]。为了有效提高留学生局部解剖教学效果,我们应用“雨课堂”配合留学生局部解剖教学,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期为我国留学生解剖学教学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 年9月-2018年11月,根据局部解剖学教学分班制度,选取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留学生30名和2017级留学生32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级留学生为对照组,2016 级留学生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在入学成绩、师资水平和教学内容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实验组留学生采用雨课堂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通过雨课堂工具分别在课前、课后向学生手机端推送预习和复习资料(包括相关音频、视频资料链接),同时通过雨课堂手机端接收学生个体完成作业情况,包括所需时间、班级整体完成作业的比率和正确率等信息。之后,教师根据雨课堂教师端接收的数据,在学习活动周期内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重点和进度。课中教师借助雨课堂的多屏互动、答疑弹幕等功能,推动实验组学生主动参与,活化课堂与深度学习。其余授课手段和要求,同对照组。
对照组留学生采用传统授课方法。即教师首先通过PPT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然后在实验课中,先由教师带领留学生对理论课内容进行重点回顾,并借助多媒体、图片、模型等辅助性资源为留学生讲授解剖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留学生轮流对尸体进行解剖。在解剖过程中,教师负责指导与监督。解剖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无论是课前、课后还是课中,对照组都没有使用雨课堂。
1.2.2 教学效果评价 ( 1)面对面标本考试。在局部解剖学课程结束时,分别对两组留学生进行面对面标本识别考试。教师提前制作出多套标本考试试题,每套试题含5个解剖结构,共100分。学生随机选择一套试题作为考试题目。教师根据题目提问,留学生在自己制作的标本上指认识别解剖结构并叙述其功能或临床意义。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成绩分为优秀(90-100)、良好(80-89),及格(60-79)和不及格(<60)等四个等级。(2)理论考试。局部解剖学授课结束一周后,分别对两组留学生进行理论考试。试卷包括选择题25题,分值为50;简答3题,分值为24;论述题2题,分值为2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面对面标本考试成绩以(n, %)表示,采用χ2 检验, p < 0.05有统计学意义。理论考试成绩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面对面标本考试的成绩对比
面对面标本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留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χ2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中优秀和良好人数比例显著提高,不及格人数比例明显减少(χ2=7.615,p < 0.05),见表1。
2.2理论考试的成绩比较
理论考试的目的是客观检测两组留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两组留学生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除了简答题,实验组留学生理论考试总分、选择题和论述题的平均成绩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1 两组留学生标本考试等级及人数分布比较
成绩等级 |
对照组 [n (%)] |
实验组 [n (%)] |
优秀 |
5 (16.7%) |
7 (21.9%) |
良好 |
13 (43.3%) |
16 (50%) |
及格 |
7 (23.3%) |
6 (18.8%) |
不及格 |
5 (16.7%) |
3 (9.3%) |
表2 两组留学生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比较
题目类型 |
对照组 |
实验组 |
T值 |
P |
总成绩 |
80.2±10.4 |
86.7±11.2 |
6.986 |
0.027 |
选择题 |
39.4±5.9 |
39.8±7.1 |
1.004 |
0.462 |
简答题 |
18.7±6.6 |
22.9±5.8 |
5.803 |
0.043 |
论述题 |
22.5±8.3 |
25.3±9.0 |
6.079 |
0.039 |
3 讨论
本研究在留学生局部解剖学授课中引入了“雨课堂”,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留学生局部解剖的标本考试和理论考试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本研究结果说明雨课堂+传统授课这种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留学生局部解剖实际操作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雨课堂促进了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局部解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深化。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和学习能力不同,留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存在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度的差异。在传统教学方式中,由于留学生和教师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学生的疑惑不能得到及时解答。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为对解剖结构的不熟悉而产生学习倦怠,或者操作中破坏重要的结构,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雨课堂运用互联网工具,将手机转化为学习的工具。通过雨课堂,教师分别在课前、课后向学生手机端推送预习和复习资料。在课前,学生可以预习幻灯片课件或视频,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主动参与意识;在雨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实时推送的课件测试学习效果。课内限时习题提高学生注意力,同时雨课堂所提供的答疑、弹幕等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向老师提问或参与讨论,这样在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种良性互动,激发学生对局部解剖的学习兴趣。留学生在课下可以利用雨课堂充复习,选择习题进行自我测验[3]。因此,雨课堂促进了局部解剖的网络学习与传统实体课堂,提高了留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雨课堂帮助教师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是局部解剖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常规元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疑问也不同。在传统实体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时间和地点局限性。教师由于不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难于跟进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决策。雨课堂完整记录了学生的学习周期,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直观量化了学习轨迹。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对课件的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懂”、弹幕和课上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实时跟进学生对课件内容的反馈,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授课节奏,对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教师通过课后作业推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4]。在留学生的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雨课堂帮助教师实时、客观、全面地了解教学状态,做到了因生施教。此外,雨课堂通过收集教学过程大数据,帮助教师对局部解剖学的学习资源更新和改进,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方式。
此外,雨课堂还有效地减弱了教师与留学生在语言方面的沟通障碍,促进师生间交流互动。我校招收的留学生大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他们的汉语基础几乎为零。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全英语教学。但留学生的口语发音却带有非常浓厚的“地方乡音”,与标准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存在某些差别,如习惯将t、k、p分别念成d、g、b等[5]。因此,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在使用雨课堂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给教师发信息或留言。教师准确了解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明确解答。通过雨课堂,教师避免因语言问题导致的答非所问,和学生有效沟通。
需要注意的是,对网络的依赖是限制雨课堂使用的主要因素。如果网络不稳,就会出现课件或视频卡顿等现象,影响课堂进度。其次,雨课堂增加了手机的使用频率,导致有些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由此可见,雨课堂的使用需要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雨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有效的学习工具,补充了传统解剖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互动。局部解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具有直接和长远的影响。各种新兴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范围,推动着教学的创新。我们尚需不断探索与改进,不断优化留学环境,保障教育质量,为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的虚拟解剖学系统的建立[J].吴毅,宋艳,方彬吉,等. 解剖学杂志,2017,40(1):44-46
2. 基于“雨课堂”的非医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改模式初探[J].刘琳.教育现代化,2018,1(1):85-86
3. 雨课堂: 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 [J].王帅国. 现代教育技术,2017, 127(5):26-32
4. 基于雨课堂的“电路分析基础”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贾生尧, 王燕杰, 李弘洋.
教育现代化,2017,4(28):77-79
5. 医学留学生解剖学全英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万丽丹,刘德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1,20(3):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