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对老年血透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同伴教育对老年血透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鑫梅  任凌燕   王赛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31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对老年血透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老年血透患者,采取自愿参加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同伴教育,干预时间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慢性自我效能量表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维度(4.11±1.99)分,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维度(4.58±0.99)分,总分(8.69±2.9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理健康维度(290.88±37.99)分,心理健康维度(313.92±48.80)分,总分(604.80±86.7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同伴教育可树立自我管理的信心,有利于帮助患者接受治疗和改善预后从而提高老年血透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同伴教育;老年血透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期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由于此期的病程特点是不可逆性和治疗长期性,加上老年血透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状况差,疾病预后不良,长期承受生理心理经济等多方面的痛苦和压力,无论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较差,直接导致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伴教育具有易于接受、易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等优点,在临床治疗领域中,已成为一种健康促进的有效干预方法[1],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已有研究证实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2],自我效能越高者,其生命质量得分也越高。本文研究将同伴教育运用于老年血透患者中,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来改善其生活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1-20185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老年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平均(69.21±5.85)岁。原发病慢性肾炎29例,高血压肾硬化21例,糖尿病肾病25例,多囊肾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透析时间<113例,≥ 1年且<330例,≥ 337例。透析频率:每周3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病情稳定,透析时间>3个月。(2 年龄>60。(3认知和沟通能力正常 。4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本调查。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包积液,肾性骨病等。2病情加重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3有精神疾病,严重的智力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不能进行基本沟通跟交流者。4不愿接受本调查。

1.2干预方法:2组患者均针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健康宣教的同时,接受同伴教育。

1.2.1常规健康宣教法:向病人详细介绍该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和最终结果,强调自我保健的重要性,给患者发放书面健康宣教资料,定人定时床边宣教,每月至少1讲解规律血液透析的重要性,包括血管通路维护,用药指导,自我血压测,并发症的预防及饮食和运动等多方面的疾病管理知识。

1.2.2同伴教育法:从干预组40例老年血透患者中选取5个同伴教育小组长,选取标准:透析时间≥3年,病情稳定,情商高,善于沟通交流,自身依从性好,经验丰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较高者来担任组长。由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同伴教育组长,告知实施同伴教育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案,告知水分控制的重要性,合理饮食,按时服药,自我疾病检测,自身通路的保护,教会组长一些简单的医学技能如测血压、测血糖。每位组长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居住地和工作单位等特点组成同伴组,选取8位成员,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组长拥有组员联系电话和微信群,以获得更多渠道的通讯方式。每位组长需要以身作则,随时监督各成员的饮食,服药情况,血管通路维护,血压,体重及血的指标的监测等,每月汇总,按时记录。成员与组长之间经常交流见闻与心得,以及关于疾病的新进展。成员对组长信任,一起分享自我管理经验,获取更多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对疾病的依从性,改变之前的不良习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干预组长在与组员们交流的过程中如遇到任何问题,均可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并商讨解决方案。每个月1-2次在健康宣教室举行健康宣教讲座,或情景模拟演练,个案分析,以身示范,鼓励每位成员参加,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观察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3.1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慢性疾病教育研究中心Loring[3]创建,反映了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共包含2个维度(6个项目)即对症状管理的信心和对疾病管理的信心[4],包括疲倦、疼痛的控制、情绪的控制、管理健康问题、自我保健、遵医用药6个项目。1-4项的平均分反映症状管理自我效能,5-6项的平均分反映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水平,每个项目均按照完全没有信心到完全有信心采用1-10级评分法,1分表示完全没有信心,10分表示完全有信心[5],自我效能得分为各项的总平均分,范围1-10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越高,根据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分的高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分为高、中、低3个级别,4分以下为低等水平,4~7分为中等水平,7分以上为高等水平[6]当自我效能得分>7分时,完成某项任务或行为的可能性增大,而<7分时,实现的可能性往往较小[7]。该量表已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as系数为0.91

1.3.2采用SF-36量表 该量表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调查问卷,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具有代表性的生命质量测评工具[8]。该量表包含8个维度(36个条目)即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其中前4个维度归入生理健康,后4个维度归入心理健康,8个维度分值之和为S-36总评分(0-800分),各维度按条目的权重先算出粗得分,然后换算成0-100分的标准分,各维度得分和综合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9],该量表Cronbachas系数为0.87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自我效能评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维度(4.11±1.99)分,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维度(4.58±0.99)分,总分(8.69±2.9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在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维度评分、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维度评分及总评分上有明显提高(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生理健康维度(290.88±37.99)分,心理健康维度(313.92±48.80)分,总分(604.80±86.7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在干预3个月后,在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两大维度评分及总评分上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症状管理

疾病共性管理

总分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2.91±1.51

3.01±1.18

3.25±1.14

3.90±1.27

6.16±2.71

6.91±2.45

-1.298

0.05


干预组

40

2.88±1.39

4.11±1.99

3.09±1.72

4.58±0.99

5.97±3.11

8.69±2.98

-3.994

0.05


t

 

0.092

-3.007

0.49

-2.671

0.291

-2.918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          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总分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248.91±26.75

254.58±29.19

264.28±47.38

272.18±50.82

513.19±74.13

526.76±80.01

-0.787

p0.05


干预组

40

249.55±26.81

290.88±37.99

260.548±47.5

313.92±48.80

510.09±74.39

604.80±86.79

-5.24

p0.05


t

 

-0.107

-4.792

0.352

-3.768

0.852

-4.181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低。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或因某种原因使具备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观念,信息或行为技能的一种教育方式[10] 在进行同伴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因为同病相怜的心情,更乐于接受来自同伴的情感支持和言语劝说,比以往单纯医护人员的说教效果更好[11],并且同伴教育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透析并发症方面的经验给受教育者最直观的指导,进而可以帮助提高他们的依从性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认为,人类行为的改变不仅受结果期望的影响,更受自我效能的左右。他提出自我效能是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的信念[12]。自我效能是患者行为改变的基石,自我效能感强的病人生存质量较高,他不仅能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还能影响行为的表现,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该活动的坚持性。本文研究更直观的表现同伴教育的优点,通过3个月的同伴教育法的干预,干预组在症状自我效能维度评分、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维度评分及总评分上有明显提高。同时,干预组在生理健康维度评分、心理健康维度评分及总评分上也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作为一种高效的行为干预策略和健康教育模式[13],能促进患者自愿学习相关疾病的知识,增强患者学习的动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同伴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能够提高老年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遇到困难可以采取正确的方式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各种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一个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接受程度,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因此培养病患主动参与健康教育者,成为同伴教育者的护理健康宣教模式,值得深入研究与拓展。

参考文献        

[1]卢丹,吴亿,王殿珍.应用同伴教育法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15,312:16-18.                           [2]钟美浓,罗倩,潘静霞等.同伴教育对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19):8-9.                                   [3]Lorig KR, Sobel DSRitter PL,eta1.Effect of a self-management program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J]Eff ClinPract,2001,4(6):256-262.                            [4]陈芦芦,赵恒,郑燕等.农村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6,1511:1041-1044.                                 [5]白雪,郭蕾蕾.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6:674-677 .                                      [6] 王迪,李星,苗莹等.肝硬化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1:3027-3030.                              [7] 沈晓颖,周郁秋,韩秀梅等.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7:3326-3329.                                  [8] Maor Y,King M,Olmerand L,et al.A comparisonof three methods:the time trade-off technique,globalhealthy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SF-36 in dialysispatients. Clin Epidemiol,2001,54(6):565-570.                                     [9]景颖颖,唐丽春,汪瑶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61-64.                                                                          [10] 牛林艳,黄金.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 1) : 79 -82.   

[11] 杨群,吉小静,薛佳佳.同伴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中旬刊):119-120.                                               [12]赵瑞敏,张艳.同伴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5.147:14-17.                                        [13]刘敏,李国宏,张杨.同伴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24:98-100.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