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城市河道防洪工程建设的问题探讨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水务水电局 罗斌
【摘要】:随着市以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阶段性完成,县城的防洪工程建设已摆上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县城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已掀起高潮。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需因地制宜,坚持河堤建设与河道清障整治相结合,与城区道路修建相结合,与城区经济开发相结合,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与城市绿化美化相结合,与文化旅游景观相结合,改善城市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品味。
【关键词】:城市防洪;防洪问题;问题探讨
【引言】:针对我市大夏河一级支流城区格河防洪工程的现状,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好人文景观,结合我市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工作实践,笔者就我市防洪工程建设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自己粗浅的探讨。
一、主要河流及其具体情况分析
合作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部,是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地理坐标在东径102°47′36″~103°23′20″,北纬34°42′30″~35°21′30″之间,全市总面积2413.8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2936米,其中牧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全市有总人口9.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4万人,占总人口的52.9%,城镇人口4.4万人,占总人口的47.1%。全市国民生产总值80339万元,农牧业实现增加值1007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4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500元。
合作市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且比较特殊,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主要有18条,即:咯河、冈岔沟、美武河、恰仓沟、日岗麻沟、克格玛、麻隆沟、小河、槐树关河、洮河、博拉河、五乎扎可合、麦西河、尕布河、灿木道可合、冶木河、利加沟、尕巴河;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主要有12条,即:咯河、冈岔沟、美武河、槐树关河、克格玛、洮河、麦西河、冶木河、利加沟、博拉河、灿木道可合、尕巴河。但由于水利基础设施的薄弱加之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整个区域内对于较大洪水整体处于无防洪、无防御状态。近些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区域内洪涝灾害时常发生,大有“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局面,严重威胁到农牧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给我市的防洪、排涝、水质、生态、生产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严重滞带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分类指导区域经济发展方略的指导下,我市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防洪工程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实现了由单纯的建设和管理水利向建设、管理和经营水利的转变,但从全市防洪工程的总体现状来看,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还相当薄弱,因此,为了实现水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我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防洪工程保障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贯穿全市的格河发源于合作市东南部的其道可和,纵穿合作城区,属黄河水系的一条二级支流,大夏河的一级支流,格河干流从南向北有扎萨河、绍玛河、沙子沟三条支流汇入,主河道河渠全长68.4km,流域面积1638km2,格河径流主要由降雨、融雪补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38亿m3,平均流量为1.2m3/s,格河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一般发生在5-9月份,以7、8月份洪水为最大。根据历史洪水调查,百年一遇洪水发生4次,尤其以1929年的洪水最大、最为突出。
二、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主要河道经过多年的运行,河道自然淤积、堤埝风剥雨蚀、堤埝下陷和人为开垦破坏严重,对我市防汛造成很大隐患。另外,河道水质污染与长效保洁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河水浑浊黑臭、塑料泡沫等漂浮物会随水体流动,对我市整体城区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1、大部分河道淤积严重,河槽变窄变浅,过水能力大大下降
大部分河道河床淤积都在1m以上,有的淤积深达2.5m,行洪能力不足设计行洪能力的一半,不足10年一遇,对于较大洪水整体处于无防洪、无防御状态。
2、河道形态改变
近年来,由于连年干旱,部分河道常年干涸及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存在主要问题一是河道内滥采、滥挖严重,堤埝、马道人为开垦破坏严重;二是河道内树障、高杆作物乱种,阻水建筑物乱建、垃圾乱倒等问题屡禁不止;三是河道内随意搭坝、无序排放尾矿砂等严重影响了河道综合功能的正常发挥。
3、河道水污染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城乡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向河道倾倒垃圾现象屡有发生,使河道成为纳污藏垢的天然垃圾场,造成流水不畅,行洪受阻,影响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既污染了水体,又恶化了环境。其次、城区河道治污规划相对滞后,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健全,导致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水生植物茂盛,水质严重恶化。
4、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片面强调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城市安全,河堤年年加高,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人工与自然的比例失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与现代人追求人与环境和谐不相符合。
三、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涉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保护河道意识和法制观念。宣传法规,水务局应在沿河村庄,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全方位大力宣传《水法》,《防洪法》、《城市防洪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家喻户晓,并且落到实处。唤起全社会关注河道,增加水患意识。真正认识到治理格河的重要性、迫切性、长期性。
2、设置预警系统,完善预警机制。针对合作市的地理环境实际,结合汛期措施计划安排,随时监测和收集洪涝情况,及时发布洪情信息,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整顿秩序。水务部门对现有沙场进行突击检查,严查申请、批准、论证、规划等有关材料,严格执行一个可采期一办证制度,坚决杜绝滥发证现象。对于不按规划,肆意擅自采砂行为,依法给予处罚。
4、追究责任,要明确权责,对管理人员进行权责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执法规范教育。
5、鼓励举报。对河道实行社会监督,鼓励群众举报,对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要及时认真处理。
6、整复河埝,水务部门应制定整复计划,疏通河道内沙丘、沙坑。修筑河埝,在堤埝外植树造林。防止水淹耕地,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可设立护林员(或叫护堤员),从矿沙管理费中提取资金作为工资。
7、全面深化“河长制”管理,一是坚持科学治理、系统整治。以流域为单元,统筹自然生态各种要素,科学规划,把治水与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现代科技解决水问题。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管护并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创新管理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确保河库管理保护取得长期效益。三是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统一标准,规范考核,建立健全河库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库的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河道治理和防洪中诸多问题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河道治理和防洪的重要性,河道管理的好坏就是由治理所决定的,所以一定要提高治理和防洪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忠市 赵咏梅. 《宁夏防洪工程建设在水利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中国水利.
[2] 佚名. 《关于当前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问题探讨》.中国水利.
[3] 靳怀春.城市建设要高度重视水环境问题[J].中国水利,2011
[4]《甘南州合作市近期中小河流治理规划》.